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腾讯要开银行、美的要开银行、新希望要开银行、苏宁、奥康、吉祥航空、中关村管委会、阿里巴巴......都要开银行;此时敢出手的,都是实力强大的民营企业。 与我毫无关联的一条财政信息,引起我深深的回忆:二十多年前,我们也曾筹建银行。 北京银行上市时,网上一片鼓噪,说是有多少个少年股东、甚至有当时几岁的娃娃……儿子若还在,他也是这许多少年原始股东之一,因为当初,他的妈妈参与了这家银行雏形的筹建。只是,当时筹建“银行”,并不是为了自己发财,而是为了让别人发财。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在工商联工作;工商联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统战组织。以前他所联系的对象,是在五十年代国家资本主义改造中,被列为资本家的一些人,我们称呼他们为原工商业者。这些人是我国真正有经济头脑的先驱,他们在文革中首当其冲的受到了最严厉的冲击,几乎家家被抄。 到了八十年代,除了荣毅仁之外,大部分原工商业者成了城市中的贫民,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但他们的经济头脑并没有随着财产的消失而消失,只是年纪大了,只能看着别人“改革、开放”,自己干不动了;工商联的重点联系对象,也与时俱进的变为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家。 工商联有编制的工作人员很少,还有一部分是聘请身体尚好的原工商业者兼职,这些老先生对经济的把脉虽然不再灵光,但是对后来者(新出现的个体户、私营企业家)的奋斗,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支持。 我那时主要负责联系新会员,就是当时的个体户、私营企业家。在接触中,他们反映最大的困难,是银行不给贷款。(那是!当时的银行怎么可能去支持私人的企业呢?)而工商联是他们的娘家呀,他们请工商联帮助他们呼吁、解决。 工商联是什么部门?无权无钱的统战部门!哪个银行会听工商联的意见和建议?根本无法解决。 而工商联又是最把这些人的困难当事的;所以我们(几位原工商业者和我)开会研究啊、研究……研究了不知多少遍,最后想出一个办法,自己集资、办一个信用社,给我们的会员贷款! 这在当时,有多么大的未知、冒多么大的风险?一言难尽!但,我们真的就那么做了:拿出自己的钱,借给别人去发财、发展! 找人、找地方还比较好办,唯独找钱,谁会放心把自己的钱借给个体户和私营企业?集资很困难。我当时每月只有2-300元工资,儿子才三、四岁,生活也很困难;可是自己不带头似乎又不好,于是我回娘家和老父亲念叨此事。 父亲年少时曾在当时的河北银行做过学徒,解放后一直在国有大企业里做经营管理,当然知道贷款对企业的作用,也多少知道一点信用社的知识;他居然很看好我们的办法,而且立刻就同意掏钱、认股。父亲拿出2000元钱,为每个孙辈的孩子各买500股:“作为孩子们以后上学的帮助资金吧。” 父亲的慷慨解囊,使我成了所在单位中唯一一位认股的人。 我们聘请了一些刚刚从银行中退休的老同志,担任这个信用社的经营者,他们经验丰富、经营的还不错;但,那几年正是银行利息畸高的年代,投资信用社一年的利息加上股份分红也达不到银行的利息水平,所以,第二年,有些买了股份的人觉得亏了,吵闹着要退股;为了息事宁人,一些直接参与经营的老同志自己掏钱买下了他人退的股份。 他们中很多人和我父亲一样,自己年事已高,又不知道这个投资哪年哪月才能有回报?所以纷纷把股份记在了儿孙的名下——这也就是20多年后,北京银行几百位少年股东的来由。 到了九十年代,上面突然发现信用社是一个很好的东西,不能任由他自由发展了,所以市里整合了十几个独立的信用社,成立了商业银行;那时父亲还在、儿子也还在。 又过了十几年,商业银行更名为北京银行,居然要上市了,可是我的儿子和老父亲都走了,他们没有享受到一点投资的回报和乐趣。当银行通知我去办理更名继承的公证时,我痛哭了很久、很久。 |
原文 发表于http://blog.sina.com.cn/baiyuy 浏览:1145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