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记模范女护理员罗克贤 在我珍藏的一本抗美援朝的日记本的扉页上有一段题词常使我感动、振奋,也让我记起题词者的形象和模范事迹,题词照录如下: “亲爱的邰杰同志: 我们是新中国的妇女,今天我们走上了这个光荣的斗争中,实在是太光荣了!同志,为了我们祖国更幸福的明天,我们共同努力吧!二次归国代表 罗克贤 一九五二年九月一日” 罗克贤,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一分部某野战医院的模范护理员。我和她的相识,是在一次“志原军归国代表报告会”上,她操着湖南口音介绍了她的模范事迹和归国代表在祖国受到的热情接待和隆重欢迎。会后,她又跟我们第三野战医院的女同志们进行了座谈,并在我的日记本上题词留念。 从外表看,罗克贤长得娇小而单薄,个子不高,军装穿在她身上不太合体,更显得她腿短而个子矮小。她梳着齐耳的短发,戴着志愿军军帽,老远看像个小男孩儿。虽然经过战火的锻炼和洗礼,但说起话来慢声细语,显得文弱、单纯,她笑起来两腮现出酒窝儿,特别可爱。从她文静、瘦弱的外表你难以想象她会有惊人的壮举。 小罗参军前是湖南某地的中学生,像一般女孩子一样,她特爱干净而又害怕血污。可她参军后却被分配在医院工作,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她在某野战医院护理班担任护理员兼护理班长。战地医院的护理工作,照护的多是不能行动的伤员,不仅要给伤病员喂饭、喂水、喂药,还要端屎倒尿,清洗血迹斑斑的绷带纱布。脏和累是不言而喻的,数九寒天,在冰水中洗涮,双手冻得又红又肿。一天天下去,她手背上起了水泡、出现了冻疮,可她并不在意,总会说:“只要阶级兄弟养好伤能重上前线,我自己累点苦点又算什么!” 由于敌机的狂轰滥炸,野战医院接受伤员一般都在夜间。半夜或凌晨,只要运送伤员的汽车一到,接送的医护人员、担架队员都像进入战斗一样抬的抬,背的背,将伤员送进防空洞内,进行抢救或包扎处理。有时,重伤员多,担架队员不足,罗克贤会以她瘦小的身躯,支撑起一百多斤重的担架的一端。有一次,一个伤员看到抬他的竟是一个个子矮小的瘦瘦的女同志,感动得掉下眼泪并说“我要下担架自己走,她太瘦小了,会累坏她的!”可小罗却像哄小弟弟那样对伤员说:“ 同志,别动啊!动弹伤口会疼的。你放心,我抬得动,摔不了。”朴素无华的语言,金子般赤诚的心,她得到了伤病员的普遍赞誉,被称为伤病员的“好保姆”。 偶尔也会碰到极个别觉悟不高的伤员,他们恃伤居功,自以为流血负伤了就是“英雄”,甚至说什么“老子为革命流血受伤,你们应该照顾好。”一时护理员动作不敏捷,或者伤员的伤口疼痛,也有大声骂娘的。在这种情况下,罗克贤就像做错了事不知所措的孩子,她总是道歉似的说:“对不起,好战友,您哪儿不舒服?您需要什么?别上火着急呀!那对养伤不利啊!我马上给你办…….”一席安慰的话语,滋润着受伤者的心田,人心都是肉长的,对一个年纪轻轻,笑容可掬的女同志发牢骚讲怪话算什么英雄好汉!因此,矛盾也就化解了。 小罗耐心、细致、周到的护理,得到了广大伤病员的好评,口头表扬很普遍,给医院领导写信为她请功者也不在少数。她的血型是“O”型,先后为伤员献过500CC的鲜血,挽救了两个重伤员的性命。尤其在第四次战役时,医院病房遭到数架敌机的扫射轰炸,罗克贤为了抢救伤病员,奋不顾身,多次冲进浓烟烈火中,用她娇小瘦弱的身躯,连续背出五个伤员,直到她自己精疲力竭,昏厥在浓烟中,又被战友们抢救出来。 罗克贤因出色的护理工作和英勇抢救伤员而荣立二等功,1952年又被选为志愿军第二次归国代表,在祖国首都北京,光荣地受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敬爱的周总理的接见。当我跟罗克贤同志握手时,她自豪地对我说:“邰杰同志,我的手被毛主席和周总理握过,你再好好地握一握这双手,这是我们志愿军女战士的光荣!”我使劲攥住她的手,握了又握,舍不得放开,我真的从握手中得到了鼓舞和力量,感到热血沸腾。 跟罗克贤同志在报告会和座谈会上认识并了解她的模范事迹后,很快我们都回到自己的战斗岗位各忙自己的工作了,以后也没有通信联系。罗克贤同志后来怎么样,她现在又如何?我是“人事两茫茫”。但我深信不疑地是,如果她没有在朝鲜战场上光荣牺牲,她定会在幸福的今天为祖国更幸福的明天而不懈奋斗着。 祝福你,我敬佩的罗克贤同志。 