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天下英雄__千古仲卿
天下英雄
228号馆文选__历史杂评

不幸的幸运儿

劲风

  卫青,一位公主家奴的私生子,机缘巧合,因姐姐被天子宠幸,而得以跻身行伍,成为带兵打仗的将军。然后凭借自身的勇敢和智慧,一举解除了匈奴对大汉70多年来的威胁,立下赫赫战功。不仅实现了自古武将马上封侯的理想,而且娶了原先的主人平阳公主,既做了皇帝的小舅子,又当了皇帝的姐夫。自古大臣能够显贵至此的实不多见。更为难得的是,在猜忌多疑的汉武帝手下,竟能保住侯位,得以善终,最终配享茂陵,建墓如庐山,可谓生荣死哀了。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他都算得上是一位幸运儿了。然而,透过幸运的背后,却
  不难发现,这位幸运儿身上,其实也有着深深的不幸:
  抛开他小时候所遭受的磨难不算,卫青的不幸,首先在于史家对他的评价。由于他的外戚身份,他才有缘得到汉武帝的赏识,从而建立盖世奇功。然而,也正是由于他的外戚身份,使他难以得到史家的公正评价。一句“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就将他的功绩抹杀殆尽。更何况还有“李广之死”,一直为后人所诟病,甚至把他看作忌贤妒能,任人唯亲的小人。然而,真实的卫青果真如此吗?
  首先,在我看来,对那些认为卫青的战功是“天幸”使然的人,用一句俗语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那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战场上刀箭无情,哪一场胜仗不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况且在大漠和匈奴打仗的风险和困难又绝非是中原地区的战争可比的。在卫青之前,汉朝并无战胜匈奴的记录,包括李广与匈奴交战,也只留下全军覆没,被俘逃回的记录。而卫青却能自首次出征起,每战必有斩获,未闻挫败,可称奇迹了。说卫青打开了大汉战胜匈奴之门,只怕也不算过分。如果卫青不是外戚,不是出身低微,立下这样的功绩,恐怕早已成为令后世传颂的传奇英雄了。
  再说卫青与李广的那段公案,仔细分析一下,卫青实在是无辜的。出征前,汉武帝就密谕卫青不要重用李广,这里其实也不排除有保护这位老将的意思。卫青不让李广正面对敌,是尊从皇帝旨意,当然可能也有为了报答公孙敖、把立功机会让给公孙敖的考虑。这也不过是人之常情。但是别忘了,立功机遇越大,风险同样也越大。事实也证明,与匈奴单于的一战,是异常惨烈的。至于李广自杀,是有多种原因促成的,卫青决不能算主要责任方。因为在当时,迷失道路贻误军机,是非常严重的罪行,卫青作为主帅,对部下犯下如此错误,如果不闻不问,隐瞒不报,那又如何来号令三军,严明军纪?况且卫青也多少考虑到了老将的心情,并没有直接派人来招李广问罪,而是非常客气的派人来慰问,顺便向其下属了解情况。但李广自出征以来,就立功心切。本来就对未派他正面迎敌,一肚子的不满。加上迷路失机,不仅未能立功,还犯下重罪,其心情可想而知。他的死既有对命运不公的悲叹,又有对自己迷路失机的羞愧。卫青在这件事情上的过失,充其量也就是没有真切体会到老将的心情和处境,没有保护好老将。至于说卫青是因为忌贤妒能,排挤李广,那纯属扯淡。因为二人的地位无法相比,卫青的职位比李广要高很多,李广即使立功,功劳的大部分也得归于主帅卫青。何况卫青比李广年轻得多,受宠信的程度更无法相提并论,即使李广得功劳再大,本领再强,也不可能威胁到卫青的地位,卫青对他又哪来的妒忌呢?再说卫青为人一贯“仁善退让”,难道偏偏要跟一个老朽过不去吗?
  其实,之所以后世对卫青和李广有这样的评价,始作俑者应为司马迁。因为后世的史书无不以《史记》为蓝本,而司马迁却与李家交厚。即使他再公正,所记录的历史,也难免有个人的感情因素。《史记》中《李将军列传》写得惊天地,泣鬼神,相比之下《卫将军骠骑列传》可以说是一钱不值,反差巨大。而且李广单独成传,而立下不世奇功的卫青与霍去病却只能合作一传,作者的偏心可见一斑。既便如此,透过《史记》的字里行间,仔细分析,还是不难得出客观的结论。就拿卫青与李广二人相比,论战绩、论功劳:卫青十年征战,屡次出击匈奴,未闻挫败,终于实现“漠南无王庭”的局面,可说是居功甚伟。甚至卫青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敌人的威胁,以至于淮南王准备造反,首先想到的就是派人行刺卫青。而李广出征,全军覆没就有两次,连一次能够封侯的战功都未能立下。李广难封,并不是皇帝吝啬,而实在是他无功可封。论人品:在爱护士卒方面卫青丝毫不逊色于李广,而为人的宽宏大度,更是李广难比的。试看两例:一、李广被免职赋闲时,曾因自身行为不检点,被灞陵卫所执。其实灞陵卫不过是尽职而已,并无过错。但李广复职后,首先想的却是将灞陵卫招至帐下,官报私仇,将其杀死。二、李广的儿子李敢因父亲之死,而怨恨卫青,竟寻机报复,击伤卫青。以卫青的地位,他完全可以合法的至李敢于死地,但卫青却将该事隐瞒了下来,放了李敢一马。从这两件事上,二人的为人就高下立判。司马迁虽然在《卫将军骠骑列传》中十分吝啬对卫青的评价,但在其他章节里还是不得不借他人之口给出了“虽古之名将弗过也”的崇高评价。1
  卫青的另一个不幸则在于皇帝对他的猜忌。在历史上,汉武帝的猜忌多疑、喜怒无偿是出了名的。卫青既是外戚又掌握兵权,更立下不世奇功,可以说件件都犯了皇帝的大忌,他能得到善终实在是一个异数了。若想始终恩宠不衰,那无异于痴人说梦。事实上也是如此,武帝开始时对他不断加封,让他尚平阳公主,而当他宠荣达到极点的时候,就开始不断的限制他了。武帝的办法很聪明,他对卫青既没有降低官职,也没有削爵,只是抬出了一个霍去病。通过不断的抬高霍去病,卫青的地位实质上是在不断的下降。征讨匈奴,皇帝让霍去病挑选精锐去出击匈奴单于,卫青只能带其余将士去对阵左贤王。为此甚至不惜让二人出征路线对调。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还是让卫青遇到了单于。两队都获大胜,皇帝却只为霍去病一路加封,霍的属下都得到了封赏,而卫青的属下却无一人获封。此后武帝又明令霍去病与卫青爵秩相同。至此,卫青在军队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就不复存在了。而原先卫青的部下,看到在霍的手下能受封,自然愿意投到霍的麾下,这样卫在军队中的权力就变得逐渐不如霍了。汉武帝这样做,既提拔了年轻才俊,又削弱了卫青的权力,而由于霍是卫的外甥,还不会引起卫的不满,真是一举多得!甚至霍去病死后,卫青也未能再获重用,此后的战争,武帝再未派卫青出征。幸好卫青也是个聪明人,对武帝的用心,看得一清二楚,他的二儿子取名“不疑”恐怕是有深意的。但他平静的接受了现实,处处谨慎忍让,在尊荣和无聊中默默度日,不让武帝抓到任何把柄,但其内心的无奈却不难想象。
  一代名将,生前既饱受皇帝的猜忌,死后又得不到后世的公正评价,这样的“幸运儿”究竟是“幸”还是“不幸”?就算仍然认为他是幸运的,我想在他“幸运儿”称号的前面也还得加上一个定语——“不幸的”。
  
