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天堂亲人网念馆

祭 母 文

兄弟姐妹九人 执笔 樊原成

  妈妈出生于一九二四年农历六月初五,二零零七年农历六月初十23点03分因病医治无效,享年大寿三度春秋。每当想起妈妈,我们的心都会隐隐作痛,母亲大人音容宛在,身影犹存。妈妈去世对我们兄弟姐妹造成的伤害,将是我们心口永远的伤痛。妈妈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是艰难困苦的一生。同时,也是倍受我们尊敬爱戴的一生,幸福的一生。由于妈妈一生所经历的历史跨度较大,在其前半生所经受的苦难是我们这些晚辈们难以想象的。
  妈妈生在旧社会,出生在宜阳县东部五公里处河下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受生活所迫妈妈小时候逃过荒、要过饭,在小小年纪就饱偿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妈妈出身贫寒,繁重的家庭劳动和饥饿时常伴随着她。小时候,家里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我们从未见过面的外公、外婆挑起他们年幼的子女,走上了逃荒、要饭这一伤心、落泪之旅。这一扁担挑起了家里的全部家当,这一出走走出了一家人太多的伤心和遗憾——外婆客死他乡,他(她)们的子女也因此倍受命运的捉弄。在洛河北逃荒、要饭期间,妈妈仅有十一、二岁,为了家里人的生计,妈妈被迫给人家当童养媳。多亏已经明白些事理的大哥多方阻拦,好言相劝其尚未懂事的妹妹,才使得母亲趁人家家人不备时偷偷逃跑,脱离苦海。为了躲避双方家人的视线和追赶,妈妈在小小年纪忘记了胆怯,强忍着饥饿在荒郊野外的窑洞里整整躲了二天。后来,在家里人的理解和默许下,他们收拾行囊——还是那一副扁担,唯一不同的是儿女们经过痛失亲人、悲欢离合的磨砺后慢慢长大了,成熟了许多。就这样,他们不忍心地撇下外婆,悄悄地离开了那个催人泪下,让他(她)们倍感伤心的流浪之地。可以看出,妈妈与同龄的农村孩子相比,过早地承担起了与她的年龄不相称的重担。
  和父亲结婚,妈妈走到比自己娘家还要偏远、贫穷、落后的山区,这其中自有缘由,有太多讲不出口的辛酸和苦水,这成为妈妈一辈子的痛。当时家里种着几十亩地,到樊村后,下地干农活、推磨、纺花、织布、照顾爷爷奶奶、生儿育女等等重责大任都落在妈妈瘦弱的肩上。几十年来,妈妈一直都默默劳作,任劳任怨;委曲求全,亲善邻里;勤俭持家,操劳家务;伺候老小,无怨无悔。全家人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是母亲最大的心愿,朴实而真切。妈妈一生高风亮节,德范乡里。在她老人家的言传身教下,我们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婆媳关系融洽、子女要强上进。我们家也因此多次被评为村级、乡级“五好家庭”。
  妈妈生长在动荡不安的旧中国,她和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一样,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造就了其勤劳善良、吃苦耐劳、无私助人、坚韧大度的品格和胸襟。尽管她没有上过学,不认识一个字,更谈不上有多少文化,但妈妈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活,懂得太多太多做人的道理:与人为善,与世无争,能理解人,能忍让人,能宽容人。在子女们的眼中母亲是一个可敬可爱,永远值得自己尊崇,值得自己一生学习仿效的好妈妈;在孙子辈眼中奶奶又是那样的和蔼可亲,是他(她)们永远的依靠和保护伞;在乡亲们的眼中妈妈又是个好邻居,好伙伴,推诚相见、推心置腹的诉说对象。
