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烈火红岩__李青林纪念馆
烈火红岩

李青林烈士传略(上)

向远青

  (未经本馆同意,请勿转载此文)
  
    李青林烈士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三十多年过去了,青林深恶痛绝的国家贫弱,社会苦难已成既往。她为之奋斗的社会主义新中国雄姿英发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民的女儿,更加受人敬爱。
  
    青林一九一三年十一月十九日出生在沱江与长江的汇合处,川南水陆交通重镇泸县城的一个富裕的书香人家。父亲为前清国子监太学生。废科举后,改从商业。他勤俭操持,振兴家业,而弟弟则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又染上吸鸦片的嗜好,兄弟二人常常发生纠纷,闹得一家人不和。奸险小人和贪官污吏勾结军阀乘虚而入,对她父亲敲榨勒索,后来借索债为名,派兵将她父亲扭送团部。那时的军阀就是土匪,不问青红皂白,一顿毒打,打得她父亲血肉模糊,积愤成疾。出狱不久便气郁而死。父亲的不幸对青林刺激很深。几个月后她去扫墓,曾在作文中写道:“到了爸爸墓前,只见那荆棘蓬蓬勃勃长在我爸爸的墓上,再亦不见我爸爸的怒容……我的爸爸呀,你生受金钱支配,死受荆棘蹂躏。荆棘你单与我们平民作对。……我要为我父亲,为人民的解放自由复仇。以我的血、精力向你(荆棘)奋斗,进攻!把你扫荡尽,毁灭尽,使你永远不能再生。”人亡家破,坠入困顿的家境,使青林自幼就知道人性冷暖,世态炎凉,弱肉强食的社会状态。
  
    青林强健的体魄,高高的个儿。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闪灼有光。从小性情好胜,有话就说,遇理必争,不争赢不罢休。幼时她家境优裕,有条件聘请家庭教师,因而受过严格管教,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老师夸赞她:“嗜书如命。常手不释卷。往往人立其前亦不知。”稍长因家庭经济困难,不得不去就读于当时受人轻视的师范。
  
    —九三二年,青林考入泸县女子师范后期班文史组。年近二十的她,智慧绽开,如饥似渴的吸取科学知识,认识外间世界,忧国愤世。思考社会问题,探索人生道路。正当这思想十分活跃的时候,一个血淋淋的现实,摆在她的眼前。
  
    在师范学习的三年当中,正值四川军阀混战最残酷的时期。泸州富庶,钱粮两丰,早就成了军阀拼死争夺的一块“肥肉”。一九二三年,各派军阀曾七进七出泸县城。人民备受蹂躏。一九三二年又发生了刘湘、刘文辉争夺全川统治权的火并,即所谓“二刘之战”。泸县城被围将近一月,双方动用了当时的新式武器迫击炮,还第一次使用了飞机,老百姓没见过飞机这种“怪物”,上街去看稀奇。突然炸弹临头,死伤惨重。正如青林所写:“人民顿时坠入屠杀的场所”“恐怖的深渊。”
  
    这时,青林有一个最要好的同学叫金祖清。她们性格相近,都勤于思考、忧国忧民,感情比姊妹还亲。恰在“二刘之战”中,金祖清被军阀的流弹击中惨死。惨痛的事实给了她思想上强烈的震动,也促使她去思考现实社会问题。她耳边常常响起金祖清的遗言:“我们既然生在此地,就应从这里追求光明;环境的坏,只能赋予我们生命的燃烧力。”
  
    的确,青林的生命在炽烈地燃烧。这一时期的遗文记录下了她思想的火花,表明了她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揭露和深邃思考。
  
    她对自己所处的社会恨之入骨,在《报晓的鸡》中写道:
  
    “唉,现在的社会,一切都是污浊的,不能得到一点自由,还要受那些军阀走狗的压迫。……”
  
    在《入师范班文史组后之感想》中她又说:“现在是军阀专横有强权无公理的时代,廉耻丧尽的时代,哪儿有你发表意见的可能?”
  
    她在《与友人论体育书》中揭露得更为深刻:
  
    “现在中国的政治几乎到了破产的地步、野兽般的武人之专横,不顾廉耻的政客之蠢动,贪婪的外来资本家之压迫,把我们中华民族的血泪排挤成黄河、扬子江一样的赤流,多么使人痛心啊!”
  