  
 浏览:1071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4/6/1 18:06:22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野蔷薇结合剧本看电视:再论卫青平阳的感情问题(收藏于2005/6/8 9:02:42
野蔷薇深入讨论卫青是否爱平阳之最终修改版(收藏于2005/6/8 8:51:28
faintcat《汉武大帝》--另一种爱(收藏于2005/6/8 8:45:40
虎头123《汉武大帝》最动听的歌曲是哪一首(收藏于2005/6/8 8:34:24
陈峻菁幕南尘沙静--长篇历史小说《平阳公主》第七章(下)(收藏于2005/5/11 7:58:59
陈峻菁幕南尘沙静--长篇历史小说《平阳公主》第七章(上)(收藏于2005/5/11 7:55:20
陈峻菁独醉灞河秋--长篇历史小说《平阳公主》第五章(下)(收藏于2005/5/11 7:50:18
陈峻菁独醉灞河秋--长篇历史小说《平阳公主》第五章(上)(收藏于2005/5/11 7:48:22
陈峻菁北风惠我好--长篇历史小说《平阳公主》第四章(下)(收藏于2005/5/11 7:45:16
陈峻菁北风惠我好--长篇历史小说《平阳公主》第四章(上)(收藏于2005/5/11 7:43:06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陈峻菁斯人独憔悴--长篇历史小说《平阳公主》第八章(下)(访问11780次)
于无声处读《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有感(访问9469次)
王者之风说说《大汉天子》中关于卫青的纰漏(访问7100次)
野蔷薇深入讨论卫青是否爱平阳之最终修改版(访问6011次)
陈峻菁幕南尘沙静--长篇历史小说《平阳公主》第七章(下)(访问5848次)
faintcat《汉武大帝》--另一种爱(访问5746次)
野蔷薇结合剧本看电视:再论卫青平阳的感情问题(访问5547次)
陈峻菁幕南尘沙静--长篇历史小说《平阳公主》第七章(上)(访问4046次)
陈峻菁北风惠我好--长篇历史小说《平阳公主》第四章(上)(访问3591次)
虎头123《汉武大帝》最动听的歌曲是哪一首(访问3532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5/12 16:02:20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4/10 10:47:48
残华文选评论(评论于2014/2/16 2:24:48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3/4/22 21:31:31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09/7/27 16:46:49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天下英雄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