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网同纪念与Sohu合作园区__李东垣纪念馆
网同纪念与Sohu合作园区
中国古代文献_中国古代文献~集部_106699号馆文选__医学发明

医学发明(三)

李东垣

  医学发明(三)
  
  人参益肺散主之。
  
  柴胡,升麻,黄耆(各一钱),羌活,防风,人参,甘草,陈皮(各五分),藁本(三分),青皮,黄芩,白豆蔻仁(各二分)。
  
  右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后。如面色白,脱色气短者,不可服。
  
  肩背痛不可迥顾者,此手太阳气郁而不行,以风药散之,脊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拔者。此足太阳经不通行,以
  
  通气防风汤主之。
  
  羌活,独活(各一钱),藁本,防风,甘草(各五分),川芎,蔓荆子(各三钱)。
  
  右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空心。如身重,腰沉沉然,经中有寒湿也,更加酒洗汉防己五分,轻者附子,重者川乌头,腹中痛不恶寒,加黄芩芍药,腹中痛恶寒而脉弦者,小建中汤。如脉沉细者,理中汤之类主之。腹痛在寒凉时,加半夏,益智,草豆蔻之类。
  
  胃脘当心而痛,气欲绝者,胃虚之极也。俗言心痛以
  
  草豆蔻丸主之。
  
  草豆蔻(一钱四分,面裹烧熟,去皮脐秤),吴茱萸(汤洗去苦焙秤),益智仁,陈皮,白僵蚕,黄耆,人参(各八分),生甘草,炙甘草,当归身,青皮(各六分),神曲末,姜黄(各四分),桃仁(去皮尖汤浸七个),泽泻(一钱小便数减半),半夏(汤洗七次一钱),大麦蘗(炒黄钱半),柴胡(四分详胁下痛多少用之)。
  
  右一十八味,除桃仁另研如泥外,为极细末同研匀,汤浸蒸饼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热白汤送下,食远。旋斟酌多少用之。
  
  夫脾胃之证,始则热中,终则寒中,阴盛生内寒,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是肾水反来侮土,此所谓胜者妄行也,作中满腹胀,作涎,作清涕,或多溺,足下痛不能任身履地,骨乏无力,喜睡,两丸多冷,时作阴阴而痛,或妄见鬼状,梦亡人,腰背脾眼腰脊皆痛,而不渴不泻,不渴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寒独留则血凝冱,血凝冱则脉不通,故其盛脉大以濇,曰寒中,当以
  
  白朮附子汤主之。
  
  白朮,附子(炮去皮脐),苍朮,陈皮,厚朴(姜制),半夏(汤洗七次),茯苓,泽泻,猪苓(去皮半两),肉桂(四钱)。
  
  右件剉如麻豆大,每服半两,水三盏,生姜三片,同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量病人虚实加减多少。
  
  滑脉生癫疝。
  丁香练实丸。
  
  治男子七疝,痛不可忍,妇人瘕聚带下,皆任脉所主阴经也,乃肾肝受病,治法同归于一。
  
  当归(去芦剉碎),附子(炮制去皮脐剉),川楝子(剉碎),茴香(炒)。
  
  右四味,各一两剉碎,以好酒三升同煎,酒尽为度,焙干作细末,每秤药末一两,再入下项。
  
  丁香,木香(各二钱),全蝎(十二个),玄胡(一两)。
  
  右四味同为细末,入在前项当归等药末内,拌和酒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一百丸,温酒送下,空心食前,凡疝气带下者,皆属于风,全蝎治风之圣药,茴香川练子皆入小肠经,当归玄胡和血止痛,疝气带下皆积寒邪入小肠之间,故以附子佐之,丁香木香为引导也。
  
  天台乌药散。
  
  天台乌药,木香,茴香,青皮(去皮),良姜(炒各半两),槟榔(剉二个),川练子(十个),巴豆(七十粒)。
  
  右八味,先以巴豆微打破,同练子用麸炒,候黑色豆麸不用,外为细末,每服一钱,温酒送下,疼甚者炒生姜热酒下亦得。
  
  茴香练实丸。
  
  川楝子(炒),茴香,山茱萸,食茱萸,吴茱萸(汤洗),青橘皮(去白),陈皮,马蔺花(醋炒),芫花(各一两)。
  
  右为极细末,醋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食前,量人虚实加减丸数,以利为验。
  
  川苦楝散。
  
  木香(一两,另为细末),茴香(拣净一两,盐一匙,一处炒茴香,黄色,去盐不用),川练子(一两,剉碎用,巴豆一十个,微破皮,与川练子一处,炒黄,不用巴豆)。
  
  右件为极细末,每服二钱,温酒一盏调下,空腹。大抵此疾因虚得之,不可以虚而骤用补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则实,故必先涤所蓄之邪,然后补之,是以诸方多借巴豆气者,盖为此。
  
