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网同名馆__老舍纪念网
文革纪念园网同名馆
2705号馆文选__亲人追记

舒乙回忆老舍:跟他走我特放心

吴真 李贺

  舒乙长得很像他的父亲老舍,一样的敦实高个,据说声音也是一样的中气十足。8月一个暴雨后的下午,与舒乙聊起文学人生,如果不是窗外广州特有的透明的阳光,真的会以为是在与老舍对话。真巧,舒乙今年67岁,就是老舍当年投水的年龄。再过几天的这个月25日,是老舍逝世34周年忌日。
  
  ■人物访谈
  
  老舍之死,无人忏悔
    1968年8月23日,时任北京市文联主席的老舍在一天之内遭受了三轮批斗。8月24日早晨老舍离开家,25日清晨,在北京德胜门外的太平湖打捞到老舍尸体。一代文学大师陨落。
    以往舒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会回忆起1966年8月25日一个人在太平湖畔陪伴父亲度过的那个漆黑的夜晚:“我摸了他的脸,拉了他的手,把泪洒在他满是伤痕的身上,我把人间的一点热气当做爱的回报给他。”
    但是这一次他没有再提起。可是当我们在谈及老舍之死的一些细节时,舒乙不时用大笑来结束句子。那种笑,让人揪心。
    记者:听说老舍投水的时候还带着毛主席诗词?
    舒乙:我有一个很重大的判断,老舍是留了遗书的。他走的时候拿着自己抄写的毛主席诗词,是障眼书,这样别人不会怀疑他。他一个人在湖边坐了整整一天和大半夜,有纸有笔有思绪,他肯定要写。25日早晨在他投湖的湖面上漂着很多纸,大概是他跳湖时散落的。市文联的人后来把制服、钢笔、眼镜、手杖都还给我们了,惟独始终没有让我们看过这些纸。据说捞上来看,是核桃般大小的字,字里行间还有没有现场写的什么遗言留下来,是一个很大的谜。
    记者:这么说老舍的死还存在很多疑点?
    舒乙:北京有位写了《老舍之死采访实录》的学者叫傅光明,最近陷入极大的困惑————他找到四个打捞老舍尸体的人,结果这四个人都说“尸体是我一个人单独打捞的”。他越调查越悲观,不知道该相信谁,也许四个人都不对。历史刚过了30多年,已经这么模糊。上个星期我刚看了他采访第三个人的访问记,短短一篇我标出来40多个错误。(大笑)
    记者:随着时间流失,这些谜可能很难解开了。有没有人表示过忏悔?
    舒乙:老舍之死已经出了三本书了,没有一个人用半句话忏悔。怪吧?打他的,看见他受污辱的,造反派的领袖、红卫兵的领袖,没有一个人说我打过老舍,我迫害过老舍,都说我救过老舍。(又大笑)作为有责任的个人,我认为可以有两种态度:一是沉默;二是忏悔与反思。一个时刻记得忏悔的民族才能前进。
    老舍生命消失的那个芦苇丛生、充满野趣的小湖————太平湖,被填平后建成了北京地铁总站。每天乘地铁的人们,恐怕没谁想过地铁是由老舍殉难的地方首发的。直到今天,太平湖旧址并没有老舍殉难的碑志。然而在儿子舒乙心里,永远树着一个碑刻:老舍死节处。
    记者:您今年刚好是67岁,老舍先生投水的时候也是67岁,您能体会他当时走向太平湖的心情吗?
    舒乙:我是非常认同这个的,他的死是绝对必然。黄裳有一次当着巴金说,老舍干嘛要自杀呀,挺一挺不就过来了吗?巴老立刻就把脸沉下来了:“胡说!”他的意思是一个人决定自杀是非常难的,他甚至于跟黄裳说了一句:不信你试试。一个人对自己的生死作出自觉的决断是非常难的,决不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巴金的口气中对老舍的选择充满了敬佩,他不去讨论干嘛要自杀,而是讨论他敢不敢自杀。我觉得巴老的境界非常高。
    记者:也有些人不理解,说老舍是穷孩子出身,靠个人奋斗出头的,应该能从那场劫难中走过去的,可是他却做了这个选择?
    舒乙:自杀是心理坚强的表现,决不是懦弱的表现。他是以死谏来反抗“文革”。父亲受中国古典文化影响很深,小时候念过四书五经,听过京戏和说书人讲忠义。他外表洋得不得了,穿西装,戴礼帽,每天早上要喝一杯浓浓的加奶咖啡,但在内心里,还是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他最崇拜杜甫和陆游,他性格刚烈、爱国,所以最后他选择气节,以死反抗对他人格的污辱,以死表明他直面横暴的刚强性格和严重抗议。
    记者:你觉得老舍投水的时候有没有委屈?
    舒乙:他有20多种爱好,但他突然间决定舍弃一切离开我们,我想他是经历和体味了人世间最大的悲怆。这里面有很大的委屈,就是他在《茶馆》里那句:我爱这个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
  
