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千秋家国梦__风尘凌烟客----李靖
千秋家国梦

李靖——盛唐战神

闻隆

  
  
  苦练惊人艺
  
  李靖,字药师,生于公元571年,雍州三原县(今陕西三原)人,唐朝开国名将。
  
  李靖幼年便资质不凡,长得身体魁梧,凛凛正气,相貌堂堂。少年时代,就说过:“男子汉大丈夫,应当以功名取富贵,何必去做咬文嚼字的书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靖开始研习兵法,演练弓马之术。他的舅父隋朝名将韩擒虎,对他独垂青目,开始悉心传授他武艺。
  
  
  一天,李靖把三十六路枪法练了几遍,自觉不错。不想,韩擒虎摇了摇头,然后将他叫到跟前,吩咐说:“从今天起,你要自己练了,但练起来一定要扎实、勤奋,千万不可马马虎虎。记住,三个月后我要考你,法子也很特别:就是我站在校场上,两只耳朵上各挂一个小铃铛,头上再顶一枚铜钱。你骑马从我身边跑过去,两枪就要把这两个铃铛挑下来,然后再来个回马枪,把我头上那枚铜钱戳下去,你要是枪法不精,自然就会把我伤了,真是那样,我就是死了,心里也不安呀!”韩擒虎说完离开了校场。
  
  李靖心里犯了嘀咕:我知道舅父的脾气,他向来说一不二,从没打过折扣,既然这样说了,也定会做得出来。对这样的恩师,怎能伤了他呢!要想不伤,就得练出一手过硬的枪法来,看来这也就是舅父的用意啊。李靖定下心来,当场跨上战马,操起长枪,练了起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李靖牢记舅父的嘱咐,苦苦地练着,功夫一天天见长。不知不觉,三个月过去了,考试这天终于到了。
  
  果然,韩擒虎这天来得特别早,还特意剃了个光头。考试一开始,他就往校场当中一站,从腰里掏出两个小铃铛,分别挂在两只耳朵上,然后又把一枚铜钱搁在头顶,说:“来吧,要稳当,莫心慌,马要打得快,枪要扎得猛,千万不要半路收枪。”说完,两手一背,眯上了眼睛。
  
  李靖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催马挺枪冲上校场,使出了自己的真本事。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马起枪落,两个铃铛“叮当”被挑在地上。回马探枪又戳落了铜钱。往返几次,一次比一次挑得精彩,戳得稳当。十个往返过后,韩擒虎这才舒了口气,满意地笑了。
  
  从此李靖更加苦练,武功大有长进。
  
  20岁左右,李靖从军。30岁左右,也就是隋文帝后期,到兵部做一个驾部员外郎。
  
  公元605年至617年,也就是隋炀帝大业末年,李靖当了马邑(今山西朔县)郡丞。
  
  公元617年,隋大业十三年,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李靖归附李渊和李世民父子,被封三卫之中的职务。公元618年五月,李渊在长安登上皇帝宝座,改隋为唐,年号武德。李渊就是唐高祖。李靖由于跟随李世民平定王世充有功,唐高祖李渊论功封赏,给他开置府署,设置僚属。
  
  公元620年,开州(四川开县)少数民族首领冉肇则带领数万人马进攻夔州,驻守夔州的赵郡王李孝恭迎战失利。李靖闻讯,急率800士卒偷袭冉肇则大营。他身先士卒一马当先,枪挑冉肇则,俘敌5000余人。唐高祖闻讯赞道:“李靖800骑击破敌酋所率万余众,甚当奇才。”
  
  从此,李靖开始为李渊、李世民父子统一全国、征讨东突厥的战争冲锋陷阵。
  
   
  
  跃马横枪
  
  公元630年(贞观四年),兵部尚书李靖亲率十几万大军分兵四路,大规模征讨东突厥。
  
  一天深夜,李靖以他的大智大勇率领3000人马从马邑(今山西朔县)进发,飞马直抵定襄(今内蒙和林格尔),直取颉利可汗的牙帐。
  
  夜半时分,喊杀震天,鼓角齐鸣。唐军如神兵天降一举攻破可汗牙帐。
  
  李靖手持一杆银枪一马当先冲入敌营,看到一名番将,挺枪便刺。那番将把手中金刀往上一举,“当”的一声,把李靖的银枪拨在一旁,两马马头这一偏,擦肩而过。
  
  李靖知道遇上对手,使出三十六路法。这一杆枪层层叠出,一着紧似一着,一着狠似一着。打得番将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汗流满面,手忙脚乱。就听“扑”地一身,李靖一枪把番将挑在马下,事后方知此人是可汗的九王子,额头达。
  