    她不止于揭露,她还在思考中国老百姓的受苦受难的根源。她在《薄赋敛说》中指出:“我们暴露于残酷惨祸之下,是谁的驱使?谁的魔力?是外来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内部军阀的专横压迫,苛捐杂税的剥削。”
  
    她反对那些“悲观者由厌世而与社会长逝”,并认为“此为青年之流弊。”她主张积极的斗争。她写道:“我要战胜环境,我要蹂躏金钱,我要寻找光明的出路,不惜流血、牺牲……努力前进。如火山一样爆发,如洪水一样狂奔。”
  
    她十分敬佩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说他“曾十次失败而有百折不挠之精神……吾辈青年尤当效之。”
  
    她还模糊意识到进行有组织的斗争的必要。她说;“我们应该流血、牺牲,救危亡的中国,救我们全人民的生命,首先应有一种强有力的团体。”
  
    但是这个时候,她还不了解共产党的路就是“光明的出路”,也不了解共产党就是“强有力的团体。”
  
    可是,她憧憬着我们民族的光辉未来。
  
    “到那时,我们的中华,开出自由之花,结成自由之果。民众欢呼,鸟儿欢歌,花儿舞蹈,好不叫人快乐呀!”
  
    在学校里,青林既是一个好学深思的学生,又是一个敢于为正义呐喊的女性。平日她孤芳自赏。这种心理妨碍她与一般同学的交往共事。但她敬佩地下党员进步同学任镜明、高宝书、雷代香、邓本容的为人。他们共同认识到学校当局的反动腐朽。积极赞助她们发动罢课,以反对学监拆阅学生信件;要求撵走校长,改善伙食。由于她敢于站在这些斗争的前列,很快就成了校内知名的学生。
  
    这时,她还未能真正了解团结群众一道战斗的必要。她的思想还停留在个人奋斗阶段。
  
    “七七”事变前后,抗日烽火烧遍全国,整个泸州市都沸腾起来了。在北大门小学教书的青林怎么也抑制不住满腔爱国热情。她认为只要“是国民的一份子,热血未冷,脑筋尚清,生在这狂涛骇浪的中国。正当危急之秋。我们的责任是多么重大,”“就是肝脑涂地也愿意”参加战斗。她大哥则认为李家是书香门第,女孩子上街活动,抛头露面不雅。她不顾封建家庭的束缚,毅然决然地走入社会,参加了“全国抗敌后援会泸县分会”的工作。
  
    “抗敌后援会泸县分会”是一九三九年九月由国民党官方号召成立,但官方只挂名不做事,实际抗日活动是由高仰慈出面,廖叶指挥的进步青年群众团体,后来与伪教育部巡回施教队合办“战宣班”(抗战宣传技术人员训练班)人员就复杂了。这个“战宣班”内分戏剧、歌咏、绘画三组。我们也调了些党员去争夺这一阵地。三个组多被共产党员掌握。
  
    青林同志是“战宣班”的活跃分子,参加戏剧组。每天利用业务时间上街宣传演出。向群众宣传讲演抗日救亡的道理。游行时她常领头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她经常爬上高墙,张贴“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团结起来,一致抗日!”“抗战到底!”等标语。有时墙报、传单需要稿子,她熬更守夜的埋头赶写。她嗓子不好也要参加唱歌。
  
    严肃思考加入共产党
  
    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党的影响迅速扩大。许多有志青年纷纷加入共产党。然而青林同志仍持慎重态度。
  
    当她看到同学邓本容入党后工作积极,捐出银筷子,邓的爱人把新西装卖了五十元,捐献出来抗日;表兄余宁入党后思想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全心全意为抗日救亡而工作,不出风头,不谋私利。这些事实使她觉得共产党和其他党派有所不同。同时余宁经常和她讨论中国历史和共产党的历史。辩明共产党人的思想境界与行为准则,最根本的就是要一心为“公”,不谋私利。党组织的领导人也很器重她,给她讲政治形势,革命的道理,引导她阅读进步书刊。从而,使她认识到了无产阶级是最先进的阶级,是拯救中国最有前途的新兴力量。经过严肃、认真的深思,得出这个结论之后,二十六岁的青林,怀着肃穆的心情,在深夜里悄悄地写下了入党申请书。
  
