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六合杨氏先祖纪念园区__瀛西杨氏始祖营阳候璟国公
六合杨氏先祖纪念园区

璟国公秘史家传(一)


  杨景作为瀛西杨家将的始祖,其身世始终扑朔迷离。而在大明众多的开国功臣中,本有一位叫杨璟的名将。据《明史·杨璟传》记载,其于明初被封为营阳侯,洪武十五年(1382)病亡,追赠芮国公,谥号“武信”。八年之后,被太祖诏坐胡惟庸案,定为谋逆罪。另据杨氏祖传秘笈等家族文献所记,这位“芮国公”实即落籍瀛西的“璟国公”。也就是说,明初的开国功臣杨璟和永乐救驾身亡的杨景实际就是同一个人。由于此事关系燕王蓄谋夺位和杨璟诈死欺君等重大政治隐情,故杨氏家族一直死守秘密,绝不外传。除此之外,还对璟国公的身世、经历进行了重新编造,以便弥缝接茬,蒙蔽视听。对于这桩公案的始末根由,不仅在杨氏秘笈中确有记载,而且尚有许多佐证可以为凭。如在杨氏祖传的各种秘笈中,就有一篇隐匿极深的秘札,名曰《吾父秘事》,系由昌平侯杨洪亲手所写,存世至今已近600年。全文皆为蝇头小楷,共计三页。其中记述的就是其父杨景所经历的这场惊险而又神秘的人生巨变。
  据其所载,杨景实即杨璟,元末随朱元璋勇起义师,为大明开国立下过赫赫战功。洪武五年(1372)以后,一直随大将军徐达镇守北平,练兵辽东。洪武中后期,朱元璋动手大肆诛杀功臣。十三年(1380),时任左丞相的胡惟庸以结党谋逆罪被诛,同案株连一公、二十一侯,先后诛戮三万余人。当时远在北平的杨璟也被列为胡党,太祖下令燕王朱棣就近诛杀杨璟、灭其三族。此时的燕王已至成年(21岁),在诸皇子之中拥兵最众,边功最著,故渐生觊觎皇位之心。他在大谋士姚广孝的精心辅佐下,一边积蓄实力,一边窥测朝中动向,并派姚广孝四处云游,为其网罗人才。当其接到父皇的旨意后,便与姚广孝密谋,他们深知杨璟乃忠勇之士,如今身陷谋逆之罪,实属无辜,若能设法将其全活下来,今后必有大用。于是便由姚广孝亲自出面,说服其追随燕王共成大事,杨璟见有活命全家的机会,自然乐意相从。通心之后,姚广孝亲自为杨璟设谋诈死。杨璟依计而行,先让久居安徽合肥的元配夫人欧氏携其所生二子远遁湖南城步老家,由此改姓欧阳。又将吴氏、闫氏及其数子紧急疏散他乡,择地隐藏。洪武十五年(1382),杨璟称病不出,拖至八月,由其贴身侍卫范冉自食毒蘑菇,替其身亡。范冉跟随杨璟多年,且两人身材、相貌又极酷似,故瞒过了锦衣卫的侦视。事成之后,由其三子杨通(实为欧氏所生,因已出仕,故被留下)报丧于朝廷,太祖命将其父棺椁运至南京,依制葬在了钟山北麓,并追封为芮国公,赠谥“武信”。又命杨通袭父侯爵。洪武二十三年(1390),已死八年的杨璟终被诏坐胡惟庸案,其子杨通被诛,欧氏夫人亦遭株连。
  杨璟诈死后,被安排到瀛西西大营,为守仓河将,由此改名杨景。因这里属于燕王封地,故此较安全。待风头一过,就被燕王秘密派往辽东铁骑营,为其操练人马。早在诈死之前,杨璟又新娶了施氏夫人,在汉中老家(其父杨政居此)完婚后,带至瀛西,先后于洪武十四年、十六年在此连生二子,即杨洪、杨清兄弟。从此以后,便称只有长子杨洪、次子杨清,而吴氏、闫氏均被称作无出(即未生育),至于欧氏所匿二子,则更是只字不敢再提。
  杨璟潜踪埋名数年后,已是神形俱变,再也不怕被人认出。至太祖暮年,太子朱标病亡,其子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朝中形势发生巨变。为便于窥探朝廷动向,杨璟又被派往三淮地区(淮南、淮北、淮中),以一个营官的身份潜伏于南军之中。洪武三十一年(1398),太祖驾崩,传位于皇孙朱允炆,改号建文。此时,削蕃索命的利刃已迫及燕王颈上,故其一面诈病装疯,一面紧急招集人马,以作拼死一争。建文元年(1399),终于爆发了“靖难之役”。后来杨璟返回北平,然后随靖难大军一路南征。在决定双方胜负的灵璧大战中,杨璟挺身护驾,为救燕王而舍命捐身,以此报了燕王的活命全家之恩。时值建文四年(1402)四月二十七日,杨璟时年65虚岁。其由诈死到潜伏的整个过程,全为姚广孝一手策划,故杨洪在《吾父秘事》中称“二军师道衍详知其情”。而在杨洪续修的《杨氏祖谱》中亦记载:父璟“洪武帝定罪,诈死病故家中。为成祖命二军师道衍暗中保护。其吴氏、闫氏所生之子密藏,改姓欧阳。通受诛。”