  颉利可汗做梦也没想到李靖会这么快率兵深入突厥境内。他以为唐朝倾全国之兵来攻,便慌忙带着手下兵将逃往碛口(内蒙二连浩特西南)。唐太宗李世民得到捷报,赞扬李靖说:“李靖以骑兵3000进入东突厥地区,攻占定襄,威震北方,此举前所未有。”
  
  颉利可汗逃到阴山(今内蒙古阴山)后,为了取得喘息的机会,以图反扑。于是,派人到长安向唐太宗伪装求和。唐太宗应允。身在前线的李靖看出了颉利可汗有诈,立即果断决定再袭突厥。深夜,李靖亲率1万精骑,带上20天军粮,悄悄尾随在出使突厥的唐使的后面。
  
  颉利可汗见唐使前来谈判,顿时放松了警惕。李靖率精骑1000突袭可汗的牙帐。当唐军冲入营盘时,颉利可汗才发觉,匆忙骑马逃走。番将格尼登策马拎着狼牙棒冲了上来拦住李靖。
  
  李靖见颉利可汗又跑了,心里着急,枪尖对准格尼登分心就扎。格尼登将狼牙棒一挥格开刺来的银枪,举棒就砸。李靖不愿和他纠缠,用“四两拨千斤”之术将枪尖在狼牙棒的棒头上顺势一带,打马侧身,掉扭枪杆用尾尖一点,“扑通”一下将格尼登捅下马去,被唐军捆绑起来。
  
  这次战役,李靖消灭突厥兵1万多人,俘虏突厥男女10万多人,牲畜数十万头。颉利可汗率残部北窜。李靖则紧率大军穷追不舍。
  
  小可汗苏尼夫为掩护颉利可汗北逃,亲率5000兵马迎战李靖大军。
  
  苏尼夫英勇异常,一声吆喝,马往上撞,开山斧一翻,贯顶就向李靖劈来。李靖不慌不忙将手中银枪靠上,“啪”的一声将顶门这一斧掀开。苏尼夫大斧一转,直砍他的左肋。
  
  李靖翻转枪尖逼开大斧直刺苏尼夫咽喉。这是有名的“索喉枪”,苏尼夫无法招架顺势后仰,被李靖一枪打下马来。李靖爱惜苏尼夫是个人材劝他归降。苏尼夫见大势已去,便投降唐军。然后又兵出荒谷,将颉利可汗诱擒,送往长安。
  
  至此,强大的东突厥汗国被唐朝灭亡了。捷报飞传长安,举国一片欢腾。
  
  不久,东突厥、薛延陀等部的郡长,都到长安朝见唐太宗并尊称太宗为“天可汗”。唐太宗为此大赦天下,并进封李靖为代国公。
  
  李靖在征讨东突厥的战争中战功卓著,“李家枪”从此也扬名天下。
  
   
  
  名将绝技
  
  李靖作为唐朝一代名将,足智多谋,武功盖世,更以“李家枪”闻名于天下。
  
  李靖还特为“李家枪”总结出一条歌诀:“身法秀如猫,扎枪如斗虎,枪扎一条线,枪出如射箭,收枪如捺虎,挑枪如刺龙,两眼要高看,身法要自然,拦、拿、亢、点、崩、挑、拨,各种用法奥妙全。”
  
  另外,李靖手中的枪与众不同,其特点一是长,二是重,非孔武有力、武功卓越之人挥使不得。李靖早年随秦王李世民赴洛阳围攻王世充时,曾单枪独骑,弛至城下,立马收枪插于地上。当他走后,从城里跑出几十条大汉来取他的枪,结果拔了大半天,未能拔走。李靖随又骑奔城边,复以单手将枪拔出,使两军官兵无不咋舌叹服。此事载于《隋唐佳话》。
  
  李靖还有一套拿手绝活,就是空手夺枪。《旧唐书·李靖传》说他“每单骑入敌,人刺之,终不能中,反夺其槊(大枪)以刺敌。”
  
  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海陵王李元吉,号称“力敌十夫”,也是一个惯使枪的好手。他总与另外几名唐朝名将交手,秦琼、尉迟敬德等人往往谦让,这更助长了他的气焰,完全是一副“天下第一”的气派。
  
  李元吉听说李靖善于马上夺枪,很不服气,非要李靖陪他比试一次不可。赛前他对李靖说:“为保全你的性命,我可以卸刃而刺。”
  
  李靖以笑言对之:“不卸也可,反正是刺不着的。”
  
  比赛开始,心狠手毒的李元吉,一心想把李靖刺死,跃马横枪,直取李靖咽喉。李靖低头拨马一闪,顺手从李元吉手中把枪夺下。李元吉汗颜无地,要求再战。结果不一会儿功夫,李靖三次夺枪成功,众人无不喝彩。
  
  还有一次,在李靖跟随李世民抵御窦建德的战斗中,太宗李世民看到敌阵中有一员小将,身跨青聪马,飞驰而来,身手不凡,便对李靖说:“你看那小将所乘之马,真是一匹好马啊!”
  
