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凭李冰笔记、相关资料和本人回忆整理)
偶然蕴含必然。水水,说句老实话,当初如果没有布的偶然进入你的视线,旗袍在2004年9月的退出仍是必然的。我更相信,既使没有那个英国买者的“引导”,你迟早还是会找到并选择布的销售,因为你的确是相当睿智的。来,沏上茶,以咱俩走“近”布为引,开始聊聊你在Ebay上做布的销售,聊聊中国的靓布给你带来的Ebay新的辉煌! 与旗袍相比,中国的布在世界、在Ebay从来就没有因APEC的因素、因《花样年华》的因素“热”过,哪怕是一阵子的“热”过;中国的布在外国人眼里,也远不如旗袍那样具有那么强烈的中国文化的载体作用;中国的布,更不可能像旗袍那样被殴美女性因为注入了自己诸多的审美、消费理念所追捧。对此,你看的很清楚。你在笔记中这样写着:与旗袍销售相比较,中国布的销售可能有着许多的“先天不足”。但我相信,就像旗袍、织锦、中国结这些具有典型中国文化印记的载体一样,中国的布也一定有着自身独有的魅力。挖掘出这种自身魅力并展示于欧美买者,中国布在Ebay的销售就一定前景灿烂!你的判断是对的吗?接下来,咱俩用三个多月时间的折腾,终于证实了这了问题。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布的设计、生产、销售的传统集散地域。我们所居住的南京就在长三角,这为咱俩走近布、走进布提供了很大的地域、文化的便利。苏州、杭州、上海包括南京就成了咱俩三个多月里,周末生活的主要去处。当然,盛泽的东方丝绸市场、常州的面料大市场,也都留下过我们的身影。初冬的江南,干冷依旧,布料市场早已一派春意盎然!为了赶在元旦、春节前讨个好“彩头”,厂家、商家如数家珍、尽情亮相!也让咱俩大饱眼福!布料销售有着明显的季节性——走近布的第一个印象。为了直奔“主题”,咱俩以“拿货”(批发)商的身份开始与苏州、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的布商们套起了“近乎”。时间:2004年11月X日,地点:苏州盛泽的东方丝绸市场A厅。我们与柜台里的夫妻俩聊着:“听口音,你们是南方人”,我先开聊。“广东的”,丈夫回答。“广东没有丝绸市场,要来苏州?”,我又问。“没有这里的市场大”,丈夫又回答。接着,夫妻俩告诉我们,广东的生产厂家不少,但市场不如苏州的大,信息不如这里的灵,销量也赶不上这里的多。这里不北不南属中间,北方南方的厂商都来到这里,布就好卖。看来,布料销售有着明显的地域性,长三角地区连接中、南、北,自身也发达,是布料的品种、价格、流行趋势的“风向标”—— 走近布的第二个印象。时间:2004年12月X日,地点:常州面料大市场真丝专区。又与刘姓女老板聊起来。“这些面料图案好漂亮,零售什么价?拿货什么价?”,又是我先开聊。“零售90元/米,拿货看量,55元/米”,刘老板答道。“那些面料图案也挺漂亮,零售什么价?拿货什么价?”,我指着另一些布料又问。“零售48元/米,拿货也看量,28元/米”,刘老板又答道。“为什么两种面料价差那么大?”“贵的是真丝的,便宜些的是仿真丝的,没看出来?”刘老板有点怀疑起咱俩“拿货”商的身份了。布料的进出差价很大——走近布的第三个印象。时间:2004年12月X日,地点:南京金桥大市场布料专柜。对象:张氏兄弟老板。你指着金黄色大团龙化纤面料问“张老板,依你的经验,这种图案做什么好?”“做旗袍,做唐装,做棉袄,做坎肩都可以呀”,张老大说。“除了衣服,还能做啥?”你又问。张老二接过话茬说:“还可以做XXX、XXX,还有做XX、做XX的”。