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网同名馆__老舍纪念网
文革纪念园网同名馆
2705号馆文选__闲谈杂写

谈谈老舍早期的两个长篇

西凉云

    谈谈老舍早期的两个长篇
    老舍是中国现代较重要的一位名家。他一生著述甚丰,从小说,散文,戏剧,诗歌各类体裁,都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篇章。从我们传统的中国现代作家位置排名来看,他似乎是在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之后。但在国际上,他的知名度似乎极高。据海外的媒介统计,老舍是获得国外最多奖项的一位中国作家。
    我依稀还记得我们在中小学时代学习过的课文中,便有他的《小麻雀》、《我爱新北京》、《济南的冬天》、《散文重要》、《茶馆》等。语文老师说过:五十年代,老舍曾获得国家给他的最高荣誉——语言大师。因而很小时候我就知道有一位很幽默的作家叫老舍。当然,我还知道这位语言大师在六十年代因不堪政治风暴的严逼而自杀了。
    老舍较早的文学创作是于1926年,也就是他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执教的时期。刚到英国的他,起先是对异国风情有新鲜感,但不久又感到沉闷压抑了,在他心中,始终有一些不可排遣的悲愤。这些悲愤都是与祖国相关的。于是他在教书之余开始写小说,写的断断续续,极为散漫,但从整体上看,却又颇有思路。许地山看到了,大为赞赏,鼓励他写下去。写成之后,许便把他寄回国内,由郑振泽发表于1926年7,10月的《小说月报》上,这便是《老张的哲学》。
    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标志着老舍漫长文学创作之路的起点。这是他客居伦敦的首次创作。缘由似乎很偶然,但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小说一发表,便惊动了文坛。人们怀着好奇的目光关注这篇讽刺小说。从当时中国文坛现状来看,正是长篇小说创作刚刚起步的时候,相对于以鲁迅的《狂人日记》等短篇小说为标志的辉煌来看,长篇小说的发展似乎还需要一段时期。老舍的《老张的哲学》和《赵子日》正是发表于这一长篇小说的初创期。这两篇作品以新鲜的题材为现代长篇小说开拓了一个新生面,以俗白而又精炼的北京方言使当时的读者耳目一新,以显示着独特风格的讽刺和幽默而赢得了广泛的读者群。
    那么,《老张的哲学》到底写的是什么呢?
    《老张的哲学》内容涉及到广阔的生活领域。作品以恶棍,高利贷者老张蛮横得逼散两对青年男女的爱情为线索,相当广泛而深入的反映了二十年代前后北京普通市民在黑暗势力迫害下艰苦挣扎终不能免于失败的悲惨命运。这部作品还从侧面揭露了北京学界的黑暗。
    本来表现的是一个沉重的旧主题,但老舍却写的轻松自然,妙趣横生,具有诱人的可读性,这便是老舍的高明之处。从这部最早的作品来看,人们就可断定他必是一个幽默的语言家,后来老舍的成果果然如此。
    作品描写了几个较为典型的人物,首要的便是那个被人们称为老张的人。这是一个身份复杂的人——京师德胜汛公私立官商小学堂校长,杂货铺老板,衙门里挂名巡查,更是一个高利贷者。老舍用轻松调侃的笔调把这个老先生虚伪淫荡贪婪的丑恶形象一层层地剥下来,但最终没有让他得到恶报,反而更加威风,更加不可一世的欺压人民。他的哲学便是钱,一切都为了钱,但他又不像一般的坏人那样明目张胆地作恶,他的行为看上去似乎都很正派……作者还写了一个坏蛋,不过他不算很坏:邱八爷,写邱八实际上是为了衬托老张。其次的人物便是那两对青年男女了,王德与李静,李应与龙凤,这里不再谈。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赵四这个人物,作者写他,显然是有意安排一个有正义感的平民来对抗老张这样的恶势力。赵四是故事情节达到高潮的关键性人物,但就是这么一个机智勇敢的洋车夫,最后还是不能战胜老张,又去干他的活不能管闲事了。
    当然,从《老张的哲学》可以看出,此时的老舍思想上还不够成熟。因而,小说的主题也受到了一些消极的影响,还有一些不切实际的空想。
    《二马》是老舍旅居伦敦最后的一个长篇,大约是在1928年创作的,距《老张的哲学》约两年的时间,此时的老舍,已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国人在伦敦所遭受的歧视。《二马》的中心就是反映马则仁、马威父子俩在伦敦经营古玩店的生活和遭遇,从中也就揭露了帝国主义的种族歧视和金钱主宰一切的现实,特别是深入描述了由于祖国的衰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屈辱,表现了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作者还在对比中探索了中国人民愚弱的国民性问题。
    作者渴望中国富强,强大,渴望中国人民坚毅,有为。在《二马》中,他精心刻划了两个对比性的人物:父亲马则仁,儿子马威。马则仁的形象是衰朽的一个民族的代表。他衰朽,却又摆出一副名士派头,继续经营古玩店。但他到伦敦却无心经商,而是希望养老。他自尊自傲,达到一种病态程度的自尊,实为阿Q式的妄自尊大;他的自傲,其实是强自支撑的。他毫无民族自尊心,内心卑怯又空虚,他没有思想,一切按照千百年来的老规矩去做。老舍认为,老马代表老一派的中国人,老舍极端痛恨这种人,在忍无可忍的时候,老舍一下收住了幽默轻松的笔触,对老马来个冷峻、尖刻的评述:“完全消极,至少可以产生几个大思想家。完全积极,至少也叫国家抖抖精神,叫生命多几分乐趣。就怕,象老马,象老马的四万万同胞,既不完全消极,又懒得振起精神干事。这种好歹活着的态度是最贱、最没有出息的态度,是人类的羞耻!”
    马威呢?马威的形象是老舍按照自己的理想塑造出来的“晚一辈”中国人的代表。他有着一个弱国国民的深刻的悲哀。他目睹伦敦街头的繁华和喧闹,他的大眼睛里总是含着两颗热泪,自言自语的说:“看看人家,挣钱,享受,快乐,希望!看看咱们,省吃俭用的苦熬——省下两个同板还较大兵抢了去!哼!……。”这种深刻的悲哀,成为马威在伦敦生活时感情的基本状态。特别是他向玛力表达爱情遭到拒绝后,这种悲哀越发隆重。
    马威也有弱点,重感情,爱幻想,遇事犹豫,他对玛力的感情直到离开伦敦仍不能断绝。他最后还是把那个带钻石的戒指托李子荣带给玛力。老舍是要写一个有血有肉的青年形象,而不是某种概念式抽象精神的图解,马威的弱点使他更富于人情味。
    李子荣的性格是马威性格的补充,李的性格特点是“重实际”,不尚空谈和幻想。他对于中国人的受歧视非常生气。但是他更知道,只有国家富强才能叫别国看重。因此他主张埋头苦干。在爱情上,也贯彻着“重实际”的原则。
    按作家的设想,马威和李子荣两种性格的统一,才是现代中国青年理想的性格。
    《二马》相对于《老张的哲学》,艺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描写更加细腻,大量心理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刻划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语言更趋于纯净、凝炼,结构上力图在单纯中求变化。这克服了《老张的哲学》结构散漫的缺点。
    老舍,老舍,1966年8月24日含冤自谢世,自投于太平湖,一位伟大的作家结束了他漫长的创作生涯。
    老舍逝世已三十多年了,而他的《老张的哲学》、《二马》距今也有七十年。一个月前,我在报纸上获知一家电视台正在拍摄《二马》。我认为这是一个相当有意义的工作。因为今天的中国已不是七十年前的中国了。1997年7月1日,我们从英国手中接过香港,等于是向世界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富强。老舍若是活到今天,真该流下激动的泪水了。
    老舍!老舍!
    