    一九三九年二月,青林经过邓本容介绍,党组织的批准,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是她一九三二年以来热情追求光明的结果。她由一个具有爱国热血的青年,变成了一个自觉的共产主义战士。
  
    青林入党后,时时把自己看作是无产阶级的一员,一切听从党的安排,对党交给的任务,总是想方设法地去完成。
  
    她平时生活简朴,省吃俭用,把余下的钱全部缴纳党费,或者帮助其他经济上困难的同志。
  
    为了提高工人们的阶级斗争觉悟和文化水平,并积极引导他们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中来,中心县委决定开办工人夜校。一九三八年秋至一九三九年暑假办了两期。在大北门小学任教的青林和几个党员同志白天教小学生,晚上还要去教夜校识字班。当时工作虽然繁重,生活又很艰苦,但她从不叫苦叫累。她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完不成任务不休息。”
  
    一九三九年九月十二日日机轰炸泸州,北半城变成了一片焦土。青林毫不顾惜自己的家,也更不顾自己的安危,在党指导下发动“抗敌后援会”的同志去小市街头,为救济被炸的群众募捐。又去忏德医院慰问破炸伤的群众,送去募集的慰问款,并给他们喂饭、换药、送茶水,大家感动得流了泪。
  
    泸州中心县委考虑到要把妇女这股潜在力量充分发动起来,使她们走出家门,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的行列。中心县委提出要搞个据点,这样才有机会接近妇女,才好对她们进行教育培养。于是,这任务交给了戴建平、李文君、邓本容、李青林几个同志。青林同志负责发动组织工作。
  
    恰好一九三九年暑假国民党要办小学教师暑假业务学习班。中心县委便要求青林同志在学习班专心学习,团结同学,搞好上层关系。青林同志出色地完成了党的嘱托,学习了一个多月,结业考试成绩名列第一,于是调到泸县教育科任督学。
  
    她经常利用到农村各小学巡视的机会,发动教师起来进行反对解聘,争取工作权利的斗争,动员教师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还邀请一些小学教师和机关女职员集资入股,办了“沱江女子商店”,做手巾、枕头卖。这样为抗日救亡工作攒积经费,并以此团结妇女群众。在这次活动中她表现出了很强的组织能力。
  
    一九三八年武汉失守后,蒋介石又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对共产党故意寻衅磨擦。一九三九年三月,国民党秘密颁发了《限制异党活动办法》、《异党问题处置办法》,并大肆宣传一个党,一个领导,一个政府的法西斯信条。六月制造了屠杀共产党人的“平江惨案”。年底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沱江女子商店”被迫关门。党组织要求暴露了的同志转移工作地区。青林写信给在重庆工作的五姐,作了转移的准备。
  
    转战重庆泸州
  
    一九四O年秋天青林同志来重庆,化名李潭。在“全国抗战将士慰劳总会工作队”工作。在这里,她为抗战军人家属服务不遗余力。不论大小事情,红白婚丧之事她都去帮忙,颇得“抗属”爱戴。有次为了摆脱特务的跟踪,多亏抗属帮助,从屋后跳窗而走,得保安全。
  
    这时日本帝园主义为了整个战略的需要,企图结束中日战争,对蒋介石进行诱降,并挑拨国共冲突,破坏中国的抗战。蒋介石集团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是他对内独裁,对外妥协的障碍,一有机会就要设法消灭。一九四一年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世界的“皖南事变”。整个重庆乌云滚滚,白色恐怖极其严重。这时,党组织要求党员同志尽量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隐蔽下来。为减轻组织安排的困难,青林同志便和老同志邓本容取得联系,一九四一年七月返回泸州。
  
    她和邓本容到了二十三兵工厂子第校教书,邓任训导,青林搞教务。他们配合得极好,团结全校老师,认真负责工作,学校面貌大变。受到学生、家长的好评。
  
    这个学校的校长是个特务,他侄儿马无忌是他派进学校暗个监视进步教师活动的。马无忌常打骂学生。早为青林他们看不惯。他又常在师生中散布流言说:李先生、邓先生教得不好,有异党(指共产党)嫌疑等。妄图破坏青林他们在师生中的威信,并数次偷偷搜查他们的寝室,青林斗争性很强,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先后五次在师生面前和马无忌进行说理斗争。问得他哑口无言。马无忌怀恨在心。于是勾结厂里稽查组的特务,偷偷策划对她们暗下毒手。
  
