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 文选
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红楼梦--大观园__贾宝玉
红楼梦--大观园

试探十二钗在宝玉人生中的作用

方山

  读《红楼梦》,最喜欢琢磨人物之间的关系。有时,也会走火入魔。就当方山在胡言乱语吧。这里,就试解一下金陵十二钗在宝玉人生中所起的作用。
  
  1 黛玉和宝钗:爱情与婚姻
  
  宝玉和黛玉,是“木石前盟”;宝玉和宝钗,则是“金玉良缘”。
  
  脂批中有“钗黛合一”之说。庚辰本第42回总评:“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文字,便知余言不谬”。
  
  钗、黛究竟是否为一人呢?其实,是否“合一”那并不重要。书中已“将真事隐去”,所述不过是一场“梦幻”而已,满纸都是“荒唐言”,我们又何必过于拘泥呢?钗、黛是一人也罢,两人也罢,只不过是取其“事体情理”罢了。
  
  无论如何,有一点是确定的:和宝玉产生爱情的是黛玉,而与宝玉有姻缘的则是宝钗。我们可以认为黛、钗是两个人,也可以认为黛、钗是同一个人的两种状态:“木”和“金”(正如宝玉有两种状态:“石”和“玉”)。
  
  庚辰本第22回双夹批:“将薛、林作甄玉、贾玉看书,则不失执笔人本旨”。“石”变成了“玉”,“木”变成了“金”,这就是所谓的“人非物换”。在这场“幻术”过后,“木石前盟”也就变成了“金玉良缘”。对此,宝玉感到的是“美中不足”。
  
  “木石”无凭,终是虚化;而“金玉”虽成,亦为泡影。宝玉最后绝尘,“金玉”亦不能相守。一个是“可叹”,一个是“堪怜”,哪一个不是薄命?!
  
  所谓的“木”和“金”,在我看来,亦有其象征意义。“木”是指那株绛珠草,其实就是石头的一把泪;而“金”呢,则是红尘俗世的象征(以佛家而言,“金玉珠宝”皆为“俗器”),正好与堕落凡间的美玉相配。
  
  宝玉“悟空”后弃“金”,则为绝尘之意;而在历尽离合悲欢后,则又多了一把“辛酸泪”。顽石有泪,则为至情。绝俗而至情,此所谓“情僧”也。
  
  2 可卿和湘云:“情”与“不情”
  
  宝玉和可卿,是“千古情人”;而宝玉和湘云,亦是一对“金玉”。
  
  可卿是“情天情海幻情身”,是“情”的化身;而湘云却“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则为“不情”的象征。
  
  石头(假玉)在青埂峰下,自是有“情”;而石头变成美玉(真玉)后,便离开青埂,从此堕入红尘,则为“不情”(即离开了情根)。因此,假玉有情,真玉不情。
  
  在我看来,“宝玉”倒有点像是“皮囊”:与可卿“结合”,就是假玉(石头);而与湘云“结合”,则为真玉(美玉)。当然,这里所谓的“结合”,都是在“梦”(可卿是“嫩寒锁梦”,湘云则是“香梦沉酣”)中,而不是现实中的姻缘。
  
  警幻本就将可卿许配于宝玉(此时尚为“石”的状态)的,这自然是“好事”。可是,不久宝玉堕入“迷津”(沉迷红尘),二人遂又离散。据我推测,待劫终之日,红尘梦醒,两人有可能重聚,此所谓“好事多魔”也。
  
  可卿和湘云都是海棠。海棠开于秋日。在春光明媚之时,海棠却尚自处于睡梦之中(所谓“海棠春睡”也)。“嫩寒锁梦”(可卿),宝玉亦被困于红尘梦之中,如同茧中之蛹。
  
  “香梦沉酣”(湘云),宝玉(此时为“玉”的状态)尽情地享受这人间春色。可是,到头来,“乐极悲生”,春梦成空。“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则表明二人终又分离。“云散高唐”之日,亦是红尘梦醒之时。
  
  “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此消彼长,有荣有枯,盛极而衰,亦是世之常理。如可卿所言:“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因此,也不必“枉悲伤”。
  
  “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三春”过后,诸芳已尽,却是正是海棠盛开之时。这时,蛹已化为蝶,在痛苦中完成了升华。此过程可对应于宝玉的“悟空”。
  
