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明代人物__医中之圣李时珍
明代人物
87号馆文选__本草纲目__石部第十卷

石部第十卷 金石之四 禹余粮

李时珍

  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篇名>禹余粮
  内容:(《本经》上品)【释名】白余粮《别录》。
  时珍曰∶石中有细粉如面,故曰余粮,俗呼为太一禹余粮。见太一下。
  承曰∶会稽山中出者甚多。彼人云∶昔大禹会稽于此,余粮者,本为此尔。
  【集解】《别录》曰∶禹余粮生东海池泽,及山岛中或池泽中。
  弘景曰∶今多出东阳,形如鹅鸭卵,外有壳重叠,中有黄细末如蒲黄,无沙者佳。近年茅山凿地大得之,极精好,状如牛黄,重重甲错。其佳处乃紫色靡靡如面,嚼之无复碜,《仙经》服食用之。南人又呼平泽中一种藤,叶如菝 ,根作块有节,似菝 而色赤,味似薯蓣,谓为禹余粮,此与生池泽者复有仿佛。或疑今石即是太一也。
  颂曰∶今惟泽州、潞州有之。旧说形如鹅鸭卵,外有壳。今图上者全是山石之形,都不作卵状,与旧说小异。采无时。张华《博物志》言∶扶海洲上有 草,其实食之如大麦,名自然谷,亦名禹余粮,世传禹治水弃其所余食于江中而为药。则 草与此异物同名,抑与生池泽者同种乎?时珍曰∶禹余粮乃石中黄粉,生于池泽;其生山谷者,为太一余粮。本衣冠文物白。陶引藤生禹余粮,苏引草生禹余粮,虽名同而实不同,殊为迂远。详太一余粮下。
  【修治】弘景曰∶凡用,细研水洮,取汁澄之,勿令有沙土也。
  曰∶见太一下。
  【气味】甘,寒,无毒。《别录》曰∶平。权曰∶咸。
  之才曰∶牡丹为之使。伏五金,制三黄。
  【主治】咳逆寒热烦满,下赤白,血闭症瘕,大热。炼饵服之,不饥轻身延年(《本经》)。
  疗小腹痛结烦疼(《别录》)。主崩中(甄权)。治邪气及骨节疼,四肢不仁,痔 等疾。久服耐寒暑(大明)。催生,固大肠(时珍)。
  【发明】成无己曰∶重可去怯,禹余粮之重,为镇固之剂。
  时珍曰∶禹余粮,手足阳明血分重剂也。其性涩,故主下焦前后诸病。李知先诗曰∶下焦有病患难会,须用余粮、赤石脂。《抱朴子》云∶禹余粮丸日再服,三日后令人多气力,负担远行,身轻不极。其方药多不录。
  【附方】旧三,新六。
  大肠咳嗽,咳则遗矢者∶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方同下。(《洁古家珍》)冷劳肠泄不止∶神效太一丹∶禹余粮四两(火 醋淬),乌头一两(冷水浸一夜,去皮、脐,焙)。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食前温水下五丸。(《圣惠方》)伤寒下痢不止,心下痞硬,利在下焦者,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赤石脂、禹余粮各一斤。
  并碎之,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再服。(仲景《伤寒论》)赤白带下∶禹余粮(火 醋淬)、干姜等分,赤下干姜减半。为末。空心服二钱匕。(《胜金方》)崩中漏下,青黄赤白,使人无子。禹余粮( 研)、赤石脂( 研)、牡砺( 研)、乌贼骨、伏龙肝(炒)、桂心等分。为末。温酒服方寸匕,日二服。忌葱、蒜。(张文仲《备急方》)育肠气痛,妇人小腹痛∶禹余粮为末。每米饮服二钱,日二服,极效。(《卫生易简方》)产后烦躁∶禹余粮一枚,状如酸馅者,入地埋一半紧筑,炭灰一斤 之。湿土罨一宿,打破,去外面石,取里面细者研,水淘五、七度,日干,再研万遍。用甘草汤服二钱,一服立效。(《经验方》)身面瘢痕∶禹余粮、半夏等分。为末,鸡子黄和敷。先以布拭干,勿见风,日三。十日,十年者亦灭。(《圣济录》)大风疠疾,眉发堕落,遍身顽痹。禹余粮二斤,白矾一斤,青盐一斤。为末。罐子固济,炭火一秤 之,从辰至戌。候冷研粉,埋土中,三日取出。每一两,入九蒸九曝炒熟胡麻末三两。每服二钱,荆芥茶下,日二服。(《圣惠方》)
  
 浏览:240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4/6/10 14:48:03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堇 (收藏于2014/6/10 15:00:39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水 (收藏于2014/6/10 15:00:39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胡萝卜 (收藏于2014/6/10 15:00:39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胡荽 (收藏于2014/6/10 15:00:39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邪蒿 (收藏于2014/6/10 15:00:39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茼蒿 (收藏于2014/6/10 15:00:38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干姜 (收藏于2014/6/10 15:00:37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生姜 (收藏于2014/6/10 15:00:37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莱菔 (收藏于2014/6/10 15:00:34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芜菁 (收藏于2014/6/10 15:00:33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上下五千年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访问2154次)
李时珍草部第十八卷 草之七 千岁 (访问2114次)
佚 名李时珍纪念馆(访问2035次)
佚 名李时珍与《本草纲目》(访问2030次)
神农网“医中之圣”李时珍(访问1896次)
佚 名中国医药学家——李时珍(访问1828次)
佚 名李时珍与瑞香花(访问1695次)
佚 名古代笑话·名医戏官(访问1616次)
佚 名李时珍寄巧试药性(访问1584次)
佚 名李时珍的研究方法(访问1479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柳艾群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5/13 18:38:29
访客点评9546号文选(评论于2007/12/14 12:26:17
访客我捐了大观本草柯逢时编著原本中南图书馆(评论于2007/8/4 19:58:01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明代人物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