  我们的家乡坐落在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靠天吃饭,自然条件差。乡亲们的观念也相对落后,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母亲到樊村以后,别无选择地担负起了生儿育女的家庭重任。妈妈一生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辛勤抚育我们九个儿女长大成人,可以说是恩泽后世,功德无量。听姐姐、哥哥讲“在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们的家乡和全国一样都存在着严重的粮食短缺,全村人饮食失调、营养严重不足,大多数人开始出现浮肿。母亲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渐次又生下了我们姐弟三个”。他们还说“家里面吃的面粉、盖房子的积蓄都是妈妈和大姐们用石磨整天整夜的推出来的”。
  从我记事起,母亲主要的任务是纺花、织布、挑水、做饭、做衣服。在十冬腊月,天气异常寒冷,妈妈经常是给这个暖暖被窝,再给那个烤烤被子、暖暖脚。由于姊妹较多,能轮到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睡觉是一种天大的幸福。我在家排行倒数第二,尽管后来弟弟出生后我再也享受不到这种“最高待遇”,但我从小就离不开母亲,有一种很强的“恋母情结”。在儿时的记忆中,和姐姐们相比,对于天天能抱着妈妈的脚丫子睡觉感到无上的荣耀。小时候,每当夜深人静我经常是逼着、闹着让妈妈早一点睡觉。在我半夜睡醒的时候,又不见了妈妈,只听见“嗡、嗡、嗡”的纺花声,原来妈妈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又起床干活了,现在回想起来,这个声音是伴我长大的最熟悉不过的美妙“音乐”。
  她老人家每天都重复着这样的生活,没有星期天,也没有人为她代劳,简单枯燥的生活,常年累月的繁重劳动和呕心沥血使她心力交瘁。在我们的记忆中妈妈没有生过病,也没有喊过什么地方疼。妈妈,现在我们全都明白了,不是因为您的身体好,而是您不敢生病,害怕生病会使这个家颓然倒塌,有点头疼感冒就硬挺过去了。如今我们兄弟姐妹中有六个人离开了那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过上了相对富足的生活,虽然这是党的大政策使然,但没有您的辛勤劳作和教导,我们还会有今天吗?几十年来,我们一直都为我们有您这样的母亲而倍感骄傲和自豪。
  妈妈从发病到去世,仅仅一天的时间,无情的病魔就这样无端地夺走了她老人家的生命。村里人说“老太太一生养育这么多子女,即便是躺在病床上也不愁没有人伺候,可她老人家刚强了一辈子,到死也不愿再拖累别人”。妈妈,我们是多么想让您再拖累几年啊!?您的离去,使得这个安宁了几十年的家失去了重心;您的离去,使得这个异常团结的大家庭没有了凝聚力;您的离去,使得这个我们倍感亲切的家从此丧失了温暖。
  妈妈在世,我们每一个子女都是她手中放出去的一个风筝,不管你长了多大,也不管你跑的有多远,我们清楚我们的根在哪里,故乡成为我们朝思暮想、心中永远的牵挂。妈妈在该收线时收线,想收哪根线就收哪根线,我们自然会义无返顾地回到妈妈的身边;妈妈也会在该放手时就放手,因为她知道她的子女们有他(她)们自己的世界,有他(她)们自己的事业。现在放风筝的人累了,不愿意再放我们这些风筝了。掌舵的人走了,唠叨声、叮咛音想听也听不到了。我们兄弟姐妹们少了一丝牵挂,多了一点自由。从今往后,谁愿意怎么飞就怎么飞,谁愿意往哪里飞就往哪里飞。几天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这些大孩子们,我们这一群飘浮在空中、再也没有人牵引的风筝,在没有妈妈的日子里还能够相互照应、团结在一起吗?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几天来,家里面乱做一团,我们感觉大厦将倾。至此,我们才真正知道妈妈您在这个家庭的位置是多么的重要和不可替代。