  李靖知太宗此话用意,遂说:“待我将它牵来。”
  
  太宗说:“将军不可轻敌,我不能为一匹好马而损伤大将,还是不要逞强为好。”他一激,李靖精神更加抖擞,举鞭策马,一跃而入敌阵,敌军左右迎刺,均被他一一躲过,直奔少年跟前,力擒而返,那匹宝马当然也被夺取过来。
  
  公元634年(贞观八年),李靖因病辞去宰相职务。年底,占据青海的吐谷浑部落又开始进犯边关,唐太宗决定大举讨伐吐谷浑。因满朝武将无人敢当此重任。
  
  64岁高龄的李靖,请求出征讨敌。李靖率十几万大军分五路,直逼吐谷浑。吐谷浑部听说唐朝大军来到,尽烧草原向西逃跑。唐军诸将都认为野草被烧,战马无饲草,不利于战。但李靖认为吐谷浑内逃,正是战机。于是选派精兵,昼夜疾弛,直捣吐谷浑重地牛心堆(今青海西宁南部),击败数万番兵。在积石山(今青海阿尼玛卿山),李靖遭遇吐谷浑可汗伏允的王子慕容顺的拦截。李靖不顾年迈,奋勇出战。
  
  64岁的白须老将手持一杆银枪纵马在疆场上驰骋,威风不减当年。
  
  28岁的黑发小将手持金锤,完全是一副决一生死的架势。
  
  银枪挥舞,金锤闪动,双方战在一起。李靖虎老雄风在,挥枪挑破慕容顺的手腕,使其金锤脱手,然后,顺势一枪刺穿肋下甲衣将其挑于马下。慑于唐军的威势,慕容顺率部落战将官吏举国投降。伏允逃入大漠,在走投无路的绝境中自缢而死。李靖立慕容顺为吐谷浑王,然后率军凯旋归朝。
  
  李靖不仅是一位能征善战、战功卓著的名将,也是一位对武功很有研究的武术家。他认为军中士卒应多习拳法。而此种拳法应“刚健有力,朴实无华,利于实战,招招势势非打即防,没有花架子。其风格主要体现一个‘硬’字”。
  
  另外,他还认为“枪是百兵之王,不仅应用于将领之间的单打独斗,还应扩展为士兵们群战。”他总结出“三十六枪破法对练、二十一名枪对刺”等。总之,李靖将自己的武功言传身教,尽悉授给士兵,使其统帅的大军战斗力极强,所向无敌。
  
  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李靖病逝,享年79岁。
  
  
  
   
  
 浏览:541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2/10/4 14:47:12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李靖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卷下 (收藏于2014/5/30 15:43:43
李靖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卷中 (收藏于2014/5/30 15:43:43
李靖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卷上 (收藏于2014/5/30 15:43:43
李靖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前言 (收藏于2014/5/30 15:43:43
李靖卫公兵法辑本 卷下攻守战具 (收藏于2014/5/26 14:47:51
李靖卫公兵法辑本 卷中部伍营阵 (收藏于2014/5/26 14:47:50
李靖卫公兵法辑本 卷上将务兵谋 (收藏于2014/5/26 14:47:40
镝非《决战玄武门》大结局改写(收藏于2006/7/14 21:17:57
军神在线唐灭东突厥之战(收藏于2004/3/24 22:26:26
资料李靖率唐军击吐谷浑之战(收藏于2004/3/23 2:57:01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资料旧唐书--李靖传(访问8158次)
资料新唐书--李靖传(访问6564次)
军神在线唐灭东突厥之战(访问3396次)
镝非《决战玄武门》大结局改写(访问2722次)
田中人龙《李卫公问对》作者、真伪考(访问2587次)
剑虹小说:《风尘三尺剑--李世民传》节选:李靖归唐(访问2583次)
郭绍林托塔天王何以是李靖(访问2358次)
资料开唐名将 李靖(访问2138次)
中国历代名妓卷名妓卷之.红拂女慧眼识双雄(访问2066次)
王小波红拂夜奔第二章(访问1916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李伦文选评论(评论于2010/5/21 21:37:14
青山恋河文选评论(评论于2008/12/4 14:00:45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08/6/8 9:53:59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千秋家国梦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