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献_中国古代文献~集部_115868号馆文选__紫微诗话 |
|
紫微诗话(四)
正宪公自同知枢密院出知定州,谢上表有云:「特以百年旧族,荷累朝不赀之恩;一介微躯,辱上主非常之遇。」又云:「谓臣世服近僚,有均休共戚之义,察臣旁无厚援,绝背公死党之嫌。」又云:「进不敢希功而生事,退不敢弛备以旷官。」 正宪公自中司罢后,数年起知河阳,谢上表云:「三学士之职,尝忝兼荣;中执法之司,亦蒙真授。」盖公尝为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宝文阁学士,官至侍郎,拜中丞,衔内不带权字。公为中丞时,官已至侍郎,故云「亦蒙真授」也。 正宪公知扬州,〈贺景灵宫成表〉有云:「即上都之福地,再广真庭;会列圣之晬容,益严昭荐。」又云:「回廊曼衍,图拱极之近僚;秘殿重深,列仪坤之正位。」 正宪公守河阳,范蜀公、司马温公往访,公具燕设口号,有云:「玉堂金马,三朝侍从之臣;清洛洪河,千古图书之奥。」 夏英公〈贺文靖公兼枢密使启〉云:「三公之尊,古无不统;五代多故,政乃有归。」又云:「部分诸将,独出于禁中;制决奇谋,不关于公府。」又云:「当清明之盛旦,布焜煌之册书。」启事乃宋子京作。 孙广伯衍〈谢东莱公举改官启〉云:「清朝荐士,寒门蒙座主特达之知;绛帐传经,贱子辱侍讲非常之遇。」盖孙公莘老受知正献公,广伯尝从荥阳公学也。 朱巽子权,荆门人,崇宁初尝客余家,未有闻也。其后赴举,荥阳公送之以诗。子权后见胡康侯给事,康侯问:「朱子久从吕公,亦尝闻吕公议论乎?」朱曰:「未也,独记公有送行诗卒章云:『他日稍成毛义志,再求师友究渊源。』」康侯曰:「是乃吕公深教子,以子学问为未至,故勉子再求师友尔。」子权由是发愤为学,与兄震子发俱从师请问焉。 叔祖待制,尊德乐道,以父师礼事荥阳公,尝寄公诗,有「久矣抠衣阙过庭」之句。 汪信民尝和余〈欲晴〉诗云:「釜星晚杂出,雨脚晨可歇。」又尝和余〈春日〉绝句云:「晏坐黉堂一事无,居官萧散似相如。偶违浊酒风前约,不见繁英雨后疏。」 张丈文潜大观中归陈州,至南京,答余书云:「到宋冒雨,时见数花凄寒,重裘附火端坐,略不类季春气候也。」 颜夷仲岐,旧尝从荥阳公问学。余为济阴主簿,夷仲适在曹南,尝赠余诗:「念昔从学日,同升夫子堂。」夫子盖谓荥阳公也。余罢官归,作诗留别夷仲云:「昔者同升夫子堂,如今俱是鬓苍浪。」盖用其语也。 饶德操作僧后,有〈送别外弟蔡伯世诗〉云:「要做仲尼真弟子,须参达磨的儿孙。」时诸说禅者不一,故德操专及之。 未改科已前,有吴俦贤良为庐州教授,尝诲诸生,作文须用倒语,如「名重燕然之勒」之类,则文势自然有力。庐州士子遂作赋嘲之云:「教授于卢,名俦姓吴。大段意头之没,全然巴鼻之无。」 前辈有士人登科作太原职官,能文轻脱,嘲侮同官,为众所怨。太原帅戒之,因作启事谢云:「才非一鹗,难居累百之先;智异众狙,遂起朝三之怒。」副总管武人尝戏之,使对句云:「快咬盐虀穷措大。」其人应声对曰:「善餐仓米老衙官。」虽云轻佻,然自改科后,士人亦不能为此语矣。 李尚书公择,向见秦少游上正宪公投卷诗云:「雨砌堕危芳,风轩纳飞絮。」再三称赏云:「谢家兄弟得意诗,只如此也。」 余旧藏秦少游上正宪公投卷,张丈文潜题其后云:「余见少游投卷多矣,〈黄楼赋〉、〈哀镈钟文〉,卷卷有之,岂其得意之文欤?少游平生为文不多,而一一精好可传,在岭外亦时为文。此卷是投正宪公者,今藏居仁处。居仁好其文,出以示余,览之令人怆恨。时大观改元二月也。」 文潜尝为其甥杨道孚作〈真赞〉云:「其气扬以善动,其神骛以思用。盍观老氏之言乎?君子行不离辎重。」盖规之也。 杨十七学士应之国宾力行苦节,学问赡博,而弘致远识,特异流俗。尝题所居壁云:「有竹百竿,有香一炉,有书千卷,有酒一壶,如是足矣。」伊川正叔先生尝以为交游中惟杨应之有些英气。 邢和叔尚书尝以丹遗伊川先生,先生以诗谢之云:「至神通化药通神,远寄衰翁救病身。我亦有丹君信否?用时还解寿斯民。」 司马温公既辞枢密副使,名重天下。韩魏公元臣旧德,倍加钦慕,在北门与温公书云:「多病寖剧,阙于修问。但闻执事以宗社生灵为意,屡以直言正论,开悟上听,恳辞枢弼,必冀感动,大忠大义,充塞天地,横绝古今,故与天下之人叹服归仰之不暇,非于纸笔一二可言也。」又书云:「音问罕逢,阙于致问。但与天下之人钦企高谊,同有执鞭忻慕之意,未尝少忘也。」又书云:「伏承被命,再领西台,在于高识,固有优游之乐,其如苍生之望何?此中外之所以郁郁也。」 |
浏览:278 |
| ||
| ||
新增文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