八、与祖国人民通信的故事 自从1951年4月魏巍的朝鲜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发表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就被祖国人民誉为“最可爱的人”。这称号,这赞誉,给抗美援朝前线浴血奋战的广大指战员多么大的鼓舞和力量啊!此后,祖国人民写的大批慰问信和广大少先队员献给志愿军叔叔的红领巾陆续送到了前线,送到了战士们的手中。我当时工作的志愿军野战医院也收到了许多写着“最可爱的人收”的信件和少先队员的红领巾。 啊,祖国人民那一封封来信,有的字体娟秀,有的刚劲有力,还有祖国花朵那幼稚的童体。书信表达了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和尊敬,寄托着祖国人民的深情和厚望,也带来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泥土芳香。杜甫诗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抗美援朝硝烟迷漫血与火的战场,祖国人民写来的慰问信远远超过万金的价值啊! 我这个文化教员忙着把慰问信和红领巾分发给护士排、护理班、担架队、炊事班,我还给炊事员、担架队员分别读了几封热情洋溢的慰问信,大家工作战斗热情更加高涨。医院的政委在会上号召给祖国人民写回信,报告胜利消息,感谢祖国人民的支援。说实话,由于战事的频繁,战地条件艰苦,有许多志愿军战士不会写信,加上来信的数量多,我们不能给来信者一一作复,实在有愧。我是阅读祖国人民来信最多的,大约读了一百多封来信,受到深刻教育,得到巨大鼓舞,我还写过很多封回信,是我们野战医院里给祖国人民写回信最多的一位。 在跟祖国人民通信的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有趣的故事。护士排排长李联英同志是北京人,他从许多来信中找到首都北京一位少先队员的来信,按地址写了一封回信。不久,就接到了那位红领巾的来信,开头的称呼是:“最可爱的李联英大姐姐,你好!”李排长一打开信就笑得前仰后合,大家都丈二和尚似的。原来李排长在回信时没有说明自己的性别,结尾署名“李联英”,单位是志愿军第三野战医院。祖国北京的那位小朋友根据名字和医院推断出李联英是“可爱的大姐”。从此,我们就常戏称李排长为“李大姐”。后来,李联英又写信给那个可爱的小弟弟做了订正,风趣地写道:“我不是你的大姐姐,我是你的长着小胡子的大哥哥!”这大哥哥和小弟弟通信直到志愿军归国。 说来也巧,因名字而产生的误会在我和祖国人民的通信中竟也发生了。我的故乡在河南,我在大堆的慰问信中好不容易找到我的故乡河南商丘师范学院中文系一位叫“何凤彩”的同学来信,字迹看起来也无阳刚之气。根据“凤彩”这个名字我推想该是一位秀气可爱的女大学生,我这个志愿军女兵就给想象中的“她”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回信,天头我称呼“何凤彩同学”,这样不致冒昧。信中报告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胜利消息和我们的战斗生活。最后一段我是这样写的:“解放了,新中国建立了,我们妇女才翻了身,我们能跟男同志一样施展我们的才华,为革命事业贡献我们的力量!我今年十九岁了,你可能是我的大姐姐或者小妹妹,让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发出我们的光和热吧!”过了一段时间,我就收到了何凤彩的来信,一手潇洒的毛笔行书,写了五、六页之多。信中说,我的信(“最可爱的人”的信)在河南商丘师范学院引起了轰动效应,黑板报转载,广播站连续广播,同学们传阅。从何凤彩来信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欣喜与自豪的感情,这使我也倍受鼓舞。可读到最后,我禁不住哑然失笑了。信的结尾写道:“我不是你的大姐姐,也不是你的小妹妹,而是你的大哥哥。我高中毕业后在小学当了老师,于去年考进师范学院中文系深造。最后请接受你故乡的大哥哥最崇高的敬意!”啊哈,多有意思!我竟和一个少先队员犯了同样的错误。原来名字叫“英”、叫“凤彩”的并不都是女性。这一段因名字而产生的误会,跟祖国人民通信的故事,给我们的战地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至今回忆起来还饶有兴味。 |
浏览:789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