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德法院院长梁建平为党分忧为民解难,在办理新破产法实施后广东最大的省属国企破产案中殉职
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08年07月19日 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陈球;林晔晗 他走了!走得那么匆忙,那么突然! 今年6月7日,年仅47岁的英德市法院院长梁建平连桌上摊开的案卷都没来得及收起,连办案的电脑都没来得及关掉,连端午节的粽子都没来得及吃上一口,就倒在了法院门口,倒在了离药店仅仅只有20多米的路边! 三天后,英德市委市政府专门报请上级批准,四套班子成员全部到场肃立默哀,破格为这位普普通通的基层法院院长,举行了英德建市以来最高规格的追悼会。 近三百名群众闻讯自发赶到殡仪馆为他送行,当地一些与他素无交往的基层人大代表,纷纷自发送上花圈,素不相识的上百名破产再生企业职工,含着泪水向他的遗体三鞠躬。 6月30日,广东省高院党组作出决定,给梁建平追记个人一等功。 “方便群众的事,再难也要办” 穷法院有着全省最先进的信息化网络 梁建平是2003年初异地交流到广东省英德市法院当院长的。英德地处粤北经济欠发达地区,总面积达5671平方公里,是广东面积最大的县级市。梁建平到任时,法院只有4台电脑、5辆车。下属8个法庭由于交通不便,与法院联系只能靠电话和步行。老百姓打官司领个传票补充点材料,都要跑上几十公里甚至一百多公里山路。 上任4个月,梁建平就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要在全院仅有4台电脑的基础上搞信息化建设,用现代高科技手段便民利民!网络公司报价却把他吓了一跳:不算硬件,130万元!法院1987年建办公楼欠的钱都还有400多万元没还,到哪去找这130万元? 梁建平没有退缩,他在全院干警大会上说:“经济可以暂时欠发达,人民不能时刻欠满意。人民法院的公平公正便民利民,不能与经济是否发达划等号。方便群众的事,再难也要办!”别的单位更新电脑,梁建平上门作揖:“旧的卖给我!”电脑公司低价清理库存,梁建平闻讯立马赶到。 一年后,县城机关的人都叫梁建平是收废品的“收买佬”;梁建平接网线水晶头的水平,可以媲美电脑公司专业人员,法院也建成了连接全县所有基层法庭126台电脑的信息化内部局域网。现在群众到任何一个法庭,只要输入案号或者当事人名字就可以查询到案件审理和执行情况、调阅裁判文书。而且实现了异地立案、异地申请执行、庭审现场全程录象、网内案卷交流调阅等强大的网络功能,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甚至深圳特区的法院,都先后前来学习取经。财务结算,加上硬件却一共不到30万元! “一个人一辈子可能就打一次官司,不能因为这一次就一辈子对法院不服气” 换届选举法院院长他全票当选 梁建平任职5年,每次接待上访,从来不会坐在办公桌后面,都一定会倒上一杯热茶,一定会和当事人并肩坐在沙发上,边喝茶边谈。 有一次,一位50多岁的湖南籍外来工因工伤赔偿纠纷上访,谈了一个多小时都不肯离开,办公室的人趁着梁建平上洗手间的空当,连劝带赶把这个外来工给弄出了法院。梁建平回来一看发火了:“赶快给我请回来!”他深情地说:“一个人一辈子可能就打一次官司,不能因为这一次就一辈子对法院不服气,对政府不满意!”这名外来工被请回来后,梁建平拉住他的手连连道歉:“老乡啊,实在对不起啦!对不起啦!”半个多小时后这位外来工离开法院时说:“就冲法院这份真诚,就冲院长的为人,我知道我的官司不会输,就是输了我也没有怨言!” 英德市人民医院院长是梁建平的生前好友,又是同乡,十分了解梁建平的病情,曾经多次提醒说:“老梁啊,哮喘病最怕劳累过度,病情突发时大概只有20分钟左右的抢救时间,相当于身上捆了个‘定时炸弹’,你可要小心啊!”今年5月份,医院院长2次联系好广州珠江医院的专家,要梁建平去检查一下,但他都没去成。梁建平动情地说:“忙过这阵子再说吧。我知道我一发病很危险,但我手头的南华破产案刚刚展开,这个案子关系大局,关系稳定,市委市政府在等着我,几千名下岗职工在盼着我,我不能让他们失望!” 就是为党分忧的不懈追求,赢来了人民满意,赢来了组织的高度评价。近三年来,案件审判和执结率年年达到97%以上,二审发回重审率在10%以下,民商事案件调撤率保持在45%以上,在全市法院系统中始终名列前茅。2007年底,英德市人大换届选举法院院长,已经任职四年的梁建平全票当选。人大代表用神圣的选票,评价了一位法院院长。 “为党分忧,为民解难,服务大局,法院义不容辞” 到任仅三年法院就成了社会稳定的“定海神针” 梁建平到任仅仅三年,英德法院就在他的带领下,“破产不破生产力,尽最大努力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先后受理并成功审结了马口水泥厂、英东糖厂、浛洸糖厂、大镇水泥厂等一批大中型国有企业破产案,妥善处理涉案标的五亿多元,解决了几千名下岗工人的拖欠工资、社会保险费问题,化解了大量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时任英德市委书记许国就称赞说:“法院每办一个破产案,就相当于为英德成功引进了一个大中型企业。法院是我们社会稳定的一根‘定海神针’!” 现任市委领导也不会忘记:梁建平在生命旅途上最后承办的广东南华水泥有限公司破产案,更是法院这根“定海神针”最耀眼的一次闪光。 南华公司有2500多名职工,曾经是英德市的头号纳税大户。1995年起年年亏损,2006年9月停产。到2007年9月,公司账面资产4.38亿元,负债总额却达5.37亿元,同时还拖欠职工工资、社保、医保等9840多万元。立案预审法官去南华公司了解情况,因巨额债务早已停电的办公楼一片漆黑,臭气熏天,公司账上只有4000多元钱。几千名职工和退休人员不断上访,甚至多次放言要拦堵穿越厂区的京广铁路,给英德的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压力。 通过破产清算程序及时退出市场,是解决职工和债权人问题,让南华公司重现生机的唯一途径。英德市委市政府,把希望的目光再次投向了法院,并向上级法院建议,按照属地管辖原则,指定英德法院办理此案。 接不接这个案子?梁建平周围一片反对声。反对的理由十分充足:南华破产案数额巨大,是新破产法实施后广东最大的省属国有企业破产案,按规定应该由中级以上法院审理,作为最基层的英德法院,不接,谁也无法指责。接了,法院可能从此不得安宁,也许十年之后都会有南华员工到法院上访。 谁知梁建平毫不犹豫地接下了案子,并经上级法院批准,亲自担任了南华破产案的审判长。他在院党组会上说:“为党分忧,为民解难,服务大局,法院义不容辞。我们不但要接,还要办好,办成精品案!” “等南华破产职工都重新上岗了,我们一起休息” 生前办理破产案近万职工家属“零上访” 2008年6月7日,端午节前一天,星期六。梁建平因爱人出差,只和80多岁的老母亲在家。大约中午1点50分,他跟母亲说“我去趟办公室”,然后就下楼了。他家到法院只要5分钟,他常常这样突然要去办公室。谁知这一去,却永远没有回来。 20分钟后,巡警在法院大门边上发现了倒在地上的梁建平,立即将他送到医院抢救。下午3点多钟,英德四套班子的领导都赶到了急救室。在广州开会的英德市市长,更是半个小时一个电话询问进展,并要求医院不惜代价全力抢救。4点钟,102个人的法院有70多人赶到了医院,不少人哭着轻轻念叨:“梁院长,挺住!梁院长,你要挺住啊!”但是,梁建平再也没有回答,再也没有挺住。 晚上10点,人们回到法院,回到梁建平家里,发现他家里的电脑还开着,桌上还摊着南华破产案的案卷;办公室的电脑也开着,显示的页面是南华破产案清算组的电子邮件。 这时候,人们才知道,梁建平早就患有严重的哮喘病,但为了把每一个案子都办成铁案,办成精品案,他照样玩命工作。他反复叮嘱见过他发病的法院纪检组长陈金锡、法警大队副大队长林秀贤说:“法院还有这么多的事要我做,要有第三个人知道我的病,我们的交情就算完了!” 民二庭副庭长赖伟忠也十分后悔:在梁建平承办南华破产案的短短100天里,梁建平亲自主持召开的资产清算、债权债务、合议庭合议等各种会议就有30次,其中4次开到凌晨1点多钟。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前一天,梁建平通宵没睡,光是提供给债权人的资料就有厚厚一袋子。会议结束时,大家看梁建平头上冒虚汗,就劝他第二天休息休息。梁建平强打精神笑笑说:“等南华破产职工都重新上岗了,我们一起休息吧!”谁知道,他却没有等到这一天。 南华公司老总涂善堂告诉记者:公司2500多名职工8000多名家属,原先天天有人上访,在梁建平办案的100天里,竟然没有一个人上访!6月23日,按照梁建平生前的安排,进入破产程序后的南华公司第二次给职工发放生活费,一些拿到钱的老职工痛哭失声:“公司停产一年多没发钱,进入破产程序后一百多天就发了两次钱,你却连第一次端午节放假的粽子都没有吃上。梁院长,你是让南华破产案给累死的啊!” 梁建平走了!捏着空空的药瓶,睁着大大的双眼,带着满脸的疲惫,带着未了的心愿走了!但他却留下了一个法院院长、一个共产党员、一个人民公仆的最高追求—— 为党分忧,人民满意! |
原文2008年07月19日 发表于南方日报新闻 浏览:567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