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上青,原名藩臣,又名世侯,1911年出生于江苏扬州,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转入上海暨南大学学习。江因在工人和学生中组织和宣传革命,先后在扬州和上海两次被捕,在狱中受尽折磨,意志坚定,后被党营救出狱。1933年以后,在仪征、扬州、淮阴等地中学、师范任教。“七、七”事变后,江发动青年学生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春末,江在武汉与中国共产党组织取得联系,恢复党组织关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活动。1938年夏,江遵照党的指示考入第11集团军总司令部在安徽太和举办的学生军团,结业后留任教官。后受党的派遣,经李品仙介绍,安徽省政府安排,于1938年冬随安徽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泗县县长盛子谨来皖东北,江先后任文化科长、秘书,同时担任中共皖东北特支书记。江聪明机敏,才智过人,深得盛子谨信任。江以此有利条件,推动盛开办“皖东北军政干部学校”,江除任副校长外,还推荐中共地下党员石青、谢景鸿等到校任教,共同领导开展抗日救亡和培养抗日干部工作。1939年8月29 日,江上青随盛子谨巡视灵北晚间归来时,途经泗县刘圩东小湾村遭到地主武装伏击,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8 岁。该次事件史称“小湾事件”。
“小湾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盛子谨因工作与下属积怨太深和除恶未尽的必然结果。其起因有三: 一是,与灵璧县县长许志远结下怨仇。 1938 年底,灵璧县县长许志远与伪军团长雷杰三在灵北孙村一带,因争收税款,抢夺地盘而时常发生战事,双方势均力敌,互有伤亡。因此许、雷积怨太深,形同水火。而驻防在灵北浍塘沟一带的灵宿行署主任黎纯一与雷杰三,却因彼此防地相连,加之社会关系微妙而经常来往,交情甚厚。黎派朱伯庸向盛子谨汇报说:“雷杰三愿意率部反正,接受改编,参加抗战。”盛与秘书江上青研究后,同意黎的意见。后将雷部改编为第五游击司令部独立团,雷任团长,归灵宿行署指挥,驻防原地。由于许志远与雷部夙有积怨,认为黎、雷合谋,抢了他的地盘,故坚决反对。但碍于这是专署决定,不好过分阻挠,只好坐待良机,再图报复。 1939年6月,许志远密谋活动,暗地联合国民党鲁苏战区驻灵北江山一带的第一游击纵队司令陈中柱的三个团兵力;又写信给八路军苏鲁豫东进支队参谋长张爱萍,请求派兵助剿雷杰三部。张爱萍即调胡炳云、孙象涵两个大队,从萧县进入灵北。灵宿行署秘书朱伯庸得悉,星夜急向盛子谨报告说:“灵北将发生大规模内战,情况燃眉!”盛了解情况后即派江上青代表专员赴灵北调停黎、许、雷之间矛盾,并派翟继武随行办理随行机要。江上青和翟继武到达灵北后,首先做许志远的工作。江指出:“抗战期间,争取伪军反正,这对抗战形势有利,你为什么要反对这一策略?这事专署已作出决定,不好变更。”许志远闻听甚为不满,当晚不欢而散。 许志远怨愤难平决定先下手为强,一面请张爱苹解决雷杰三部;一面联合陈中柱的三个团的兵力对黎纯一采取行动。结果,一夜之间,黎部一个团几乎全军覆没,仅剩数十人向路西溃逃;雷杰三部也被胡炳云大队解决一半。[后来余部逃向沦陷区重当伪军]。 事已至此,江上青以中共皖东北特支书记的身份面见张爱萍说:“雷已反正,现在是第五游击独立团,而不是伪军了。许志远、陈中柱联合打黎,是抗日阵营内部自相残杀,这样对皖东北抗战形势极为不利。”