    这所小学由厂福利科直接管,科长鲍友泰及时叫他们去谈话。透露了马无忌的阴谋。暗示她们注意一下自己的行动。她们两个商量,认为特务虽没有拿到什么,还是以从容撤退为上策。邓以病先撤,青林顶着危险后撤。
  
    一九四二年二月她再来重庆,利用她妹妹“方莲”的文凭,把“方”字加个草头,这样“芳莲”就成了她的化名。
  
    当时,他的关系在重庆市委汪敏手中。不久汪敏调走了,就转到刘传容手中。他们都是单线联系,都是在每次约会之后再决定下次约会的时间、地点。这时,组织上发现青林爱和一男朋友在大街上走来走去,组织上指出这种活动方式的危险性。而她认为:“这怕什么?我不怕!”没有接受组织的劝告和要求。组织上怕她出问题,便决定暂时中断与她联系。
  
    一次,她如期到约会地点,而刘传容役有来。过后她不顾一切,又几次跑到约会地点,都没有见到刘传容,才知道自己失掉了联系。但她并不消沉,一边设法找党,一面以《新华日报》为指导,积极开展群众工作。
  
    一九四二年上半年,青林在山洞中心校教书。这里生活安定,风景也好。但群众少,接触面小,不合她的性格,她希望找个便于接近群众的工作。但那时找职业很困难,到了下半年她好容易找到磁器口市立二十三中心校教“夜课班”,这样有机会和上夜校识字班的女工接近。只要对革命工作方便,她毫不考虑职业的高低好坏,收入的多少。她曾风趣地对一个同志说:“当了督学又教识字班,我是矮子下楼梯,下到最低层了。这才叫得其所哉!”
  
    青林同志失掉党的联系后不久,一九四二年七月《新华日报》全文登载《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全党进行整顿三风学习运动的指示》,九月《新华日报》创办《团结》副刊,指导整风学习。青林暗地认真阅读整风文件和《新华日报》,联系工作实际和个人修养,进行自我检讨,进一步增强党性。
  
    她时时想着重新回到组织怀抱,四处寻找党的关系。一九四二年夏天,她发现刘传容在张家花园中华职业教育社工作,趁该校在巴蜀小学招补习班的机会,以报考者的身份前往见面,待到人群渐渐散去的时候,青林将预先写好的纸条放在刘的桌上,大意是希望组织联系,并留下地址。刘当时无权接关系,但心中却十分敬佩她的顽强、坚定。随即向组织上反映了这一情况。
  
    从夏盼到秋,青林怀着满心希望等待组织上派人来联系,但事隔一年,还是渺无音讯。
  
    终于回到母亲的怀抱
  
    一九四三年下年,刘传容结婚了,家住陕西街。青林不知费了多少心血,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刘的新住址。径直登门,要求组织恢复联系,并且提出想去苏北抗日根据地的要求,她甚至连怎么去苏北的路径都弄清楚了,只等征得组织同意。
  
    青林在反共逆流汹涌的时期,不顾个人安危,一心想着党和革命的真诚态度深深地感动了刘传容。但按党的纪律,她不敢擅自承认关系。幸好刘传容的直接领导人是南方局的负责工作人员于江震同志。于江震根据刘的汇报,很快叫南方局妇运组去接青林同志的关系。青林终于和党组织联系上了。真是大旱逢甘露,她欣喜若狂,心中连连喊到:我找到了,找到了。妇运组没有同意她去苏北的愿望,要她留在国统区战斗。她表示,一切服从党的需要。
  
    一九四三年七、八月间,青林同志根据党的指示,化名李冰如,与党员刘亚群一起到邻水么滩去开展工作。刘是当地人:社会关系较广,谋了一个小学校长的职务,聘青林去教书。
  
    农村小学,学生多为农民子弟。她常常在家访中,向学生家长宣传革命道理。为帮助困难的学生学习,她也常常给学生送些纸、笔。为此,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一九四四年底,她要回重庆的消息被家长们知道后,纷纷挽留。硬要求校长把来年的聘书给她。
  