  四合院拆了,老北京没了
    舒乙现在一闭眼,还能回想起8岁时跟着父亲那双歪歪的鞋跟的情景。“我愿跟着它走到天涯海角,不必担心,不必思索,却能知道整个世界。跟他走我特放心,特幸福,特好。”
    舒乙的一生很难脱得开老舍的影响。老舍先生解放后挽救过国画、相声、京剧等艺术形式,子承父业,舒乙这十几年一直为北京古都风貌的保护而奔走。每年政协会上,快人快语的舒乙总是引人关注,今年的全国政协会议,舒乙提了10个议案。
    提起父亲笔下的老北京,舒乙面色凝重,语音洪亮,不时还打着手势。
    记者:一提起老舍小说,大家就会想起四合院、老城楼、京片子嬉笑怒骂。他笔下有着最地道的老北京,这和他是满族有关吗?
    舒乙:太有关系了。清末民初的每个旗人,不管他识不识字,都会一两样乐器,都会唱几句二黄或者牌子曲,都会养花、养狗、养马、养鸽子、养蛐蛐,都会骑马射箭,都会舞枪弄棍,都会拳术,都是美食家,都懂各种礼仪……试想:这样的人,一旦当了作家,那还了得!他会把各式各样的民间文艺形式和民俗带入自己的作品,他会用多种文化知识,包括它们的末枝细节,装扮自己的主人公,使自己的著作更加有趣味性和可读性,而且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的。
    记者:老舍熟悉老北京和满族人,所以写出来的东西就特别真,特别乡土。
    舒乙:我认为作家有三种:一种是体验生活,把生活在作品里加以提炼,这在某种程度上有些卖弄,第二种是完全与故事无关,搞很多民俗进去。第三种是完全为情节服务,需要了才把积累抖出来。老舍属于第三种,他不需要体验生活。他闭着眼就知道穷人怎么样,他是从穷人堆里出来的,他本人就是一个最底层的老北京。
    记者:您说过老舍小说里的240多个地名,有95%都是真的。现在这些老北京的东西还能看到多少?
    舒乙:老舍留下的250万字的长篇小说中,以北京为地理背景、风土人情的有150万字。最近我做过一个统计,这些已消失了70%。与他有关的东西不是文物,剩下的30%,随时都可能没了。刚过了30多年,与普通老百姓有关的东西已经消失了这么多了。
    记者:四合院一片片地没了,以后我们只能在老舍文字里回忆老北京。
    舒乙:我主张把保留皇城的口号提出来,留住北京四合院的老格局,把北京胡同和四合院的优点保留下来,也就是留住爸爸笔下的老北京人文环境。现在北京保护的25片和14片,加起来占老北京城的25%,也就是说75%会被拆掉。但是我已经很满意了。
  
