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自然灾害遇难者园区__青海玉树地震网上纪念馆
自然灾害遇难者园区

举国哀悼:给逝者尊严给生者力量

上海商报

  沉痛哀悼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
  
  举国哀悼传递笃定的价值与责任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今天,2010年4月21日,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举行哀悼活动。而在青海,上午10时整起,全省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轮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黎民为国哀低首,国旗为死者所降,这既诠注着不能沉重的悲情,又是生者必须的情感出口,更是一个国家品格与良知的表征。
  
  汶川地震发生后,曾经的三分钟默哀,曾经的三天哀悼,已经刻入了每个人的灵魂深处。经过那一次的国民教育与精神洗礼之后,相信每个人都更为渴望得到国家羽翼的长久护佑。青海玉树大地震中的不幸遇难者,是我们的父老乡亲,是我们的同胞骨肉。造物之不仁,将他们长眠于躬耕家园,深埋于桑梓之地。现在,让逝者安息,生者理应通过一种国家姿态与政府仪式来祈愿祷告。
  
  在全国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在青海让汽笛长鸣,山河齐哀。举国共哀悼,全省齐默哀,以这样的集体仪式来抚慰伤痛,铭记苦难,表达哀思,就是在以国家与政府的名义,向黎民百姓致吊慰之忱,为全体国民加油壮行。在生者对逝者的祈祷中,在生者为生者加油中,一个国家与民族的伦理与责任,也就会得到最大的彰显。
  
  与国家共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这一切,本身也更需要浓缩成一种国家仪式。禁止公共娱乐,举行哀悼活动,实际上就是在激活公民精神的成长因子,就是在催发国民的公益与责任意识,以国家情感的力量,消解无情灾难带来的沉重苦难。特别是在目前抗震救灾任务仍然繁重,家园重建仍有很多困难的情况下,以慎终追远来积聚民德,以责任担当来尽政府职责,也都需要一种以国家名义来进行庄严宣告。
  
  生者懂得逝者夙愿,政府明晰抗震救灾责任,才会有人性的真诚致敬,才能够在制度激励下践行权力职责。现在,预防玉树地震灾后瘟疫与次生灾害,及时妥善处理遇难人员遗体,积极重建地震中被毁损的家园,为那些遇难同胞养老扶孤,祛散劫后余生的心理阴影,其实牵动着整个社会的公共运转,它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应该置身事外,催发着每个企业单位都要积极践行公益责任,敦促着每一种权力运行都应该真正以人为本。单士兵 (重庆 评论员)
  
  将生命价值铭刻为民族的记忆
  
  我国将就玉树地震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告诉我们,只有当生命的反省成为一种自觉的时候,而这种自觉,不仅仅是个体的自觉,更是整个社会和民族自觉时,这种力量才能够顺利地转化为现实力量。玉树地震以极其惨痛的生命代价,引发了全民上下对生命的自觉反省。这是特别值得珍惜的地方,我国将就玉树地震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契合了这一要义。
  
  我国将就玉树地震举行全国哀悼活动是一种明确的指向。我们必须把用生命、鲜血和财富换来的精神资粮——生命的脆弱、生命的韧性、生命的勇气、生命的光辉、生命的伦理以及生死之情、感恩之心、亲情与友情、大爱与无私、感同身受等共同传承和发扬,使之成为整个民族发展的的精神动力,并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永远记住,内化为我们前行的坚实基础。也只有如此,才能让玉树地震这场大灾难应该化为一场全民的生命教育,让我们每一个国人更坚强,也更能理解生命的真谛。
  
  将生命价值铭刻为民族的记忆,灾难中的精神资源需要持久地呵护,是我们共同的心声,我国将就玉树地震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呼应了民众的需求。人类诞生以来,总会在不经意间遭受着这样或那样的灾难,对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来说同样如此。但是,我们过去不会,现在更不会在灾难的煎熬中屈服和退缩,我们必须前进,战胜灾难的勇气和品质让我们勇往直前。正如哲人所说:“没有哪一次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逝者以其消失了的生命在给我们上生命课,让无数的生者的生命得到了成长。这就是我国将就玉树地震举行全国哀悼活动的社会寓意所在。朱四倍(河南 教师)
  
  举国哀悼:给逝者尊严给生者力量
  
  全国哀悼日,诠释了中国对人生命的高度尊重。从强震突然发生,到随后的抢救,从中央到地方,从专业人士到普通百姓,一双双援助之手使得各项救援工作及时迅捷、有条不紊地展开。两万名救援人员日夜坚守救灾一线,在生命面前不抛弃、不放弃。“生命的尊严高于一切”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并在祖国大地的每一个地方响彻,同时也更加鼓舞了灾区人民、人民子弟兵风雨同舟、携手抗灾的信心,奏响了一曲又一曲生命的凯歌。
  
  全国哀悼日,搭载着全国人民对玉树灾区群众的深情厚谊。胡锦涛总书记临时取消了美洲之行的最后两站,风尘仆仆赶往灾区;温家宝总理亲临抗震救灾一线指挥救灾工作,无数中华好儿女感同身受,踊跃捐款捐物,从媒体到现实,从城市到农村,从中央到地方,“今天,我们都是玉树人”,“你的痛苦也是我们的痛苦”、“你的心、我的心、万众一心”、“守望玉树”等暖人心扉的话语、行动,不仅温暖了中华大地,也令世界为之动容。
  