    
    
     选自《文学时代·深圳卷》
     初稿于1998年8月2日
  
原文 发表于《文学时代·深圳卷》  浏览:1149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2/8/21 11:40:29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陈子善团圆——月上柳梢(收藏于2007/2/23 18:26:51
朱玉东2006年第四届国际老舍学术研讨会聊城大学举行(收藏于2006/7/13 15:23:34
谢薇 沈迪为老舍立碑第一人 许林邨先生辞世(收藏于2005/11/6 7:16:07
户部尚书如果我是老舍,我不会自杀,我可能活得比李敖还来劲(收藏于2005/10/12 0:05:07
土豆1983讣告——致老舍(收藏于2005/10/12 0:03:48
傅光明口述史VS.老舍差点获诺奖(收藏于2005/9/9 13:50:03
孙洁老舍靠什么赢得读者(收藏于2005/8/24 22:05:23
不详“为抗战尽全力———老舍”展览近日启动(收藏于2005/8/24 22:01:30
于立霄老舍夫妇合葬八宝山公墓,血衣残片放入骨灰盒(收藏于2005/8/24 21:52:43
何阳端午忆老舍(收藏于2005/6/15 14:16:08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曾广灿老舍的创作道路、艺术风格和特色(访问20056次)
温儒敏论老舍创作的文学史地位(访问12653次)
lan寻找老舍 感受老舍 阅读老舍 纪念老舍——人民艺术家老舍故居有感(访问12535次)
谢泳1949年至1976年间中国知识分子及其它阶层自杀现象之剖析(访问12031次)
徐然女儿心目中的杨沫(访问10891次)
侯文正一定要细辨真伪——《关于老舍之死,我一直蒙受不白之冤》的重要补充(访问9512次)
袁良骏讽刺杰作《猫城记》(访问8590次)
樊骏《老舍名作欣赏》前言(访问7885次)
孙洁(复旦大学语文所)世纪彷徨:老舍论·附录:老舍研究书目(按出版时序排列)(访问6751次)
孙洁老舍研究中文出版物知见目录(1960年7月—2004年4月)(访问6229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王洋文选评论(评论于2025/9/29 18:19:30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3 10:36:16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2/11 15:24:51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2/8 11:31:28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1/7 11:30:24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网同名馆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