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

峥嵘岁月2

邰杰(此篇较长)

  
    三、夜行军散记
    志愿军赴朝参战3个多月了,打了好几个大战役,我军向南推进很快,我们文工团小分队出国后一直在追赶着部队向南挺进。由于敌机的狂轰滥炸低飞扫射,白天我们只好隐蔽在山林中,天擦黑后才上路赶往前线。女文工团员们将行装减到最轻,不然就赶不上部队前进的步伐,要掉队。我们几个女兵除了身穿的棉军装,身上只背了一件棉大衣、干粮袋和碗筷牙具。棉大衣是宿营时当棉被盖的。朝鲜的冬天很寒冷,一件棉军大衣盖在身上顾头顾不了脚,于是我们想办法先扎上棉大衣的两只袖子,将双脚伸进袖里,然后再盖上大衣。当然只能穿着军衣睡,一则可随时行动,二来也暖和些。
    1951年,一个月黑之夜,我们从平壤附近祥原村出发,又开始了一夜的艰苦行军,山头、公路两旁田野里白雪茫茫,可道路上的积雪已被汽车和行军队伍及民兵担架队伍踩成一片泥泞。为了防空,我们都得伪装,那时志愿军没有迷彩服,因为道路两旁白雪皑皑,于是将棉大衣反穿着(大衣里子是白棉布的)或身披白床单,头上包着白毛巾。这白色行头跟公路旁的雪地可以融合,一旦敌机在头顶上空盘旋骚扰,我们可以扒在雪地上“隐蔽”。
    夜行军时最憎恶的就是敌人夜航机的捣乱,这种飞机一般不投弹,但它总在你头顶上空嗡嗡地盘旋,给我们的汔车兵和行军战士带来很大心理压力。尤其是汽车兵,一听到山顶上防空哨鸣枪报警,就得关上车灯,摸黑开车。朝鲜北部崎岖的山间公路,弯曲而狭窄,一不小心就会撞车或翻进沟壑,造成生命和财物的巨大损失。汽车兵们恨透了这种夜航机,叫它“黑寡妇”,意思是“哼哼唧唧”“嗡嗡作响像寡妇夜间的哭泣声”。
    另一影响夜行军及夜间运输的就是照明弹了。美帝国主义仗着空中优势,以势吓人,在公路要道投下照明弹,这些照明弹都挂在降落伞上,能在空中停留很长时间。照明弹挂在天空,地上像白天一样亮,汽车、行军部队均暴露无遗。我们这些女兵,一看到照明弹,初时新鲜好奇,但又担心美军飞机空袭时发现目标,有时竟不敢前进了。可是我们那些每天跟敌机斗勇斗智的钢铁运输线上的汽车兵,却勇敢而机智。看到曳光弹他们会幽默而风趣地大喊着:“美国佬给我们点上天灯了,同志们,加油快开吧,”于是他们踩紧油门,在亮堂堂的曳光弹的照明下飞速行驶。抗美援朝战争可真锻炼了我们志愿军汽车兵,是他们的勇敢、智慧、不怕流血牺牲才保证了前线的供应,才形成了一道炸不断打不烂的钢铁运输线。我曾听到一位年轻的汽车兵说:“回到祖国我可以闭着眼睛在大马路上开车!”这话一点也不是吹牛,因为在朝鲜战场上我们的汽车兵夜间经常不开车灯,摸黑行驶在北朝鲜崎岖、狭窄而又弹坑累累的盘山公路上。
    再看我们这支开11号车(两条腿走路)行进的文艺兵行列,有几个被别人用棍子或毛巾牵着走路的,原来,入朝几个月来,因青菜蒉乏,缺少维生素A,他们得了夜盲症(维A缺乏症)。白天眼睛好好的,可到了夜间就成了“睁眼瞎”,只好让别人牵着行军了。走着走着,忽又听到“咕咚”一声,唉呀,又是谁摔倒了!我想,准是那个载着800度近视眼镜由燕京大学参军的乔森,他在夜行军中摔过好几次了,两副眼镜都缺腿儿了,他用线绳穿着挂在耳朵上,那副怪模样挺可笑,又可爱。但这次摔倒的不是乔森,而是文工团的小鬼王学艺,他14岁就参军了,现在才16岁,他到文工团后我们团长给他起个“学艺”的名字。他有非凡的本事,就是能在行军走路时睡觉,尤其夜行军,走着走着他就睡着了,等到后边的同志撞到他的后背上,他才如梦初醒般急步赶上队伍。这次因为天黑竟被后边的同志撞了大跟头儿,摔得“咕咚”响。再看我自己,真有些惨不忍睹,双脚多了几门大“炮”(走路磨出的水泡),疼痛钻心,每次脚落地时那种痛苦劲儿不可名状,我一瘸一拐地艰难行进。黄湘棣像大姐一样关照我,有时还搀扶我,男文工团员张克文还将我的干粮袋牙具袋拿去放到他肩上,以减轻我的负担。我感动着,也咬牙坚持着,在同志们的关爱和帮助下我始终没有影响队伍的前进速度。