    一九四五年初青林回重庆,仍在南岸马家店分校教书。与她同校的有刘石泉、敖明富等同志,彼此不发生组织关系,但却能同一步调。她给敖明富的印象是:教学很扎实,师生、同事关系融洽,富于正义感,遇见不平就要说,声音又大,人们称她“炮筒子”。
  
    秋,她再次响应南方局号召城市的革命青年和共产党员到农村去,发动农民群众,在群众中扎根,迎接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到江北县共产党员王兰骏(王朴)创办的莲华小学教书。当时她和黄友凡、陶昌宜同志的组织关系没有正式勾通,但三人成立了一个小组,经常交流情况,讨论工作任务,各自对上级领导负责。她分工抓农村妇女和附近农民工作。联系发动附近的农村妇女,如象王泽泮的母亲等。
  
    一九四六年下年,她遵照四川省委妇运组赵世兰同志的指示,办个妇女杂志,以此扩大影响,团结妇女。于是,青林和甘露(南方局妇运组直接联系的党员)、任昌贤、杨蕴创办了《四川妇女》。她分工搞行政工作,但她又积极组织稿件,搞发行、推销书刊。
  
    年底,《四川妇女》被迫停刊,青林经李玉钿介绍去女青年会教识字班,同时搞妇运工作。
  
    一九四六年底,赵世兰(四川省委候补委员)同志奉调回延安。临别和青林谈话时,她要求;“大姐让我也去延安好吗?呼吸几天自由的空气,那怕战死疆场,我也甘心。”赵世兰同志并没多讲道理,只说:“后方更需要我们的人。”青林二话没说,便愉快的留在重庆。事后,四川省委妇运组的同志,谈及青林无不表示敬佩地说:“一个人三十多岁了,不考虑婚姻问题,不计较生命危险和生活困难,党叫在那里,便在那里战斗。确实是思想最纯洁的党员!”
  
    赵世兰走后,青林的组织关系转给了四川省妇运组秘书兰健,兰健和刘瞻(兰健的爱人)不仅关心她的工作,也关心她的个人问题。
  
    青林同志投身革命时已是二十六岁的大闺女了。在她心中燃烧着的斗争火焰,使她忘记了爱情,忘记了温暖,好几个同学和党内同志向她求爱,她都无动于衷。到渝后,曾想解决个人问题,但党的关系中断了,她不愿在党外找对象,婚事只好搁下。直到党的关系转到南方局妇运组,为了联系工作,她常去新华日报、八路军办事处。接触到该报采访部主任邵子南同志,子南忘我的革命精神,打开了她爱情的心窗,经兰健、刘瞻的介绍,他们相好了。
  
    在敌人的刀口下,环境的险恶,使他们在街上遥遥望见,不敢挥手,迎面走来不敢微笑、点头,视如路人一样。他们俩从来未去看过电影,也从未去游过公园。只有在深夜,在新华日报这个自由的小天地里,促膝谈心,分析当前形势。挥笔抨击,揭露反动派丑恶的嘴脸,灯前共话,展望光辉灿烂的未来。分手便互祝平安。信心百倍地开始了第二天的战斗生活。工作织成了爱情的花环,忙碌、疲劳更增添了幸福的甘甜。爱情在心田里变了力量。他们立志亲手砸烂千年铁锁用自己的生命去打开通向共产主义的门栏。
  
原文1984年8月 发表于重庆出版社《英烈颂(第二集)》  浏览:5064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4/2/16 12:27:43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向远青李青林烈士传略(下)(收藏于2004/2/16 12:29:46
向远青李青林烈士传略(上)(收藏于2004/2/16 12:27:43
向远青李青林烈士生平简介(收藏于2004/2/13 17:46:11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向远青李青林烈士传略(上)(访问5065次)
向远青李青林烈士传略(下)(访问4682次)
向远青李青林烈士生平简介(访问4314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1/7/6 6:48:34
卢建云文选评论(评论于2010/3/30 23:08:23
suzuo999@126.com文选评论(评论于2009/9/20 11:32:09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烈火红岩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