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明代人物__医中之圣李时珍
明代人物
87号馆文选__本草纲目__介部第四十六卷

介部第四十六卷 介之二 牡蛎

李时珍

  介部第四十六卷\介之二
  <篇名>牡蛎
  内容:(《本经》上品)【释名】牡蛤(《别录》)、蛎蛤(《本经》)、弘景曰∶道家方以左顾是雄,故名牡蛎,右顾则牝蛎也。或以尖头为左顾,未详孰是。
  藏器曰∶天生万物皆有牡牝。惟蛎是咸水结成,块然不动,阴阳之道,何从而生?《经》言牡者,应宗 曰∶《本经》不言左顾,止从陶说。而段成式亦云∶牡蛎言牡,非谓雄也。且如丹,岂有牝丹乎?此物无目,更何顾 ?时珍曰∶蛤蚌之属,皆有胎生、卵生。独此化生,纯雄无雌,故得牡名。曰蛎曰 ,言其粗大也。
  【集解】《别录》曰∶牡蛎生东海池泽。采无时。
  弘景曰∶今出东海、永嘉、晋安。云是百岁雕所化。十一月采,以大者为好。其生着石,皆以口在上。举以腹向南视之,口斜向东,则是左顾。出广州南海者亦同,但多右顾,不堪用也。丹方及煮盐者,皆以泥釜,云耐水火,不破漏。皆除其甲口,止取颂曰∶今海旁皆有之,而通、泰及南海、闽中尤多。皆附石而生,蛎房。晋安人呼为每一房内有肉一块,大房如马蹄,小者如人指面。每潮来,充腹。海人取者,皆凿房以烈火逼之,挑取其肉当食品,其味美好,更有益也。海族为最贵。
  时珍曰∶南海人以其蛎房砌墙,烧灰粉壁,食其肉谓之蛎黄。
  保升曰∶又有 蛎,形短,不入药用。
  曰∶有石牡蛎,头边皆大,小夹沙石,夫服之,令人无髭也。其真牡蛎,用火 过,以 试之,随手走起者是也。 乃千年琥珀。
  【修治】宗 曰∶凡用,须泥固烧为粉。亦有生用者。
  曰∶凡用牡蛎,先用二十个,以东流水入盐一两,煮一伏时,再入火中时珍曰∶按∶温隐居云∶牡蛎将童尿浸四十九日(五日一换),取出,以硫黄末和米醋涂上,黄泥固济, 过用。
  【气味】咸,平,微寒,无毒。
  之才曰∶贝母为之使。得甘草、牛膝、远志、蛇床子良。恶麻黄、辛夷、吴茱萸。伏砂。
  【主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 ,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杀邪鬼,延年(《本经》)。除留热在关节营卫,虚热去来不定,烦满心痛气结,止汗止渴,除老血,疗泄精,涩大小肠,止大小便,治喉痹咳嗽,心胁下痞热(《别录》)。
  人、小儿盗汗。同麻黄根、蛇床子、干姜为粉,去阴汗(藏器)。治女子崩中,止热温疟,鬼交精出(甄权)。男子虚劳,补肾安神,去烦热,小儿惊痫(李瘰,一切疮肿(好古瘿疾结核(时珍)。
  【发明】权曰∶病虚而多热者,宜同地黄、小草用之。
  好古曰∶牡蛎入足少阴,为软坚之剂。以柴胡引之,能去胁下硬。以茶引之,能消项上结核。以大黄引之,能消股间肿。以地黄为使,能益精收涩,止小便,本肾经血分之药也。
  成无己曰∶牡蛎之咸,以消胸膈之满,以泄水气,使痞者消,硬者软也。
  元素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则渴饮不思。故蛤蛎之类,能止渴也。
  【附方】旧七,新十四。
  心脾气痛,气实有痰者∶牡蛎 粉,酒服二钱。(《丹溪心法》)疟疾寒热∶牡蛎粉、杜仲等分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下。(《普济方气虚盗汗∶上方为末。每酒服方寸匕。(《千金方》)虚劳盗汗∶牡蛎粉、麻黄根、黄 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七分,温服,日一。(《本事方》)产后盗汗∶牡蛎粉、麦消渴饮水∶腊日或端午日,用黄泥固济牡蛎, 赤研末。每服一钱,用活鲫鱼煎汤调下。
  只二三服愈。(《经验方》)百合变渴∶伤寒传成百合病,如寒无寒,如热无热,欲卧不卧,欲行不行,欲食不食,口苦,小便赤色,得药则吐利,变成渴疾,久不瘥者。用牡蛎(熬)二两,栝蒌根二两,为细末。每服方寸匕,用米饮调下,日三服取效。(张仲景《病后常衄,小劳即作∶牡蛎十分,石膏五分,为末。酒服方寸匕(亦可蜜丸),日三服。
  (《肘后方》)小便淋 ,服血药不效者∶用牡蛎粉、黄柏(炒)等分为末。每服一钱,小茴香汤下,取效。(《医学集成》)小便数多∶牡蛎五两。烧灰,小便三升,煎二升,分三服。神效。(《乾坤生意》)梦遗便溏∶牡蛎粉,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日二服。(丹溪方)水病囊肿∶牡蛎( )粉二两,干姜(炮)一两。研末,冷水调糊扫上。须臾囊热如火,干则再上。小便利即愈。一方,用葱汁、白面同调。小儿不用干姜。(初虞世《古今录验方》)月水不止∶牡蛎 研,米醋搜成团,再 研末。以米醋调艾叶末熬膏,丸梧子大。每醋艾汤下四五十丸。(《普济方》)金疮出血∶牡蛎粉敷之。(《肘后》)破伤湿气,口噤强直∶用牡蛎粉,酒服二钱,仍外敷之,取效。(《三因方》)发背初起∶古贲粉灰,以鸡子白和,涂四围,频上取效。(《千金方》)痈肿未成,用此拔毒∶水调牡蛎粉末涂之。干更上。(姚僧坦《男女瘰 ∶《经验》∶用牡蛎( ,研)末四两,玄参末三两,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下,日三服。服尽除根。初虞世云∶瘰 不拘已破未破。用牡蛎四两,甘草一两,为末。每食后,用腊茶汤调服一钱。其效如神。
  甲疽溃痛∶ 肉裹趾甲,脓血不瘥者。用牡蛎头浓处,生研为末。每服二钱,红花煎酒调下,日三服。仍用敷之,取效。(《胜金方》)面色黧黑∶牡蛎粉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日一服。并炙其肉食之。
  (《\x肉\x【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煮食,治虚损,调中,解丹毒,妇人血气。以姜、醋生食,治丹毒,酒后烦热,止渴(藏器)。炙食甚美,令人细肌
  
