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福海寿山纪念园__何振岱先生纪念馆
福海寿山纪念园

何振岱:文史名家

佚 名

  何振岱(1867-1952年),字梅生,又字心与,晚年号梅叟,侯官(今福州市)人。父亲秀才,曾任县府幕僚。何振岱自幼聪颖好学,因家贫,父亲曾多次要他到店馆当学徒。何振岱坚决不肯,母亲也不赞成,自愿做女工挣点零钱供儿上学。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何振岱中第四名举人。
  何振岱中举后,多次赴京应考进士未中。从此,对仕途失去信心。时同乡沈瑜庆(沈葆桢之子)为江西布政使,素仰振岱文名,乃聘其为藩署文案(秘书),公余,沈何二人常作诗唱和。沈离职后何振岱到上海柯鸿年家司笔墨兼教读其子女。不久,结识了老乡、同光派诗人陈衍。两人互相钦慕已久,彼此皆有相逢恨晚之慨。
  辛亥革命后,何振岱与陈衍回到福州。振岱应聘为福建省盐运使刘鸿寿西席,居住光禄坊与陈衍对门,两人来往非常密切,陈衍极力推崇振岱,称赞其为海内有数的诗家,并于所编的《近代诗抄》中大量选入何的诗篇。他认为“君诗语能自造,而出以自然,无艰涩之态”。人们也公认在近代诗歌史上,何振岱是同光派闽派殿军。
  1915年,福建巡抚使许世英将西湖建成公园,作为民众娱乐场所,拨盐政余款供修建用费。当时的水利局长林炳章(林则徐后人),以清乾隆间知县姚循义修纂的《西湖志》内容简陋,“不足以重久远”,倡议重修《西湖志》,许世英同意后,遂聘请何振岱总纂。被誉为“福州通”的何振岱接受任务后,和分纂林师尚等遂迅速行动起来,搜集旧籍,实地调查,仅用九个月时间即成书。全书分十四门、共24卷,达四十多万字,比姚循义的《西湖志》多达四分之三,是福州最重要的乡土文化。何振岱的《西湖志》对山、水、渠、浦、园亭、祠宇等进行有重点、有顺序地叙述;西湖全境和宛在堂、李纲祠等主要建筑均绘图介绍。对原西湖八景,还有后来增添的八景都一一进行介绍,并绘图景。各种插图达23幅,称得上图文并茂的佳作。方志界把福州《西湖志》与明代田汝成的《杭州西湖游览志》相提并论。这是何振岱对地方文献学的一大贡献。
  1916年,福建省督军兼省长李厚基决定重修《福建通志》,聘沈瑜庆名义总裁,陈衍为总纂。何振岱应聘编撰《福建通志》的《艺文》和《列传》部分。历经八年,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完成。何夺岱应老朋友柯鸿年之邀往北京,在柯家任教读。
  1936年,日本侵扰北京,时局紧张,何振岱回福州。从此十余年,他未离开过家乡,总是以诗文会友和自娱。当日机侵袭福州时,他避居仓山淇园吴家。与下渡人蔡人奇、林春函多有来往。蔡人奇编纂的《藤山志》都由他润色定稿。
  1941年4月21日至同年9月2日、1944年10月4日至翌年5月18日,福州两度沦陷,何振岱没有经济收入,加上身患重病,生活十分困难。日本人慕名,曾托尤某等人来说,要聘他为顾问,遭他严词拒绝。他说:宁可挨饿,也不奉事日寇。同时他把过去与郑孝胥、陈曾寿、梁鸿志、黄浚等变节分子的来往信件和诗文悉数烧掉,以明心志。人们称赞其高尚的民族气节。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各省市,凡抗战期间不愿附逆之名人事迹上报,要给予表彰嘉奖。福州市政府送去表格,请他填写上交,他婉言谢绝。
  何振岱诗文名扬遐迩,拜他为师的弟子甚多。有男、有女、有军人、有方丈。人们皆以能入何门为荣。他的书房楹联:“定无后悔惟勤学,各有前因莫羡人”以自擎。一生安平勤学,靠教书和卖文为生,1952年2月逝世,享年86岁。
  何振岱著述甚多,主要有《觉庐诗草》七卷,《我春室文集》四卷,《榕南梦影录》二卷、《心自在斋诗集》和《我春室诗集》各一卷,《寿春社词抄》八卷,以及上述的《西湖志》24卷传世。尚有《易学录》、《明诗话》、《词话》和《笔记》等未出版。
  
 浏览:824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8/9/28 8:26:09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曾晶何振岱的“十三太保”端砚(收藏于2009/3/4 20:38:49
◎ 鲍国忠何振岱及其后人(收藏于2008/10/15 16:41:51
佚名何振岱:文史名家(收藏于2008/9/28 8:26:0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 鲍国忠何振岱及其后人(访问2431次)
佚名何振岱:文史名家(访问825次)
曾晶何振岱的“十三太保”端砚(访问656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何敦誠之子文选评论(评论于2009/3/16 13:23:48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