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明代人物__医中之圣李时珍
明代人物
87号馆文选__本草纲目__木部第三十四卷

木部第三十四卷 木之一 辛夷

李时珍

  木部第三十四卷\木之一
  <篇名>辛夷
  内容:(《本经》上品)【释名】辛雉(《本经》)、侯桃(同)、时珍曰∶夷者荑也。其苞初生如荑而味辛也。扬雄《甘泉赋》云∶列辛雉于林薄。服虔注云∶即辛夷。雉、夷声相近也。今藏器曰∶辛夷花未发时,苞如小桃子,有毛,故名侯桃。初发如笔头,北人呼为木笔。
  其花最早,南人呼为迎春。
  【集解】《别录》曰∶辛夷生汉中、魏兴、梁州川谷。其树似杜仲,高丈余。子似冬桃而小。九月采实,曝干,去心及外毛。毛射人肺,令人咳。
  弘景曰∶今出丹阳近道。形如桃子,小时气味辛香。
  恭曰∶此是树,花未开时收之。正月、二月好采。云九月采实者,恐误也。
  保升曰∶其树大连合抱,高数仞。叶似柿叶而狭长。正月、二月花,似有毛小桃,色白而带紫。花落而无子。夏杪复着花,如小笔。又有一种,花、叶皆同,但三月花开,四月花落,子赤似相思子。二种所在山谷皆有。
  禹锡曰∶今苑中有树,高三、四丈,其枝繁茂。正、二月花开,紫白色。花落乃生叶,夏初复生花。经秋历冬,叶花渐大,如有毛小桃,至来年正、二月始开。初是兴元府进来,树才三、四尺,有花无子,经二十余年方结实。盖年浅者无子,非有二种也。其花开早晚,各随方土节气尔。宗 曰∶辛夷,处处有之,人家园亭亦多种植。先花后叶,即木笔花也。
  其花未开时,苞上有毛,尖长如笔,故取象而名。花有桃红、紫色二种,入药当用紫者,须未开时收之,已开者不佳。时珍曰∶辛夷花,初出枝头,苞长半寸,而尖锐俨如笔头,重重有青黄茸毛顺铺,长半分许。及开则似莲花而小如盏,紫苞红焰,作莲及兰花香。亦有白色者,人呼为玉兰。又有千叶者。诸家言苞似小桃者,比类欠当。
  \x苞\x【修治】 曰∶凡用辛夷,拭去赤肉毛了,以芭蕉水浸一宿,用浆水煮之,从巳至未,取出焙干用。若治眼目中患,即一时去皮,用向里实者。
  大明曰∶入药微炙。
  【气味】辛,温,无毒。
  时珍曰∶气味俱薄,浮而散,阳也。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之才曰∶芎 为之使。恶五石脂,畏菖蒲、蒲黄、黄连、石膏、黄环。
  【主治】五脏身体寒热,风头脑痛面 。久服下气,轻身明目,增年耐老(《本经》)。
  温中解肌,利九窍,通鼻塞涕出,治面肿引齿痛,眩冒身兀兀如在车船之上者,生须发,去白虫(《别录》)。通关脉,治头痛憎寒,体噤瘙痒。入面脂,生光泽(大明)。鼻渊鼻鼽,鼻窒鼻疮,及痘后鼻疮,并用研末,入麝香少许,葱白蘸入数次,甚良【发明】时珍曰∶鼻气通于天。天者,头也、肺也。肺开窍于鼻,而阳明胃脉环鼻而上行。
  脑为元神之府,而鼻为命门之窍。人之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则头为之倾,九窍为之不利。辛夷之辛温走气而入肺,其体轻浮,能助胃中清阳上行通于天。所以能温中,治头面目鼻
  
 浏览:255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4/6/10 14:37:04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堇 (收藏于2014/6/10 15:00:39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水 (收藏于2014/6/10 15:00:39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胡萝卜 (收藏于2014/6/10 15:00:39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胡荽 (收藏于2014/6/10 15:00:39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邪蒿 (收藏于2014/6/10 15:00:39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茼蒿 (收藏于2014/6/10 15:00:38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干姜 (收藏于2014/6/10 15:00:37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生姜 (收藏于2014/6/10 15:00:37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莱菔 (收藏于2014/6/10 15:00:34
李时珍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芜菁 (收藏于2014/6/10 15:00:33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上下五千年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访问2127次)
李时珍草部第十八卷 草之七 千岁 (访问2063次)
佚 名李时珍与《本草纲目》(访问2002次)
佚 名李时珍纪念馆(访问1957次)
神农网“医中之圣”李时珍(访问1870次)
佚 名中国医药学家——李时珍(访问1771次)
佚 名李时珍与瑞香花(访问1660次)
佚 名古代笑话·名医戏官(访问1575次)
佚 名李时珍寄巧试药性(访问1527次)
佚 名李时珍的研究方法(访问1446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柳艾群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5/13 18:38:29
访客点评9546号文选(评论于2007/12/14 12:26:17
访客我捐了大观本草柯逢时编著原本中南图书馆(评论于2007/8/4 19:58:01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明代人物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