  泻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
  东南二方者,在人则为丙小肠热,甲胆风,小肠与胆皆居其下,其性炎上,其疮外有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膈,饮食如故,清便自调,知不在里,非疽疮也,止痈疖也,小则为疖,大则为痈,其邪所受于下风湿之地,气自外而来,侵加于身者也。经云:营气不从,逆于内理,乃生痈肿,诸痛痒疮,皆属心火。此疮自外而入,是丙小肠左迁入于胆作痛而为痒也,此二方皆主血,血为病必痛,此元气不足,营气逆行,其疮初出,未有传变,在于肌肉之上,皮毛之间,只于风热六经所行经络,地分出矣。宜泻其风湿热,医者只知阴覆其阳则汗也,此宜发汗者,乃湿热郁其手足少阳,致血脉凝逆,使荣卫周身元气消弱也,其风热郁滞于下,其面色必赫赤而肿,微黯色(东方青,埋没之色也),风木之性上冲,颜必忿色,其人多怒,其疮之色亦赫赤肿硬,微脉止色,其疮之形势亦奋然高起,结硬而作痛也,其滞黯在左手,左手主表,左寸外洪缓,左关洪缓而弦,是客邪在于血脉之上,皮肤之间,宜急发其汗而通其荣卫,则邪气去矣。以
  
  托里荣卫汤主之。
  
  黄耆(半两),柴胡,连翘(各二钱),羌活,防风,当归身,生黄芩(各钱半),炙甘草,人参(各二钱),苍朮(三钱),红花,桂枝(各半两)。
  
  右咀,都作一服,水酒各一大盏,同煎至一盏,去滓,大温服。
  
  沉香海金砂丸。
  
  治一切积聚,脾湿肿胀,肚大青筋,羸瘦恶证。
  
  沉香(一钱),海金砂(一钱半),轻粉(一钱),牵牛头末(一两)。
  
  右各秤分两,同为细末研,独科蒜如泥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或五十丸,煎百沸,灯心通草汤送下,空腹食前,量大小虚实加减丸数,取利为验。
  
  续随子丸。
  
  治通身虚肿,喘闷不快。
  
  人参,汉防巳,赤茯苓(面蒸),木香,槟榔(各半两),续随子,海金砂(五钱另炒),苦葶苈(四两纸隔炒)。
  
  右为细末,枣肉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煎桑根白皮汤送下。
  
  海金砂散。
  
  治脾湿太过,通身肿满,喘不得卧,腹胀如鼓。
  
  牵牛(一两半,半生半炒),海金砂,甘遂(各半两)。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煎倒流水一盏调下,食前,得宣利,止后服。
  
  太阴所至为蓄满,中满霍乱吐下。
  木香搨气丸。
  
  治中满腹胀,下元虚损者。
  
  陈皮(去白),萝卜子(炒各半两),胡椒,木香,草豆蔻(面裹烧去皮),青皮,蝎尾(去毒二钱半)。
  
  右为细末,水糊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饮送下,食后忌服白粥百日,重者一年,小儿麻子大,桑白汤送下十丸,日三服,大人桐子大四十丸,如阴囊洪肿冰冷,次用沧盐干姜白面各三钱,水和交摊纸上涂用。
  
  广茂溃坚汤。
  
  治中满腹胀,内有积块,坚硬如石,令人坐卧不能,大小便涩滞,上喘气促,面色痿黄,通身虚肿。
  
  厚朴,黄芩,草豆蔻,益智仁,当归(各五分),黄连(六分),半夏(七分),广茂,红花,吴茱萸,升麻(各二分),生甘草,柴胡,泽泻,神曲,青皮,橘皮(各三分),如渴加葛根四分。
  
  右咀,都作一服,水二盏先浸,少时煎至一盏,去滓,大温服,食前。
  
  导滞通经汤。
  
  治脾湿有余,及气不宣通,面目手足浮肿。
  
  陈皮,桑白皮,白朮,木香,茯苓(去皮各一两),霖雨时加泽泻(半两)。
  
  右咀,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大温服,食前。
  
  赤茯苓丸。
  
  治脾湿太过,四肢肿满,腹胀喘逆,气不宣通,小便赤涩。
  
  葶苈(四两),防巳(二两),赤茯苓(一两),木香(半两)。
  
  右件为细末,枣肉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桑白皮汤送下,食前。
  
  诸脉按之无力,所生病证(并治法)。
  六脉中之下,得弦细而濇,按之无力,腹中时痛,心胃控睪,阴阴而痛,或大便泄泻,鼻不闻香臭,清浊涕不止,目中泣出,喘喝痰嗽,唾出白沫,腰沉沉苦痛,项背胸皆时作痛,目中流火,口鼻恶寒,时头痛目眩,苦振寒不止,或嗽或吐,或呕或哕则发躁,蒸蒸而热,如坐甑中,必得去衣,居寒处或饮寒水则便过,其振寒复至,气短促,胸中满闷而痛,必有膈咽不通欲绝之状,甚则目瞪,声闻于外而泪涕涎痰大作,方过,其发躁须臾而已,振寒复至,或面白而不泽者,脱血也,悲愁不乐,情惨惨,意悲悲,健忘或善嚏,间出此风热,大损寒水,燥金之复也,如六脉细弦而濇,按之空虚,此大寒证,亦伤精气,以辛甘温甘热滑润之剂,以泻西方北方则愈。
  