    队伍一路跋涉向前,东方渐露鱼肚白,又一个黑夜即将过去,我们又迎来一个黎明,我们的心底一片光明。找到一处山林,可以隐蔽防空,休息睡眠,准备明天的夜行军。当时我曾经想过,哪怕我们日行800里,也比夜行50里好。殊不知,我们黑夜里在泥泞不堪、弹坑累累、随时有飞机轰炸、扫射的危险情况下的艰难跋涉,正是为了祖国人民能在灿烂阳光下悠闲散步;我们黑夜里的搏斗,正是为了迎接祖国光辉灿烂的明天。
    四、“3.8”线上的“3.8”节
     新中国成立后,劳动妇女才有了自己的节日,这就是“3.8”国际劳动妇女节。自1950年至2000年今天,我已度过了50次“3.8”节了,但至今仍铭记不忘的是1951年在抗美援朝前线"38"线附近过的一个不同寻常的“3.8”节。
     1951年2—3月份,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紧密配合、并肩作战、攻势凌厉,经过四次战役,一度打过了“3 .8”线(南北朝鲜分界线)。当时,我是志愿军四十军政治部文工团的团员,3月初,我们文工团前方区队紧跟大部队,也到达了“3. 8”线附近。3月7日晚,仍是照例的夜行军,凌晨3点多钟,到达预定的宿营地。我们8名女文工团员,虽然经过了战争的考验,但夜行军的苦与累仍使我们精疲力竭,又困又乏。在一个尚有数间农舍幸存的村子里,看不到一个朝鲜老乡,因敌机的狂轰滥炸老百姓都上山防空了。但在牛棚里还栓住一头牛,说明它的主人还时常回来,但今天村子里却不见人影。在离前线这么近的地方,竟然不露天宿营,别提我们多高兴了。虽然只能睡两三个小时,天亮以后就要上山隐蔽。我们8个女同志在一间房子的炕上横七竖八,倒头就睡。队长为我们烧好洗脚水,可怎么也叫不起我们。吃炒面、喝水、洗脚、统统见鬼去吧,美美地睡上一觉,才是身体最迫切的第一需要。
    3月8日天刚亮,大约6时许,队长千呼万唤把我们一个一个叫醒,并说快吃些东西上山防空,太晚了容易暴露目标。我们胡乱吃些自带的炒面,但不是就雪,而是队长用朝鲜老乡家的饭锅烧的开水冲的炒面糊糊。饭后,队长就带着我们一行上山了。“3.8”线附近,已没有朝鲜北半部那样树木茂密的大山了,山坡上树极少,几乎是秃山。幸而山上还有前方战士经过时挖的防空掩体,防弹洞和小型防空洞。文工团员们三三两两分散开,在防空洞里一边隐蔽一边开始了各自的工作:有的创作歌曲,有的编写歌词,有的练习乐器,为慰问演出和行军途中的宣传鼓动作准备。我和一位北京籍的男文工团员井树安同志合作写大鼓词,题目是《歌唱青年英雄曾南生》。这是我们从部队搜集来的战斗英雄事迹材料,说的是四川籍青年战士曾南生,在第四次战役中,只身跟敌人遭遇,他灵活地利用地形地物掩护自己,打几枪换一个地方,一人竟消灭了7、8个敌人。曾南生也患有夜盲症,但他凭着听力、凭着机智、勇敢,竟能突出敌人重围与战友会合。风烟滚滚我们也要歌唱这样的英雄人物。
    敌机不时在上空骚扰,在附近投弹扫射。可我们文工团员们在注意防空的同时仍坚持干着该干的工作。我在这一天的日记里是这样写的:“敌机的马达嗡嗡,怪声怪气震耳鸣,嗡嗡响声像苍蝇,原来它盘旋在我们头顶。咔咔咔轰隆隆连声响,扫射投弹耍威风。说威风它也不威风,同志们依然很镇静,她在构思他在写,没把敌机骚扰放心中,决不是麻痹和大意,只因有牢固的防空洞。”中午我们在防空洞里吃些压缩饼干,喝点军用水壶里的凉开水。又蜷缩着身子补了补睡眠,准备晚上的夜行军。
