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献_中国古代文献~集部_63号馆文选__家范 |
|
司马光传(七)
而且他们的君主命令他们的边境官吏说:“中国任用司马光为宰相了,不要轻率生事,发生边境纠纷。”这时,朝廷对司马光言听计从,司马光也想要以身报国,于是他亲自过问所有事务,不分昼夜地工作。宾客们见他身体羸弱,就用诸葛亮吃得少而事情多的例子,劝他引以为戒。 司马光说:“死和生,是命中注定的事,别去管它。”于是他工作更加努力。病危将死之时,他已不再有知觉,然而他对别人仍然恳切教导,好像是在梦中说话,但所说的还都是朝廷、国家的大事。 这年九月,司马光去逝,终年六十八岁。太皇太后听到司马光去逝的消息,非常悲痛,和皇帝立即去吊丧,以至明堂建成的大礼也没有去参加祝贺。赠封司马光为太师、温国公,赠给死者的衣服是一品官的礼服,赠送的银绢多达七千。并下令让户部侍郎赵瞻、内侍省押班冯宗道监护丧事,归葬到陕州。谥号文正,赐碑《忠清粹德》。京城的人们罢市前往凭吊,有的人甚至卖掉衣物去参加祭奠,街巷中的哭泣声超过了车水马龙的声音。等到安葬的时候,哭的人非常真诚,仿佛是在哭自己的亲人。岭南封州的父老们,也都纷纷祭奠司马光,京城及全国各地都画他的像来祭祀他,吃饭前一定要先祭祀他。 司马光这个人可以称得上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忠于君王、取信于人,又恭敬、节俭、正直,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法度,每一言行每一举动都符合礼节。在洛阳时,他每次到夏县去扫墓,一定要经过他的哥哥司马旦的家。司马旦年近八十,司马光侍奉他仍像严父一样,保护他像抚育婴儿一样。从小到大到老,他说话从来没有随便说过一句,他自己说:“我没有什么超过别人的地方,只是我一生的所作所为,从来没有不可告人的。”他的诚心是出自天性,天下的人都敬重他,相信他,陕西、洛阳一带的人们都以他为榜样,与他对照,学习他的好品德。如果人们做了不好的事,就说:“司马君实莫非不知道吗?” 司马光对财物和物质享受看得很淡薄,没有什么爱好,对学问却没有不精通的。他惟独不喜欢佛教、道教,说:“佛道的微言大义不能够超过我的书,其中的荒诞我却不相信。”他在洛阳有田地三顷,妻子死后,他卖掉土地作为丧葬的费用。他一辈子粗茶淡饭、普通衣服,一直到死。 到了绍圣初年的时候,御史周秩首先说司马光诬蔑、诽谤先帝,全部废除先帝新法。章惇、蔡卞请求掘其墓,砸碎他的棺材,皇帝没有允许,但下令剥夺他的赠谥,推倒为他立的碑。可是,章惇一直不停止地攻击司马光,于是追贬司马光为清远军节度副使,又追贬他为崖州司户参军。宋徽宗即皇帝位,恢复他为太子太保的名分。到蔡京专权的时候,又降司马光为正议大夫,在京城撰刻《奸党碑》,并命令郡国也都刻石立碑。长安石匠安民不得不刻字,他推辞说:“我是个愚蠢之人,不知道立碑的意义。但像司马相公这样的人,海内外都称赞他为人正直,现在反说他是奸邪,我安民怎么忍心刻!”长安府的官吏感到恼怒,要治安民的罪,安民哭着说:“我被征发服劳役,不敢推辞,但在碑的最后请求不要刻‘安民’二字,害怕得罪后人。”听到此话的人都感到非常羞愧。 至靖康元年,重又赠他原先的谥号。到建炎年间,将他供奉在哲宗的庙里,与哲宗一起享受祭祀。 |
浏览:655 |
| ||
| ||
新增文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