看来,布料根据图案,不仅能做衣服,还真能派上些其它用场——走近布的第四个印象。咱俩走近布的这些印象,说起来挺肤浅的,好象没啥“花头”,可让你事后那么一归纳一总结,就挺像是那么回事了。这个走近布的过程,对后来走进布、销售布,的确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一直快到年底了,布商们也开始收拾铺盖,准备回家过年了,咱俩这才暂时收住了走近布的脚步。也该总结一下第一个月来的周末,咱俩走近布的那几个印象了。你的笔记本上还是有你很认真的笔迹。 布料销售有着明显的季节性——走近布的第一个印象告诉我们:第一,一年四季由于人们对着装需求的变化,对布料的需求也在变化着。适当超前应对这种变化,是布料销售必须考虑的;第二,季节性还表现为一定的时令性。比如元旦、春节是个喜庆的时令,比如五月、六月是个结婚的时令等。特殊的时令,人们对穿着进而对布料也有着特殊的需求。第三,季节性又表现为一定的流行性。比如流行色,比如流行装、流行款等。国内如此,国际大同。注意了季节性的这些特点,对布料的销售肯定有帮助。 长三角地区是布料的品种、价格、流行趋势的“风向标”——走近布的第二个印象告诉我们:长三角地区几乎集中了中国布料的所有品种、准确反映了各种布料的价格走势、及时地引领着布料需求的“流行风”。密切关注长三角地区各主要布料市场的一举一动,就一定能发现商机、抓住商机! 布料的进出差价很大——走近布的第三个印象告诉我们:布料进价直接关系到销售利润,必须绞尽脑汁在进价上作文章。进量小,能拿到最低进价吗?进价低,就一定是好事吗?怎样才能与厂家、一手批发商建立最好的关系?这些问题在咱俩后来的销售实际中真的好重要哟! 布料根据图案,不仅能做衣服,还真能派上些其它用场——走近布的第四个印象告诉我们:中国布料的质地和图案真可谓千花万树、千姿百态、千奇百怪的。只要你富于想象,只要咱俩也富于想象的做好消费引导,中国布料在Ebay的销售潜力,大着呐!销售前景,好着呐!除了做衣服,布料究竟还能做些啥?前面我给打上了若干个“X”,算是先卖个小关子,到时自有分解。 到这时,就可以在Ebay上摆开架势卖布了吗?你说,可能还不行,心里好像还没底。于是,你又耍了个小点子——以买布者的身份,向卖布者提出咨询,试探他肚子里有几许货!你先后向美国、加拿大的兼营中国化纤布料的卖家发出了同样的咨询问题:这种布在洗涤上应该注意些什么?这种布可以熨烫吗?这些问题你是比较清楚的,可老外的答复还是让你吃惊不小——基本不靠谱!“老美”说,干洗、水洗,手洗、机洗,都可以;也可随意熨烫。“老加”说,最好干洗;随意熨烫。的确不大靠谱。由这样的卖家卖中国布料,还能卖的不错,我很不服气!你则说,这次试探,至少告诉我们两点:第一,要在Ebay上卖好中国的布料,满足于“走近布”,是不够的,还必须“走进布”——掌握中国布料的基本知识和使用布料的基本常识。才能不断发现新的“卖点”,也可为买者提供更好的服务。第二,Ebay上现有的中国布料的卖家,是我们未来的竞争对手,但从来解布这一点上看,他们的实力并不咋样,我们该有信心赶超他们!您还别说,这卖布的哩格隆还真是不少——马不停蹄一月余,愣在门外打转转!于是,咱俩又进一步完善了“三步走”的计划。这不,才走了第一步——走近布,眼瞅着就要过年了。光顾了看布,只见钞票出去,不见年货进来!还是好好过个年,再迈出咱俩的第二步——走进布吧! 欲知走没走进布,下回才能知分晓。 |
浏览:1033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