 浏览:234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4/6/10 14:41:32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堇 (收藏于2014/6/10 15:00:39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水 (收藏于2014/6/10 15:00:39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胡萝卜 (收藏于2014/6/10 15:00:39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胡荽 (收藏于2014/6/10 15:00:39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邪蒿 (收藏于2014/6/10 15:00:39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茼蒿 (收藏于2014/6/10 15:00:38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干姜 (收藏于2014/6/10 15:00:37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生姜 (收藏于2014/6/10 15:00:37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莱菔 (收藏于2014/6/10 15:00:34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芜菁 (收藏于2014/6/10 15:00:33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上下五千年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访问2127次)
李时珍草部第十八卷 草之七 千岁 (访问2063次)
佚 名李时珍与《本草纲目》(访问2002次)
佚 名李时珍纪念馆(访问1957次)
神农网“医中之圣”李时珍(访问1870次)
佚 名中国医药学家——李时珍(访问1771次)
佚 名李时珍与瑞香花(访问1660次)
佚 名古代笑话·名医戏官(访问1575次)
佚 名李时珍寄巧试药性(访问1527次)
佚 名李时珍的研究方法(访问1446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柳艾群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5/13 18:38:29
访客点评9546号文选(评论于2007/12/14 12:26:17
访客我捐了大观本草柯逢时编著原本中南图书馆(评论于2007/8/4 19:58:01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明代人物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