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网同名馆__老舍纪念网
文革纪念园网同名馆
2705号馆文选__影视戏剧

老舍家属、文学研究专家会诊《我这一辈子》

刘江华

  正在热播的22集电视连续剧《我这一辈子》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记者昨日分别采访了老舍先生的儿子、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舒乙先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老舍研究专家关纪新先生,请他们谈谈对这部电视剧的看法。得到的结论并不一致:舒乙不愿意谈这部电视剧;而关纪新认为,该剧基本围绕老舍原著精神进行了改编。
  
    舒乙:改编不是创作
  
  
    3月7日,《我这一辈子》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新闻发布会时,由于要参加两会小组讨论,原定要出席发布会的舒乙并未出现,导演张国立给大家念了舒乙的来信。信中说,《我这一辈子》是老舍先生代表作之一,日后他会观看这部电视剧并发表看法。发布会上,张国立还代表剧组向现代文学馆赠送了《我这一辈子》的DVD光盘。
  
    然而昨天记者电话采访舒乙时,出人意料地发现,他并不愿意谈这部电视剧。他说,由于自己最近比较忙,晚上没有时间完整地看这部电视剧,因此没有发言权。当记者请舒乙先生谈谈对看过的部分的印象时,他表示不愿谈并认为不谈为好,“这个问题比较敏感,我知道自己的身份和分量,影响太大了。”记者随后问舒乙,在根据老舍先生原著改编的电视剧中,最满意的是哪些?舒乙说,最满意的是《四世同堂》,其次是《离婚》。因为《四世同堂》绝对忠实原著,舒乙认为,这是改编老舍作品最重要的原则,“因为你是改编而不是创作”。
  
    和只有3万多字的小说原著相比,《我这一辈子》的编剧马军骧做了这样的改变:首先原著是讲述老巡警“我”的一辈子,而电视剧变成了老巡警福海和结拜兄弟刘方子、赵二这三个人的一辈子,增加了两个重要人物;其次是有意抑制了作品中的京味。对于第一点,舒乙先生表示不愿谈。对于第二点,舒乙先生说,将老舍先生定位为京味作家并不恰当,因为“京味作家”这个词出现得比较晚。
  
    专家:改编基本围绕老舍原著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所的关纪新先生,是我国知名的老舍研究专家,曾撰写过《老舍评传》等著作。他认为,该剧基本围绕老舍原著精神进行了改编。
  
    关纪新认为,编剧马军骧改编《我这一辈子》与改编电视剧《离婚》时相比,有很大的风险。首先,超过2/3的情节需要补充;其次是改编原著很难,因为风格很难把握。但从剧中可以看出,马军骧在反映历史、研究语言等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
  
    对于由一个人的一辈子变成三个人的一辈子这点,关纪新给予了理解。他说,只有一个人就不好表现人物。这个作品现在要是像当年石挥拍电影那样改编,估计就没人爱看了,从中可以看出马军骧把握当代受众心理的能力很强。至于京味不足,关纪新认为这也是一种选择,因为老舍先生晚年也不是完全迁就京味,如果影响表达他就会放弃。至于剧中的京味,关纪新认为虽不尽如人意,但也不是太离谱。从演员的表演上看,张国立和邓婕的京味不足,但何冰把握得相当好。
  
    编剧:没办法完全尊重原著
  
    此前,编剧马军骧在谈及增加剧中人物时曾说:首先这是电视剧的需要。原著只有3万多字,而电视剧一集就得1万字,因此必须增加内容,改编时主要是尊重原著的精神,没有办法完全尊重原著。其次,如果说想在一部剧中一网打尽各种人生状态有点夸大的话,那也希望尽可能都带上,所以增加成三条线。至于剧中的京味,马军骧说这不是他特别想强调的,反而是有意要抑制的。因为这部电视剧是要面向全国观众的,要让他们都能感同身受。
 浏览:589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2/5/6 12:35:27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陈子善团圆——月上柳梢(收藏于2007/2/23 18:26:51
朱玉东2006年第四届国际老舍学术研讨会聊城大学举行(收藏于2006/7/13 15:23:34
谢薇 沈迪为老舍立碑第一人 许林邨先生辞世(收藏于2005/11/6 7:16:07
户部尚书如果我是老舍,我不会自杀,我可能活得比李敖还来劲(收藏于2005/10/12 0:05:07
土豆1983讣告——致老舍(收藏于2005/10/12 0:03:48
傅光明口述史VS.老舍差点获诺奖(收藏于2005/9/9 13:50:03
孙洁老舍靠什么赢得读者(收藏于2005/8/24 22:05:23
不详“为抗战尽全力———老舍”展览近日启动(收藏于2005/8/24 22:01:30
于立霄老舍夫妇合葬八宝山公墓,血衣残片放入骨灰盒(收藏于2005/8/24 21:52:43
何阳端午忆老舍(收藏于2005/6/15 14:16:08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曾广灿老舍的创作道路、艺术风格和特色(访问18645次)
lan寻找老舍 感受老舍 阅读老舍 纪念老舍——人民艺术家老舍故居有感(访问12197次)
温儒敏论老舍创作的文学史地位(访问11497次)
谢泳1949年至1976年间中国知识分子及其它阶层自杀现象之剖析(访问11230次)
徐然女儿心目中的杨沫(访问10613次)
侯文正一定要细辨真伪——《关于老舍之死,我一直蒙受不白之冤》的重要补充(访问8823次)
袁良骏讽刺杰作《猫城记》(访问8081次)
樊骏《老舍名作欣赏》前言(访问7710次)
孙洁(复旦大学语文所)世纪彷徨:老舍论·附录:老舍研究书目(按出版时序排列)(访问6524次)
孙洁老舍研究中文出版物知见目录(1960年7月—2004年4月)(访问5602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3 10:36:16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2/11 15:24:51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2/8 11:31:28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1/7 11:30:24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10/22 10:54:45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网同名馆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