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吴建民纪念馆

吴建民:给毛主席做翻译官是什么体验?

凤凰卫视

  编者按:关于中国的外交,鹰鸽之争似乎是永久的话题。鹰派认为中国现在的外交太过软弱,应该强硬一点,鸽派则认为每天喊打喊杀并不利于维护中国的利益。中庸派觉得双方没有根本上的冲突,只是被断章取义和过度解读罢了。资深外交家吴建民将以他的洞见和阅历为你解读这个世界的大方向、大潮流。
  
  本期嘉宾
  
  吴建民,外交学院院长,资深外交家。1959年开始进入外交界,曾为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国家领导人当过翻译,1971年成为中国驻联合国第一批代表团工作人员。之后,他先后担任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以及中国驻荷兰法国大使。著有 《纵横天下:吴建民话说和当代中国外交》、《吴建民谈外交》、《中国如何做大国》等著作。
  
  风云往事
  
  1. 第一次见毛主席是什么心情?
  
  吴建民:1965年8月我从国外回到北京,回到外交部翻译室工作。外交部翻译室是中国翻译界国家队。1965年10月,刚果布拉柴维尔的总统夫人马桑巴-代巴来中国访问。毛主席见,让我去做翻译。我有点紧张,因为第一次跟毛主席那么近距离接触。毛主席看我有点紧张,说你叫什么名字,我说我姓吴,口天吴,建世的建,人民的民,我叫吴建民。毛主席看看说,你这个国家早就亡掉了。他是指的吴国,我想是的,春秋战国的吴国公元前473年亡掉了。三国时期的吴国,公元280年就亡掉了。是你的国家早就亡掉了。毛主席开个玩笑想我放松一点。
  
  2. 给领导人做翻译是怎样一番体验?
  
  吴建民:专业就是从做翻译来讲,翻译室的老同志说你做翻译要目中无人,就是你不管下面坐了谁,领导谁,都不要想这个去,目中无人就不要去想东想西,集中做翻译。
  
  3. 作为中国首次去联合国特派团的成员之一有什么趣事?
  
  吴建民:对。那时候联合国是1971年10月25号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4月8号下午,毛主席见了代表团的主要成员,后来那些领导同志告诉我们,说毛主席非常高兴,讲了你们去纽约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心里,哎呀,到纽约去是跑到老虎洞里去了,有很多危险啊,当时这样一个概念。
  
  到半夜11点钟,总理在人民大会堂见我们。我们不知道,都回家准备睡觉了,接到电话又过去。1971年林彪事件发生了,中央有一个文件叫做《571工程纪要》,当时还没有印发。但是总理很关心我们,每人发了一份,给我们一边念一边讲。最后说你们放心去吧,国内的大局是稳定的。总理最懂搞外交人的心情,外交最怕国内乱,那就乱套了。
  
  1971年11月15号,星期一,联合国大会开了一整天。57个国家代表团讲话,欢迎中国代表团来。那种场面使我感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历史潮流推动的。
  
  4. 当时中国的外交政策是怎样的?
  
  吴建民:反对霸权主义,美苏两霸,侧重反对苏联现代修正主义。对第三世界,就是保卫世界和平,坚决支持第三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这个方针非常明确,所以我们重返联合国是大事。
  
  那么究竟中国应该如何在世界上树立自己的角色?吴建民说——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准确地认识今天的世界》。从我1959年被外交部录用,我就开始观察世界、观察中国,进行比较进行思考。慢慢悟出一个道理,就是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跟中国人如何认识世界密切相关。
  
  准确认识世界的重要性
  
  我想讲三个例子来说明,凡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的时候,我们党所领导的事业也就大踏步的前进。凡是我们看错了,国内方针也出毛病我们就倒大霉。
  
  世界大变化是在过去六百年,从大航海开始的。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但是很少有人讲到,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前八十七年郑和下西洋,现在回顾起来非常了不起。
  
  郑和七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最多的时候三百条船,船上两万八千人。少的时候有六七十艘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三条船,船上八十七人。二者一比较,郑和领导的舰队壮观多了。所以全世界研究历史的人都说,如果中国人沿着郑和下西洋这条道路走下去,世界历史要改写。几年前《纽约时报》举行了一个有关郑和下西洋的研讨会,最后《纽约时报》的这个主持人讲了一句话给人家印象深刻。他说,如果中国沿着郑和下西洋这条道路走下去,今天的《纽约时报》应当是中文的。
  
  回头看,郑和下西洋是不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第一次取得大发展的机会走向世界?这个机会中国人自己丢掉了。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走向了封闭。明成祖在位1402年到1424年在位22年,决定谁下海谁砍头。结果全世界最好的造船技术被搁置了,全世界最强大的舰队烂在海里了。如果沿着郑和下西洋这条道路走下去,中华民族过去一百多年屈辱历史不可能发生。
  
  第二个例子,康乾盛世时中国曾经有过开放的机遇,中国人也没有抓住。康熙大帝在位的时候,他请外国传教士给他讲解现代的科学知识。康熙大帝认识到欧洲的科学工业技术往前走了,所以他在统一中国时,镇压准噶尔的叛乱,从欧洲引进了两千洋枪。作为皇帝来讲,这一点是非常了不起。
  
