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李肇纪念馆
中国古代文献_中国古代文献~集部_116185号馆文选__翰林志

翰林志(一)

李肇

  翰林志(一)
  
  昔宋昌有言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無私。夫翰林為樞機宥密之地,有所慎者,事之微也。若制置任用,則非王者之私。
  
  漢制尚書郎,主作文書起草,更直於建禮門内臺,給青縑白綾,或以錦被、帷帳、氊褥、畫通中枕,大(太?)官供食,湯官供餅餌五熟果,五日一美食,下天子一等。建禮門内得神仙門,神仙門内得光明殿、神仙殿,自門下省,中書省,蓋比今翰林之制略同,而所掌輕也。
  
  漢武帝時,嚴助、朱買臣、吾丘壽王、司馬相如、東方朔、枚臯之徒皆在左右。是時朝廷多事,中外論難,大臣數詘,亦其事也。
  
  唐興,太宗始於秦王府,開文學館,擢房玄齡、杜如晦一十八人,皆以本官兼學士,給五品珍膳,分為三番更直,宿於閣下,討論墳典。時人謂之登瀛洲。
  
  貞觀初,置弘文館學士,聴朝之隙,引之大内殿講論文義,商較時政,或夜分而罷。至玄宗,置麗正殿,學士名儒大臣皆在其中,後改為集賢殿,亦草書詔。至翰林置學士,集賢書詔乃罷。
  
  初,國朝修陳故事,有中書舍人六員專掌詔誥,雖曰禁省,猶非密切,故溫大雅、魏徴、李百藥、岑文本、褚遂良,許敬宗、上官儀時召草制,未有名號。乾封已後始曰北門學士,劉懿之、劉禕之、周思茂、元萬頃、范履氷為之。
  
  則天朝,蘇味道、韋承慶,其後上官昭容,獨掌其事。
  
  睿宗,則薛稷、賈膺福、崔湜。
  
  玄宗改為翰林待詔,張説、陸堅、張九齡、徐安貞,相繼為之,改為翰林供奉。開元二十六年,劉光謙、張垍乃為學士,始别建學士院于翰林院之南。又有韓翃、閻伯璵、孟匡朝、陳兼、李白、蔣鎮在舊翰林院,雖有其名,不職其事,至徳宗已後,翰林始兼學士之名。
  
  代宗初李泌為學士,而今壁記不列名氏,蓋以不職事之故也。
  
  按六典,中書掌詔旨制敇、璽書册命,皆案典故起草進書,其禁有四:一曰漏洩;二曰稽緩;三曰遺失;四曰忘誤。所以重王命也。制敇既行有誤,則奏而正之。
  
  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册書:立后建嫡,封樹藩屏,寵命尊賢,臨軒備禮則用之;二曰制書:行大典,賞罰,授大官爵,釐革舊政,赦宥降虜則用之。三曰慰勞制書:褒賛賢能,勸勉遣勞則用之。四曰發白敇:增減官員,廢置州縣,徵兵發馬,除免官爵,授六品已下官,處流,已上罪並用之。五曰敇旨:為百司承旨,而為程式奏事請施行者。六曰論事敇書:慰諭公卿,誡約臣下則用之。七曰敇牒:隨事承旨,不易舊典則用之。
  
  又,答疏於王公,則用皇帝行寳;勞來勲賢,則用皇帝之寳,徵召下臣,則用皇帝信寳;答四夷書,則用天子行寳;撫慰蠻夷,則用天子之寳;發蕃國兵,則用天子信寳。並甲令之定制也。
  
  近朝大事直出中禁,不由兩省,不用六寳。並從權也。
  
  
 浏览:174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4/9/19 14:03:02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李肇翰林志(三) (收藏于2014/9/19 14:03:02
李肇翰林志(二) (收藏于2014/9/19 14:03:02
李肇翰林志(一) (收藏于2014/9/19 14:03:02
李肇翰林志提要 (收藏于2014/9/19 14:03:02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李肇翰林志(二) (访问186次)
李肇翰林志(三) (访问176次)
李肇翰林志(一) (访问175次)
李肇翰林志提要 (访问149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