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年前的一天晚上,上海闵行吴泾医院的63岁内科医师袁慧英在新疆救治11名中毒病人时遭遇车祸,不幸因公殉职。就在千里之外的冰封雪域,年逾花甲的袁慧英医师把她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献给了祖国,献给了医学事业,献给了11个新疆兄弟……
紧急求助 2001年12月12日,上海东方电视台播发了一则消息:新疆库勒尔地区12个病人误食带菌豆豉,造成肉毒毒素中毒,一人死亡,11人生命垂危,病情危险,急需抗菌血清救治……讯息随着电波飞入千家万户,一颗颗陌生的心都被牵动了,他们都牵挂着那十一名虽然相隔遥远却血脉相连的新疆兄弟。闵行吴泾医院的内科医师袁慧英也听到了这则消息。她立即打进电话.告诉电视台1983年她曾经在徐州大屯煤矿医院治愈过同样是误食带菌豆豉中毒,同样病情危急的一家四口,并告知之兰州生化研究所可能会有抗毒血清。根据这条宝贵线索,库尔勒巴州医院很快与兰州生化研究所取得联系,找到了急需的血清。而此时又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由于己经中毒五天,病人的情况己经非常严重,有四人已无法自主呼吸,只能靠呼吸机维持,更有一人不得不作了气管切开术。此刻,最需要的是有救治经验的医生。可是,这样的医生,哪里才能找到呢? 万里送医 消息又传到袁慧英的耳里,她不顾年迈有病,主动请缨,志愿为新疆病人贡献自己的医术。12月13日上午,正在医院上班的袁慧英接到去新疆的电话。由于走得匆忙,她只带了一件毛衣,一件风衣,老伴在她包里放上必备的降压药。匆匆地,她踏上了西飞的航班。 夜里九点多,飞机抵达乌鲁木齐,而要到巴州医院,还得换乘汽车在冰雪地上跋涉600多公里。此时的新疆,己是零下27摄氏度的严寒。风雪连天,丝毫不能减少她心头的热切,安眠药也不能让她安然入睡。14日上午,终于赶到了巴州医院,她顾不得旅途劳累和自己的高血压,边穿工作服边冲向病房。她逐一询问查看着病人的情况,对用药和护理方面都作了详细的指导。病人中有一个23岁的孕妇,她是病人中第一个开口说话的,她流着泪对袁慧英说:“感谢医生,我能活下来了。”抗毒血清用上以后,病人的病情都开始有了起色,此刻的袁慧英才感到一丝疲倦,她己经几十个小时没有合眼了。毕竟,岁月不饶人呀! 药物应用对症,再加上袁慧英细心的治疗护理,病人都很快恢复健康了。袁慧英原打算15日返回上海,又担心再有意外发生,15日下午,她又前往轮台县郊外的病人家探视。晚上7时30分左右,在赶回轮台县城的途中,不幸遭遇车祸,袁慧英以身殉职。 痛悼楷模 噩耗传来,令人扼腕痛惜。袁慧英的老伴赵克敏悲伤地一句话也说不出。他深情回忆着袁慧英平凡却光荣的一生:1956年考入南京医科大学:1961年毕业留校在一附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诊断教研室从事教学工作;1965年11月,夫妇二人响应党的“建设三大线”的号召,一道赴贵州六枝矿物局支援建设,一干就是16年:1981年调至条件艰苦的大屯煤矿医院,1987年调至上海闵行吴泾医院,袁慧英时年已近50岁。在吴泾医院,她又干了十多年,过了退休年龄,她依然战斗在第一线,为病人解除病痛。 在袁慧英家里,百合、菊花、挽联摆满了整个屋子,历历往事被人们忆起:袁医生总是微笑对人:她总是加班加点为病人治疗:在家里,她一接到求诊电话,就立刻前往,一刻也不耽误……泪水模糊了人们的眼睛,11名新疆病人失声痛哭:“好人,袁医生!” 浩气长存 2001年12月27日,南京医科大学校领导一行前往上海对袁慧英家属表示慰问,随后,南京医科大学校园里又掀起学习袁慧英精神的热潮。从校园到附属医院,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他们结合“三个代表”思想,结合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培养袁慧英式医学人才,做品德高尚医护工作者”为主题,激励每一个医林学子学习“不畏艰险、一心赴救,不忘医护天职”的精神,做新时代的医护工作者。 袁慧英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新时代“为了61个阶级弟兄”之歌。 |
浏览:1016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