  然而有比较才有鉴别。同时期沙俄的彼得大帝,到欧洲微服私访一年半,深入考察。回去之后就改革开放。我们用的办法他全用了,走出去请进来,引进外国的技术、人才、资金。俄罗斯在他手下崛起了。如果康熙大帝再开明一点,出去考察一下,开放一下——那时中国的GDP全球第一,我们开放没什么问题——但是我们没有这样做。二者比较,看出来彼得大帝是胜过康熙大帝一筹。
  
  第三个例子,就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爆发前四十多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曾经派外交官马嘎尔尼带了二百多人来中国。他带了一封乔治三世的信,信上写了八条要求,核心的两条是:第一,跟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第二,跟中国通商。用现在的观点看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这也是大英帝国在崛起过程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想同另外一个国家建立比较平等的关系。
  
  到了中国,第一件事是如何拜见乾隆皇帝。中国的官员说你八方来朝,得跟中国的臣民一样三拜九叩。马嘎尔尼想,我见英国国王就跪半条腿就行了,为什么见中国的皇帝我要三拜九叩。负责跟他打交道的官员对世界稍微有点了解,也觉得这个事儿过分了一点,就跟皇帝撒了个谎,说洋人腿不好打弯,就让他跪半条腿吧,皇帝同意了。中国人对世界很不了解。
  
  中国抬头看世界第一人是谁?虎门销烟的英雄林则徐。鸦片战争时,林则徐说英国人好打,准备很多长竹竿,说等船近了一通捣他就完了。林则徐,中国抬头看世界的第一人,当时有这种想法,不了解世界。
  
  马嘎尔尼要见皇帝,最后谈了同意他见了,在避暑山庄见的。清朝的皇帝非常勤勉,早上五点钟就上朝了,早上三点钟把马嘎尔尼弄起来去见皇帝。见皇帝不谈话,跪半条腿就让他过去了,到皇帝面前赏给你两碗菜。八方来朝嘛,给你两碗菜一碗酒喝掉就完了。提的两条核心要求,书面递上去了,断然拒绝。说你欧洲的小国多如牛毛,都跑到中国来建交烦死了,算了,建什么呀。通商互通有无,大清帝国无所不有,不需要跟外夷通商。马嘎尔尼煞费苦心来到中国,带来了英国工业革命最新成果——包括热气球,包括他坐的船上面有八十门大炮,都很先进——很多东西都想向乾隆皇帝展示一下。结果皇帝没有兴趣,说雕虫小技。就这样,大英帝国曾经提出与中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和通商关系,被中国人拒绝了。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人才济济,为什么没有看到世界的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外交很重要,各国国君都很重视,因为那是百家争鸣的时候。百家争鸣的动力是诸侯国的竞争。他们都想统一中国逐鹿中原,他需要好的战略,需要对形势深刻的分析,需要好的点子。但是到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之后,外交不重要了。中国历代的帝王朝代里面六部没有外交部,直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建立了外交部。中国的历代君主,一共494个皇帝,个别例外,眼睛向内不看世界。这就是导致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
  
 浏览:610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6/6/19 6:32:13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财新网外交家吴建民:狭隘的民族主义害人害己(收藏于2016/6/20 10:39:31
新华网对吴建民大使的最后印象:我可以不说,但不能讲假话(收藏于2016/6/20 10:37:56
财经网缅怀吴建民:"中国不怕大灾大难 怕的是头脑发昏"(收藏于2016/6/20 10:36:45
新京报纪念吴建民,警惕“民粹外交”(收藏于2016/6/20 10:31:58
光明日报智库界学者追缅著名外交家吴建民 :“他从不为博取掌声而放弃立场”(收藏于2016/6/20 10:31:20
新浪新闻外交官吴建民:周恩来夸他精干 陈毅亲下调令(收藏于2016/6/20 10:30:15
新浪新闻著名外交家吴建民遇车祸去世 曾任申博总指挥(收藏于2016/6/20 10:26:29
南方都市报吴建民逝世,理性务实的外交精神永存(收藏于2016/6/20 10:25:18
中国青年报吴建民遭遇车祸罹难 主角缺席研讨会变成追思会(收藏于2016/6/20 10:21:42
新京报温和吴建民 走完半个世纪外交生涯(收藏于2016/6/19 6:58:13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凤凰评论吴建民: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是全球化阻力(访问1005次)
新京报纪念吴建民,警惕“民粹外交”(访问697次)
凤凰卫视吴建民首次透露南海策略,为什么中国执行"四不政策"?(访问634次)
凤凰卫视吴建民:给毛主席做翻译官是什么体验?(访问611次)
南方都市报吴建民逝世,理性务实的外交精神永存(访问517次)
新华网对吴建民大使的最后印象:我可以不说,但不能讲假话(访问510次)
财新网外交家吴建民:狭隘的民族主义害人害己(访问486次)
中国青年报吴建民遭遇车祸罹难 主角缺席研讨会变成追思会(访问461次)
光明日报智库界学者追缅著名外交家吴建民 :“他从不为博取掌声而放弃立场”(访问458次)
新京报温和吴建民 走完半个世纪外交生涯(访问447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