  姜附汤。
  
  治中寒口噤,四肢强直,失音不语,或卒然晕倒,口吐涎沬,状如冒风,手足厥冷,或腹烦燥,兼治阴证伤寒,大便自利而发热者。
  
  干姜(二两另为细末),附子(一两生用去皮脐细切)。
  
  右和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柤温服,或虑此药,大燥即以附子理中汤相继服饵,姜附本治伤寒,经下之后又复发汗,内外俱虚,身无大热,昼则烦燥,夜则安静,不呕不喝,六脉沉伏,并宜服此,不知脉者,更须审之,兼治中脘虚寒,久积痰水,心腹冷痛,霍乱转筋,四肢厥逆,一方附子汤,以生用者名白通汤,加白朮倍之甘草减半,名生附白朮汤,治中风湿,昏闷恍惚,腹满身重,手足缓纵,漐漐自汗,失音不语,便利不禁,一方用姜附汤,加麻黄,白朮,人参,甘草等分,名附子麻黄汤,治中寒湿,昏晕缓弱,腰背强急,口眼喎斜,语声浑浊,心腹胀,气上喘急,不能转动,更宜审而用之。
  
  沉香桂附丸。
  
  沉香,附子(炮去支脐),干姜(炮),良姜(剉炒),官桂(去皮),茴香,川乌头(炮去皮脐,剉作块子,子如豆大,再炒令黄用),吴茱萸(汤浸洗去苦炒)。
  
  右各一两为细末,用好醋煮,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熟米饮送下,空腹食前,日进二服,忌生冷硬物。
  
  十全大补汤。
  
  人参,肉桂,川芎,熟地黄,茯苓(去白),白朮,甘草,黄耆,当归(去芦),白芍药。
  
  右件一十味,剉为麄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枣二枚,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此乃八益之邪有余之证,自天外而入,是感风寒之邪传里,寒变为热,作胃实,日晡潮热,大渴引饮,谵语,是太阳阳明,并大实大满者,大承气下之,少阳阳明微满实者,小承气下之,泄之则胀已,此之谓也。假令痎疟为胀满,亦有寒胀热胀,是天之邪气,伤暑而得之,不实时发,至秋暑气衰绝而疟病作矣,知其寒也,局方用交解饮子者是也,内虚不足,寒湿令人中满,及五脏六腑俱有胀满,更以脉家寒热多少,较之胃中寒则胀满,浊气在上则生胀,胀取三阳,三阳者,足太阳膀胱,寒水为胀腹暴满,按之不下,取太阳经络者,胃之募也,正同腹满胀,支鬲胠胁下厥上,胃过在太阴阳明,胃中寒湿郁遏也,太阴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按所说寒胀之多如此,中满治法,当开鬼门,洁净府,开鬼门者,谓发汗也,洁净者,利小便也,中满者泻之于内,谓脾胃有病,当令上下分消其气,下焦如渎,气血自然分化,不待泄滓濊,如或大实大满,大小便不利,从权以寒热药下之,或伤酒湿面,及味厚之物,膏粱之人,或食已便卧,使湿热之气不得施化,致令腹胀满,此胀亦是热胀,治热胀,分消丸主之,如或多食寒凉,及脾胃久虚之人,胃中寒则胀满,或藏寒生满病,以治寒胀,中满分消汤主之,病势大小用药轻重,临时加减,不敢少越耳。
  
  
 浏览:1037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5/4/21 16:16:48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李东垣医学发明(六) (收藏于2015/4/21 16:16:49
李东垣医学发明(五) (收藏于2015/4/21 16:16:49
李东垣医学发明(四) (收藏于2015/4/21 16:16:48
李东垣医学发明(三) (收藏于2015/4/21 16:16:48
李东垣医学发明(二) (收藏于2015/4/21 16:16:48
李东垣医学发明(一) (收藏于2015/4/21 16:16:46
李东垣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卷四(三) (收藏于2015/4/21 15:15:05
李东垣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卷四(二) (收藏于2015/4/21 15:15:05
李东垣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卷四(一) (收藏于2015/4/21 15:15:05
李东垣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卷三(三) (收藏于2015/4/21 15:15:05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李东垣医学发明(一) (访问2454次)
固始县蔡文正东垣先生生平(访问1893次)
李东垣医学发明(六) (访问1412次)
李东垣医学发明(五) (访问1357次)
李东垣医学发明(四) (访问1328次)
李东垣医学发明(二) (访问1172次)
李东垣医学发明(三) (访问1038次)
李东垣脾胃论卷上(一) (访问849次)
李东垣脾胃论卷中(三) (访问748次)
李东垣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卷一(一) (访问723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