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发布消息,我国“两弹一星”元勋、著名光学家王大珩,昨日13时零2分在京病逝,享年96岁。
王大珩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光学家,我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中科院办公厅在官网发布王老的生平事迹,并表示正与家属商量,安排相关悼念活动。中国工程院则表示,计划为王老出版传记。 1915年2月26日出生的王大珩,祖籍江苏吴县,尚在襁褓中时随留学日本的父亲回国。父亲王应伟,是我国早期的地球物理和气象学家。 王大珩17岁考取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又考取“庚款”留学生,到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学习应用光学,1948年学成回国。 王大珩在光学与光学工程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中作出了杰出贡献,领导研制了我国第一台靶场装备大型精密光学跟踪电影经纬仪、我国第一台激光红外电视电影经纬仪和船体变形测量系统,为发展我国的尖端武器作出了杰出贡献。 作为我国现代光学技术及光学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被很多人称为“中国光学之父”或“中国光学泰斗”,这让耄耋之年的他放心不下。 据报道,在2009年底召开的中国光学科技馆论证会上,王大珩委托秘书带来一份特别的嘱托。信中说,“如果说我是‘中国光学之父’,那我的老师严济慈、叶企孙,你们怎么称呼他们?所以请不要再叫我‘中国光学之父’了。” 王大珩也是杰出的教育家,他是中国光学、仪器仪表和计量科教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领导的研究所以及他创办的院校,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科技英才。 |
原文2 发表于人民网-《京华时报》 浏览:539 |
| ||
| ||
新增文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