  永乐登基后,曾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向天下昭告自己的正统,因此对杨璟的真实身世更得一瞒到底。因为若将这段隐情泄露出去,那他预谋在先、篡夺皇位的实底就会大白于天下,这场“靖难之役”也就变为了谋逆之举。这无疑会对他的声誉有损,更重要的是还得危及到他的皇权地位的合法性。故在封赏时,只能越制破格地追封其为“璟国公”(杨璟南下时的公开身份仅为百户,官秩六品,纵有救驾之功,依制亦不够封“公”之位),将他的生前履历及往事前功一概抹去,并在实录、史籍中均不作任何记载。至于杨璟一族,亦深知凡参与谋权夺位的臣子,在新天子得势之后大都难免灭口诛族之祸,故也心照不宣,将错就错,凡涉及杨璟身世的地方,一律削方就圆;凡需隐讳的内容,再也不敢实话实说。
  这篇《吾父秘事》既为杨洪亲手所写,那么其成文时间距杨璟阵亡的时间则不会相隔很久。杨洪生于洪武十四年(1381),名为杨璟嫡长子,实为第六子。灵璧大战时已年届21岁,且其父阵亡时他就身在现场。依此而论,文中内容当属其亲闻亲历。再者,杨洪一生官至大将军、左都督,爵封昌平侯,论功绩绝不逊于乃父,根本不需要为先父伪造身世,来为自己撑面贴金。更不可能冲犯皇家大忌,来凭空捏造一段惹祸的故事。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他不忍心让父亲的真实历史永被湮没,而终致子孙后代竟不知其祖为谁。杨洪作为一个有名的大孝子,为忠孝两全,只得秘写一札,留与嫡传长门,并立下祖训,永世不可外传、旁传。量其用心所在,大概不外乎于此而矣。
原文 发表于《武清瀛西杨家将》  浏览:1945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5/6/9 23:51:15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明史·杨璟传》(收藏于2015/6/9 23:58:56
璟国公秘史家传(二)(收藏于2015/6/9 23:53:57
璟国公秘史家传(一)(收藏于2015/6/9 23:51:15
瀛西六合塔(收藏于2015/6/9 9:44:22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明史·杨璟传》(访问2387次)
璟国公秘史家传(一)(访问1946次)
璟国公秘史家传(二)(访问1882次)
瀛西六合塔(访问707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杨志能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7/2 0:25:53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2/3 15:45:03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2/1 16:51:40
杨永珍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1/30 15:34:56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6/10 22:58:33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