  全国哀悼日,彰显出国家对个体尊严与生命敬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不仅用最快的速度救人、抗灾、善后,对遇难者的亲属发放抚慰金,用最好的医疗、最优的专家、最强的保障,给灾区人民创造了安定、温馨的“战时环境”。与此同时,灾后重建也提上了重要日程,坚持安全、省地,体现民族特色。这些都是“以人为本”的真实写照,闪烁着人道主义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灼灼光芒。
  
  今天是全国哀悼日,让我们把心收拢,低头默哀,让人性的光辉,永远在祖国大地闪耀,让那些死难的同胞,在天之灵放心、安息。这不仅仅是对地震亡者的灵魂告慰,更是对全国人民的坚定宣誓,对世界的一种庄严承诺。 王文武(山东 编辑)
  
  在哀悼中凝聚中华民族力量和精神
  
  这是第二次为普通百姓举行全国哀悼活动。第一次是为汶川大地震。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所认为的,表明政府更关注民生,体现了“你痛就是我痛”,即老百姓的痛苦也是政府的痛苦,可以凝聚人心,建立了一种中国国民的认同。是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的灾难就是国家的灾难。
  
  玉树地震灾害发生之后,由党和政府组织的抗震救灾行动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民间的、民众的慈善潜能得到激活与扩张;人间真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共同书写着“我们都是‘玉树人’”。生命、抢救、加油、决不放弃、友爱、死者尊严……成为抗震救灾的关键词。在灾难降临时,中华民族精神得以迸发的大门同时开启,中华民族力量得以施展的闸阀同时打开。
  
  举行全国哀悼活动,是对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是悲痛,更是凝聚,凝聚力量,凝聚中华民族的力量;凝聚精神,凝聚中华民族精神。抗震救灾让善心“放大”,让困难“缩小”。一点很小的善心,乘以13亿,都会变成爱的海洋;一个很大的困难,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我们正面临着一个巨大的灾难,13亿中华儿女正凝聚在一起,13亿颗心一起跳动,13亿颗爱心正在浇灌玉树。
  
  “化悲痛为力量”。唯有在哀悼中凝聚力量,凝聚精神,才能克服困难战胜灾难。抗震救灾正在艰巨进行,有很多难以用文字描述的困难。战胜一切困难,依赖于中华民族所凝聚的力量,依赖于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哀悼,泪水可以尽情地流淌,心中的力量需要积聚,每个人的力量,乘以13亿,就是中华民族无比强大的力量,内涵着爱的力量、精神力量、民族凝聚力量……这是抗震救灾的力量,也是中华腾飞的力量。王旭东(安徽 编辑 )
  
 浏览:617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0/4/21 11:14:09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中国广播网特写:为了藏族同胞的心愿(收藏于2010/4/21 11:33:27
中国新闻网哀悼日西宁直击:所有行人自发肃立默哀(收藏于2010/4/21 11:32:11
中国广播网举国哀悼聚中华意志 向逝者致敬给生者力量(收藏于2010/4/21 11:26:46
中国新闻网澳门日报:玉树救灾谱写民族团结新篇(收藏于2010/4/21 11:26:02
中国广播网不死的玉树:地震第七日灾区见闻(收藏于2010/4/21 11:24:46
中国新闻网网民哀悼之余寄语震区同胞:擦干眼泪重建家园(收藏于2010/4/21 11:23:28
中国新闻网评论:悼念中铸就生命的坚强(收藏于2010/4/21 11:19:34
中国青年报评论:哀悼的意义不只是悲伤 让我们珍视生命(收藏于2010/4/21 11:19:01
中国新闻网香港文汇报:全国哀悼遇难同胞意义重大(收藏于2010/4/21 11:18:26
南方日报评论:和整个玉树灾区一起 艰难地告别过去(收藏于2010/4/21 11:17:33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中国新闻网网民哀悼之余寄语震区同胞:擦干眼泪重建家园(访问1375次)
周欢降国旗致哀,将玉树的名字植入记忆的最深处(访问986次)
人民网解放军报评论员文章:抗震救灾勇挑重担(访问956次)
金羊网—羊城晚报玉树地震:再铸汶川抗震救灾精神(访问946次)
重庆商报重庆商报:玉树不哭!玉树雄起!(访问942次)
中国新闻网澳门日报:玉树救灾谱写民族团结新篇(访问918次)
中国新闻网外媒:新生命在地震中降生 灾民收获温暖和希望(访问905次)
中国新闻网香港文汇报:全国哀悼遇难同胞意义重大(访问903次)
中国新闻网青海省明日上午10时起民众默哀3分钟哀悼遇难者(访问872次)
新京报评论:让哀悼日彰显人性尊严之光(访问839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gei(评论于2010/4/21 22:25:12
孙悦玉树,我挺你!(评论于2010/4/20 21:27:00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