  宝玉的海棠梦,似可比之于庄生的蝴蝶梦:庄生,还是蝴蝶?宝玉,还是海棠(可卿和湘云)?宝玉院中有一棠一蕉,分别暗含“怡红”和“快绿”之意。宝玉号为“怡红”,岂非以海棠自喻乎?此为一猜想。
  
  “千古情人独我痴”之句颇令人费解:说到“情人”,自是两情相悦(在梦中确实如此),岂有“独痴”之理?若以庄生蝴蝶论,也就不奇怪了。
  
  3 纨、凤、巧、妙:“好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一首《好了歌》,点醒了本有“宿慧”的甄士隐,从而促使他“彻悟”。
  
  在我看来,歌中所点的红尘中四大诱惑,可由这四钗的经历来反映:
  
  (1)李纨:贾珠死后,如槁木死灰,只是一心教育贾兰。贾兰可能后来做了高官,李纨由此也“凤冠霞帔”,但不久死去。“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由李纨的经历,终于悟得:“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2)凤姐:贪财,确实是“终朝只恨聚无多”。最后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3)妙玉:身在槛外,却暗恋宝玉(连顽石都会动凡心,又何况是妙玉?)。最后,恐怕是又入了红尘,但结局肯定是没有嫁成“王孙公子”,违了“心愿”(当然,妙玉是女的,“娇妻”似可改为“玉郎”,呵呵)。
  
  (4)巧姐:凤姐生前可能为巧姐“择膏粱”;但势败后,巧姐却“流落在烟花巷”。幸得刘姥姥相救,才免遭大难。可见,“一段儿女死后无凭,生前空为筹划计算,痴心不了。”(脂批)
  
  由此,宝玉方悟得红尘中的功名、钱财、娇妻、儿孙 L L 没有一样是可以抓得住的,想来也无甚趣味(“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既然看清了这一点,红尘中也就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所谓“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4 元、迎、探、惜:“悟空”
  
  贾府四春之名,脂批解为“原应叹息”。
  
  (1)元春:“三春争及初春景”(脂批曰:“显极”),但“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虽富贵已极,但不能常保。因朝廷里的靠山已倒(以元春之死为象征),贾府岌岌可危。
  
  (2)迎春:遭遇“中山狼”。落难之时,诸如孙绍祖之流“全不念当日根由”,落井下石、雪上加霜。
  
  (3)探春:纵然是“才自精明志自高”,但因已处于“末世”,颓势已无可挽救,终落得家亡人散、骨肉分离。
  
  (4)惜春:“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在“三春”过后,终悟富贵荣华乃是南柯一梦,只留下一声叹息。
  
  贾府之“春”,不能长久(“堪破三春景不长”)。“瞬息繁华,一时欢乐”,终不出“盛筵必散”之语。从富贵之极到一败涂地,从峰顶一下子跌到了谷底。人生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莫过于此。有过这种沧桑经历的人,未免会产生一种人生的空幻感。
  
  贾府四春,表明了家族宠辱兴衰的命运。
  
  甄士隐听了《好了歌》后,作了这样的解注:“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宝玉在落难时,恐怕也有类似的感悟。于是,由“悟空”而“撒手”。
  
  5 结 语
  
  在第一回中,有这么一段话:“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脂批云:“四句乃一部之总纲”。
  
  钗、黛、可、湘与宝玉的关系,体现了“美中不足,好事多魔”,“乐极悲生,人非物换”之意;而纨、凤、巧、妙的不同遭际,则体现了红尘四大诱惑的空幻性,此乃《好了歌》之意;贾府四春的命运,则反映了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体现了甄士隐为《好了歌》所作的解注。
  
  宝玉在历尽沧桑后,由“好”而“了”,从而“悟空”。金陵十二钗的命运,也就基本上体现了这种心路历程。
  
 浏览:823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4/3/27 14:24:04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甄梅靖爱情·宝玉篇(收藏于2004/3/27 14:27:10
宝玉与黛玉的心(收藏于2004/3/27 14:26:19
贾宝玉的“痴狂”(收藏于2004/3/27 14:25:29
方山试探十二钗在宝玉人生中的作用(收藏于2004/3/27 14:24:04
宝玉(收藏于2004/3/26 13:56:51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宝玉与黛玉的心(访问1469次)
宝玉(访问909次)
方山试探十二钗在宝玉人生中的作用(访问824次)
贾宝玉的“痴狂”(访问687次)
甄梅靖爱情·宝玉篇(访问608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红楼梦--大观园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