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网同院士纪念园__星迹——记谷超豪先生
网同院士纪念园

中国科大前校长谷超豪昨去世

中安在线-新安晚报

  6月24日凌晨01时08分,世界著名数学家谷超豪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87岁。谷超豪曾担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与安徽结缘。1992年,谷超豪和夫人胡和生院士的爱情故事,还登上了《新安晚报》试刊号。当时,夫妻俩还专门寄来了珍贵的合影。
  
  传奇爱情登上报纸
  
  我省著名老报人、新安晚报第一任总编钱玉岁先生听闻谷超豪逝世的消息后,非常伤感。早在复旦大学求学时,钱玉岁就与谷超豪在学校附近的医院有过一面之缘。两人先后从上海来到合肥工作后,也有过几面之交。
  
  谷超豪有着被世人传为佳话的婚姻。他的夫人胡和生女士,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谷超豪和胡和生的爱情是从共同讨论数学论文开始的,可以说,数学成就了谷超豪的爱情之梦。
  
  1992年下半年,《新安晚报》试刊,决定将谷超豪和胡和生的传奇故事搬到报纸上。钱玉岁回忆说,当时找了很多关系,终于联系上中国科大的朱光华,请朱光华来写篇文章。于是,1992年10月9日《新安晚报》试刊号上,便登载了这篇题为《数苑共游四十年风雨同舟情更深》的文章。文章开头引用了谷超豪的一首诗:“苦读寒窗夜,挑灯黎明前。几何得真传,物理试新篇。红妆不需理,秀色天然研。学苑有令名,共尝艳阳天。”原来,这是胡和生成为中国数学界第一个女学部委员时,谷超豪祝贺爱妻所作。
  
  钱玉岁回忆说,谷超豪夫妇很重视这篇文章,还专门从上海寄来了一张合影,作为文章的配图。这张照片上印有两行字:“一对恩爱夫妻双双学部委员”。据了解,这是谷超豪与胡和生结婚时,胡和生的父亲、著名艺术家胡伯翔为他们拍摄的。
  
  就这样,很多人通过《新安晚报》,了解到谷超豪夫妇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
  
  生前常忆中国科大
  
  昨日下午,记者联系上了谷超豪的侄子谷远来。谷远来告诉记者,两年多前,谷超豪患上轻度中风,之后,年岁已高的谷超豪身体一直不好,住在上海一家医院里。谷远来说,今年春节后,他曾去医院看望过谷超豪,当时,谷超豪已经昏迷,仅有一点知觉。
  
  谷远来说,谷超豪在安徽工作了5年,后来虽然离开了安徽,但谷超豪对中国科大和安徽感情很深,经常会和家人回忆起在中国科大工作时的情况。
  
  1988年2月,谷超豪出任中国科大校长。对学科发展十分敏锐的谷超豪,上任后立刻推动中国科大开展非线性科学研究工作。1992年4月,中国科大正式成立非线性科学联合研究中心,作为国家在该领域的南方中心。
  
  谷超豪曾经的同事回忆说,谷超豪成立非线性科学联合研究中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多学科交叉进行创新研究,带动有关理论和实验学科的发展,培育新的学科方向,并培养高层次人才。
  
  “非线性科学涉及学科交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中国科大史济怀教授说,谷超豪能把数学、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的人集中起来,进行交叉学科研究,这说明他具有大师风范。
  
  中国科大数学系李翊神教授则认为,我国在短短十来年时间内,在非线性科学研究领域就追了上来,与谷超豪的大力倡导和身体力行是分不开的。
  
  “上下兴衰一念间,耕耘未取半日闲。天时地利交界处,能得人和事不难。”1993年9月,谷超豪任职期满调离中国科大时,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学术严谨为人亲和
  
  作为著名科学家和中国科大校长,谷超豪在学术上要求很严。
  
  王晓宏是谷超豪在科大培养的博士生,他对谷超豪印象最深的是学术上的敏锐和严谨。王晓宏说,1990年至1993年期间,他是谷超豪的博士生。当时,已经60多岁的谷超豪工作非常繁忙,但并没有放松对学生的指导。他每次报告最近的学习和研究进展时,谷先生都认真倾听、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
  
  让王晓宏印象颇深的是,很多极为复杂的数学公式,谷超豪能随手写出。王晓宏说,谷超豪对论文把关很严,其博士论文手稿,谷超豪整整审阅修改一个月,才让打印。王晓宏还说,谷超豪十分尊重学生的学术成果,对于学术论文的署名始终十分慎重。除非是他个人的研究占到科研过程的一半以上,或做了非常实质性的工作,否则坚决不署名。
  
  和学术上的严谨相比,生活中的谷超豪朴素、亲和。“他没有一点架子,穿着也很朴素,我们与他交流很轻松,丝毫不拘谨。”王晓宏教授说,他每年都会给谷超豪寄贺年卡,老人都很认真地回复。
  
  告诫年轻人文理并重
  
  在60多年的从教生涯中,谷超豪培养出众多学生,其中包括李大潜、洪家兴等9位院士。2005年,谷超豪80岁高龄,仍带着3名研究生。因为工作繁忙,无法给学生更多指导,谷超豪常常对学生说“抱歉”。
  
  虽然身为数学家,但谷超豪对文学也十分感兴趣,还经常借诗叙事抒怀,他的身上始终带着自然科学的理性与人文科学的感性。
  
  “数学与古典文学都十分重视对称性,许多作品中还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想萌芽。在我的生活里,数学是和诗一样让我喜欢的东西。诗可以用简单而具体的语言表达非常复杂、深刻的东西,数学也是这样。”谷超豪生前曾这样说。
  
  谷超豪还常常告诫年轻人,千万不要重理轻文,要文理并重,不要单纯和数字、公式、公理、定理打交道。“文学和写作一方面能够丰富生活,另一方面也有益于数理思维的发展!” (向前、项磊)
  
  人物档案
  
  谷超豪,1926年生,浙江温州人。世界著名数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高等学校科学院院士。曾任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六十多年里,他在深奥和抽象的数学世界里遨游,在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两个领域都获得了富有开创性、难度大、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成果。
  
  2009年8月6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编号为171448的小行星命名为“谷超豪星”,作为对这位著名数学家的褒奖。
  
  
原文  发表于中安在线-新安晚报  浏览:858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2/6/25 12:35:47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中安在线-安徽商报别了!中科大老校长(收藏于2012/6/25 12:37:40
中安在线-新安晚报中国科大前校长谷超豪昨去世(收藏于2012/6/25 12:35:47
新华网科学巨星陨落 著名数学家、教育家谷超豪先生逝世(收藏于2012/6/25 12:33:10
解放日报星迹——记谷超豪先生(收藏于2012/6/25 12:30:27
中安在线著名数学家谷超豪离世(收藏于2012/6/25 12:22:45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中安在线-新安晚报中国科大前校长谷超豪昨去世(访问859次)
中安在线-安徽商报别了!中科大老校长(访问775次)
中安在线著名数学家谷超豪离世(访问637次)
解放日报星迹——记谷超豪先生(访问599次)
新华网科学巨星陨落 著名数学家、教育家谷超豪先生逝世(访问568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