张爱萍明白真相后即命令所部对雷部停止攻击,并叫秘书陈中柱写信给盛子谨说明事因。此信由翟继武送交专署,行前,许志远也写一封信交翟带去。盛见张爱萍之信表示理解,可看完许志远信后却大发雷霆,其原因是许在信中对盛尽是指责之词,其中有语:“吾兄封锁电台,成何玩意!”盛大怒之下,一面通知仍在灵北的江上青到宿县将赵汇川的第三团调到灵北占领部分地盘;一面呈报省府弹劾许志远不服领导,擅自挑起内战,破坏抗日,请求将许免职。省府准其请,免去许志远灵璧县县长职务,调任第六区保安副司令,另派王尔宜任灵璧县县长。许志远不服调遣,率部西进了。由此,许志远对盛子谨的积怨,雪上加霜。 二是,放虎归山,留下隐患。 1939 年春,泗县第二区区长朱青阳[共产党人],因税收与地方恶霸周益斋发生矛盾,周纠集武装200余人,4 挺机枪,围攻区署四山集,将朱青阳区长绑架。周是泗县瓦坊东骑路周人,虽是地方一霸,事后亦觉绑架政府官员乱子闹大,遂释放朱青阳,自己隐藏起来。后因有人告密,盛将周益斋追捕归案,并亲自审讯。盛子谨说 :“你抗拒国税,绑我区长,目无法纪至极,若想饶你不死,必须将你上次围攻区署的200条枪和4挺机枪以及所有弹药全部交来,作为抗战之用,以赎你罪。”后经周益斋托人疏通,交出短枪10支,步枪50 支,机枪1挺,子弹5000发,银洋3000块,乃得释放。周益斋自此与盛子谨结下怨仇。 三是,旧怨未解,又结新仇。 在周益斋被关押期间,泗县黑塔东南王圩大地主王仲涛,依仗其父王禹锡[曾任泗县财政局长]、内弟许志远、表侄江石安的势力,带两个卫士到双沟面见盛子谨 ,企图保释周益斋,盛见王仲涛带着卫士盛气凌人,大怒,遂命令卫士将王的枪缴了,人也被关押起来。按盛的意见,把王仲涛杀掉算了。后经军需主任吴静轩和盛的夫人杨文蔚说情,盛按周益斋的处罚数目,至王将枪款缴清后得以开释。王仲涛既失钱财又险些丢命,对盛焉能不恨? 鉴于以上原因,导致许志远、周益斋、王仲涛对盛子谨恨之入骨,遂与政府形成不可调和的矛盾。许、周、王无时不在伺机报复。许和盛虽是同学,可关系已完全达到破裂程度。况且,许与王、周双方均属亲故,不得不“同病相怜,同忧相救”。故,许、王、周三方联合,共同密谋,以图致盛于死地。 许、王、周机关算尽,终于等到了机会。 1939年8月29 日,盛子谨 、江上青等在从灵北调解盛、许、黎矛盾返回专署管镇的途中,周益斋、王仲涛按照许志远的授意,根据盛来往灵璧必走刘圩小湾的规律,纠集地主武装约600余人,荷枪实弹埋伏在该处沿河一带。当盛子谨到此之际,突然枪声四起 ,向盛袭来。这天盛穿便衣,秘书江上青穿军装,因盛、江平时都戴眼镜,歹徒误认江上青为盛子谨,一齐向江上青射击,江被乱枪打死。盛趁机跳入河中,巧遇柳树木头漂浮水上,盛抱木游到河南,幸免于难。后由赵汇川三支队护送魏营,次日转回专署。 小湾事件,与江上青一起遇难的有蒋茂林、沙副官、朱伯庸、张愚非和盛的三名卫士,共8人。他们的尸体都被歹徒抛入河中。第四区区长吴亚民派人在青阳镇大桥下,将江上青等8位烈士尸体打捞上来,不分级别均用二四棺木成殓。 江上青等8位烈士牺牲后,安徽第六行政督察专署在管镇召开追悼大会,与会军政人员及学生2000余人,无不掩面,痛哭流涕。盛子谨顿失良佐,悲痛尤甚。江上青的遗体现安葬在江苏省泗洪县烈士陵园。安徽省泗县烈士陵园内现铸有江上青铜像一尊。在江上青牺牲地刘圩镇小湾村建纪念碑和碑亭一座,上书“江上青殉难处”。 撰写本篇参考书目有《泗县文史》、《泗县志》、《淮北抗日根据地史料选辑》等。 通联:皖泗县文化局 邮编:234300 电话:0557——7022436 原载《皖北晨刊》 写于2007年8月8日 |
原文2007年8月 发表于安徽省宿州市 浏览:1831 |
| ||
| ||
新增文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