  当代文学没有大家?
    舒乙领导着中国现代文学馆,却积极提倡学童熟背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和中国古典文学精华。在他担任董事长的北京圣陶实验学校里,70多个小孩每天要把《论语》、《中庸》一字不差地背下来,还要学习围棋、古筝、书法、国画、中医药知识。当年被老舍等五四健将极力打破的东西,如今却被儿子舒乙重新捡起来。
    记者:你现在提倡学童读经教育,岂不是回到你父亲反对的封建教育模式?
    舒乙:我是在帮父辈还文化的债。1992年冰心、叶圣陶、艾青、萧乾等7个老五四上书政府,要求推行四书五经教育。因为他们到晚年后悔了,当初打破传统太彻底了,结果文化出现断代危机,他们自己反倒受益。为什么这批100岁左右的五四健将特别伟大?这批人是受中国古典文化传统教育的最后一批人,上过私塾,是清朝的尾巴,都背四书五经。拿老舍来说,他最反对封建“那一套”,但他“那一套”比谁都棒。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到最后了,留下这一批人。
    记者:熟读四书五经能帮中国培养出当代文学大家来吗?
    舒乙:单靠“传统"不能造就大师。老舍那些文学大家都留过学,都会外语,对西方文化也有深刻的了解。中国古典的那一套,他们发达,世界的那一套,他们也发达;他们是两个“发达”交汇的结果。 
    记者:你比较看好现在哪个作家?
    舒乙:有个“怪物”值得注意————莫言。他有想法,愿意躲在一边想事儿,他运用民间文学本领是没得说的。我觉得作家假如对事物没有独到的见解,顶多只是一个好的“说书人",不是一个大文学家。老舍的《四世同堂》全是凭想像的,这是作家的高境界,只凭独到见解加上丰富感情和编故事的想像力就可以创作出大作来。
    记者:你对现在文坛创作低龄化现象怎么看?
    舒乙:这些文学少年老早辍学或一门心思写小说,基础课打不好,会夭折的。有一次在冰心家,有一个高三就出版长篇小说的中学生考不上大学,求冰心给写推荐信,冰心说,我劝你再复习一年,而且不要读中文系,中文系出不来作家,最好读外文系或者数理化。我觉得冰心老人家的说法很对,作家必须有思维逻辑,要打好基础。
    记者:老舍作品在21世纪还会有读者吗?
    舒乙:现在不是离婚高潮嘛,老舍小说《离婚》里闹离婚的人进一步退两步的姿态简直就是写你我,他看得透呢。他在《二马》、《猫城记》里批判的民族劣根性还在,《茶馆》、《骆驼祥子》里那些进城刚介入现代文明的农民还在。老舍的作品让21世纪的人好像看见现在身边的人,特别是现代化过程中开始接触文明的农民。我相信他的作品能不断被解读出新的东西。
    舒乙,北京人,1935年生,满族,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18岁毕业于北京二中,后被国家派往苏联列宁格勒基洛夫林业技术大学学习林业化学工艺专业,回国后从事科研工作多年。1978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出版过多部散文集和文学研究、评论集。1984年调入中国作家协会,参加筹建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工作。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
    代表作有传记《老舍》、散文集《我的风筝》、《梦和泪》、《小绿棍》、《我爱北京》、《父亲最后的两天》、《我的第一眼》,以及研究论文和回忆文集《我的思念————关于老舍先生》。
 浏览:765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2/8/19 20:32:01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陈子善团圆——月上柳梢(收藏于2007/2/23 18:26:51
朱玉东2006年第四届国际老舍学术研讨会聊城大学举行(收藏于2006/7/13 15:23:34
谢薇 沈迪为老舍立碑第一人 许林邨先生辞世(收藏于2005/11/6 7:16:07
户部尚书如果我是老舍,我不会自杀,我可能活得比李敖还来劲(收藏于2005/10/12 0:05:07
土豆1983讣告——致老舍(收藏于2005/10/12 0:03:48
傅光明口述史VS.老舍差点获诺奖(收藏于2005/9/9 13:50:03
孙洁老舍靠什么赢得读者(收藏于2005/8/24 22:05:23
不详“为抗战尽全力———老舍”展览近日启动(收藏于2005/8/24 22:01:30
于立霄老舍夫妇合葬八宝山公墓,血衣残片放入骨灰盒(收藏于2005/8/24 21:52:43
何阳端午忆老舍(收藏于2005/6/15 14:16:08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曾广灿老舍的创作道路、艺术风格和特色(访问18698次)
lan寻找老舍 感受老舍 阅读老舍 纪念老舍——人民艺术家老舍故居有感(访问12210次)
温儒敏论老舍创作的文学史地位(访问11540次)
谢泳1949年至1976年间中国知识分子及其它阶层自杀现象之剖析(访问11249次)
徐然女儿心目中的杨沫(访问10618次)
侯文正一定要细辨真伪——《关于老舍之死,我一直蒙受不白之冤》的重要补充(访问8854次)
袁良骏讽刺杰作《猫城记》(访问8089次)
樊骏《老舍名作欣赏》前言(访问7725次)
孙洁(复旦大学语文所)世纪彷徨:老舍论·附录:老舍研究书目(按出版时序排列)(访问6531次)
孙洁老舍研究中文出版物知见目录(1960年7月—2004年4月)(访问5622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3 10:36:16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2/11 15:24:51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2/8 11:31:28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1/7 11:30:24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10/22 10:54:45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网同名馆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