    傍晚时分,队长将我们全队文工团员集合起来,这时,他郑重地向我们宣布:今天是“3.8”国际劳动妇女节,他代表全队的男同志也代表党组织向我们八位女战友祝贺节日,并恭敬地给我们行了个军礼。队长还说,要想方设法给我们改善一下生活。他把这几十人的队伍又带回早晨临时宿营的村庄,想借用老乡家的锅烧些开水,冲些炒面。其实,想改善生活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当我们来到村旁,才看到昨晚我们暂住的民舍已被炸坏,牛棚里那头牛也成了炸弹下的牺牲品。我们队长灵机一动去看了看死牛的残骸,回来时他满面春风,哼着他家乡的东北小调:“东北那个风,刮呀!刮呀!刮晴天那个晴了天!”队长很快找到了一口未被炸坏的锅,又利索地用军刀割来几大块牛肉,为我们煮起牛肉来了。这一晚,对我们八个女同胞特别优待,每人分到了一块熟牛肉,男同志只能尝尝鲜。虽然这煮牛肉没加任何佐料和调味品,但我们吃着却觉得比任何佳肴都鲜美可口。这头牛虽是被炸死的,我们仍按志愿军的纪律,给这户朝鲜老乡留下了朝币和一封短信。
    夜幕降临,我们又踏上了征程。这一夜,我们八个女同志兴奋异常,一路行军,一路唱歌,在部队从我们身旁经过时,我们站在道边说快板,唱鼓词,宣传鼓动,指战员个个情绪饱满,斗志昂扬!我们心中充满欣慰和自豪。
    这“3.8”线上的“3.8”节,至今我记忆犹新,终生难忘。
 浏览:1043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2/2/11 16:32:06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英雄中外军事史上的奇迹(收藏于2002/10/2 1:01:41
王树增真正的中国人(收藏于2002/5/13 16:35:25
黄极润一个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老志愿军的回忆(收藏于2002/3/28 21:51:22
同人生為國魂,死是國殤──志愿軍頌(收藏于2002/3/20 23:19:08
am中国军史里的长津湖(收藏于2002/3/19 0:41:33
rim《朝鲜战争基本常识问答》(转)(收藏于2002/3/19 0:37:53
云岗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角色(收藏于2002/3/19 0:36:18
出尘一场伟大的战争(收藏于2002/3/19 0:35:13
徐泽荣朝鲜战争起源(收藏于2002/3/19 0:32:14
野史寻踪中国伟大抗美援朝战争的一些真相(收藏于2002/3/19 0:23:41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柯 原朝鲜战争纪事:小喇叭与冲锋号-美国大兵的最怕(访问14208次)
由四川省内江县提供四川省内江县的烈士名单(访问7304次)
同人生为国魂,死是国殇——志愿军颂(访问4589次)
野史寻踪中国伟大抗美援朝战争的一些真相(访问4179次)
徐泽荣朝鲜战争起源(访问3989次)
出尘一场伟大的战争(访问3071次)
云岗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角色(访问2878次)
am中国军史里的长津湖(访问2589次)
phy926朝鲜战争:三十八军万岁!(看完后想流泪)(访问2471次)
6抗美援朝中的上海战士(访问2424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7/21 15:06:34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6/16 19:32:17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5/22 19:19:39
啊啊啊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4/7 18:46:40
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4/7 17:53:00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