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喀 喇 沁 亲 王 府
1、喀喇沁部历史沿革简述 据史料记载,喀喇沁王的远祖是成吉思汗的功臣者勒蔑,属兀良哈氏,成吉思汗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者勒蔑的儿子吉伯格,享有“塔布囊”(附马)的称号,到了元朝,塔布囊吉伯特的后裔封契丹大宁之地,赐“诺颜”号,名其部曰“喀喇沁”。 天聪二年(1628年)者勒蔑第十四代孙苏布地率喀喇沁部,随清军攻锦州,破长破,为清军入关立下汉马功劳,天聪九年(1635年)苏布地子固鲁思其布授扎萨克后历经十二代,十四袭至贡桑诺尔布子笃多博,康熙十八年(1629年),清朝政府为了笼络蒙古王公,特从国库拔银两在王爷府镇所在地大兴土木,依照北京故宫的格局兴建喀喇沁亲王府。 2、王府的历史旧貌简述 喀喇沁王府原占地130余亩,房屋400余间,前后共五进院落,主体建筑分大堂、二堂、仪门、大厅和承庆楼,贯穿于南北中轴线上。东西两侧是跨院。跨院内建若干小四合院,一重重四合院由道道垂花门相通。两侧为政治活动、宗教祭祀场所,建有庙宇、祠堂、客厅、议事厅、书斋、练武场。东侧为生活住宅区,有戏楼、王爷和福晋的卧室、仓库、膳房。王府所有房屋均为磨砖对缝,筒瓦盖顶。 后花园依山而建,仿北京苑林式。花园内十一座院落,一百三十七间房舍,有老爷祠、马王殿、土地祠。建有五座凉亭、三座低栏平桥,人工堆筑假山一座。山上修有神仙洞,山顶建亭一座,供登亭远眺,观王府整个宏伟建筑。 王府门前九棵古榆,上长绿冬青,结满红豆。门前广场上立十三座敖包,附近建有福会寺、生乐寺、龙兴寺、文慧寺、善通寺、咸英寺、延庞寺,香火不断,昼夜缭绕。 喀喇沁亲王府虽然经历了近三百年的风雨侵蚀,但主体建筑尚存,是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解放后经政府儿次修缮,现占地30余亩,大堂、二堂、仪门、大厅和承庆楼等200余间房屋仍保存完好。院内苍松古柏,幽雅恬静,楼阁殿堂,相映成辉,一条长流不息的锡伯河水在王府门前潺潺流过。 3、发生在王府内外的重大历史事件 喀喇沁第十二位王贡桑诺尔布在任期间,致力改革,以求振作,在改革税收办法,整顿财政,遣散梨园子弟,摒弃王府奢靡风气,改革吏制,限制蒙古人当喇嘛等举措的同时,开展内蒙古地区的“五个第一”;第一学堂。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办起了“崇正学堂”;第一个办女学堂:光绪三十年夏,贡王至日本参观考察,回来后,随即创办了毓正女学堂和守正武学堂,并请日本女子教师河源操子来任教;第一个办报纸:贡王通过学习考察创办了内蒙古最早的石版印刷的报纸“婴报”;第一办邮电:贡王亲自指挥放树架线开通了喀喇沁旗至围场的电话线路,并用快马传递信件;第一个派留学生:贡王从崇正学堂、毓正学堂和守正学堂,先后抽大批骨干到日本和国内保定、天津、北京、上海等城市求学深造。清王朝覆亡后,袁世凯政府摄于贡桑诺尔布的声户,严令他进京就任蒙藏事务总裁,加亲王衔,但他并未因旧王朝的显贵而自甘自弃,而是在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帮助下,参与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筹建工作,并且与黄兴等人被选为国民党中执委党委。 |
浏览:1050 |
| ||
| ||
新增文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