  我16岁抛家外出求学,和母亲相聚的日子渐少,读大学时,离母亲就更远了。待分配时,母亲没有提出“让我到离她近一点的地方工作的要求”。你说妈妈没有想到吧,我想这不可能。我们兄弟姐妹天各一方,合少分多,很少有时间围绕在妈妈的膝下,让她老人家尽享天伦。或远或近,有的在天边,有的在眼前。或疲于工作,或忙于生计。以至于“常回家看看”成为我们的一种奢望。本来回老家看你、陪伴你是我等晚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但到了晚年,你却不顾年迈、体弱,四处奔波忙碌去关照你的子孙们,从樊村到常川,到县城,到洛阳,到西宁,就差去新疆了。这恐怕是妈妈唯一一个没有实现的愿望,成为妈妈一辈子的缺憾。最难得您老人家在晚年四次来西宁,我们可以说长续短,您也算是稍稍享点清福,一人独自漫步湟水花园,看看西宁市的夕阳照西山。好在一个半月前,在您生病住院期间我和姐姐专程前去探望,见到远方的儿女,你的病奇迹般地好了,我们仍然有说有笑再聊母女情,再续母子缘。这些美好的记忆仿佛就在昨天,现在每每想起这些往事,我们受伤的心灵多多少少能得到些慰藉。
  现在,妈妈一个人熟睡般地躺在那儿,就躺在我们的身边。近在咫尺却早已听不见我们撕心裂肺的哭喊,妈妈已经感觉不到她子女们的伤心和痛苦。几十年的情、几十年的恩,瞬间就变得阴阳相隔。一切都来得太突然,妈妈昨天还是好好的,今天就已经毫无知觉地躺在了病房里。更令我们痛心的是,在妈妈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没有都陪在她老人家的身边,妈妈只能和她身边的四个子女一起,承受着病痛的折磨与煎熬。我们真的无法想象,如果没有妈妈,世界将会是怎样?就在我们还没有想清楚、弄明白的时候,现实却残酷得令我们措手不及。我们感觉整个天都塌下来了,我们痛恨自己的粗心,我们痛恨自己的大意,我们痛恨自己的自私,我们兄弟姐妹在自责中、在极度痛苦中度过了那恶梦般的一七。
  妈妈,在农历六月初十,也就是在您刚刚过完八十三岁生日的第五天,早上送您去的医院,晚上您就撇下我们而去了。从那一刻起,分布在各地的子孙们归心似箭,想尽一切办法相继走上了回家的路。我们的亲朋好友们也在替我们伤心,一起下泪,为您的后事一直在奔波、忙碌、操心。您的亲人们能回来的都回来了,不能回来的脸上写满了万般的内疚与无奈;十二那天,我们相继赶到了家,九个子女重又围在了你的身边。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我们是哭着进的家门,我们在责怪你,我们在埋怨自己——尽管我们很清楚这些已经与事无补;十三那天,我们给你出了灵,亲戚朋友、街坊四邻开始陆续过来看你,祭奠你老人家的亡灵;十四那天,我们在万般无奈之下,违背您的“意愿”,违心地把您送到了火葬厂。我们兄弟姐妹在炉外心如刀绞,你在火炉中瞬间化做永恒;十五那一天,亲戚朋友们、街坊邻居们能来的都来了,他们想给您老人家送行。村委会还为妈妈您开了个追悼会,追忆您在和谐家庭、和谐樊村建设中所起的模范、带头作用,这在咱们老家,您也算是开了个先河。再后来,全家人披麻戴孝到三坟沟为您送葬。
  从地里回来后,见到姐姐们开始张罗着回家。起先是大姐走了,我不知道,也没有见着。她年纪也不小了,几天的折腾也着实累了,应该好好休息一下。紧接着是四姐走了,我见到的是她坐在手扶拖拉机上向我挥手的身影。回到家里,弟弟又讲到“妈妈不在了,准备把家里的座机给停掉,这部电话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几天来,所见、所思、所想一下子涌在心头:老人的后事办完了,自然是到该走的时候了。妈妈去世了,平时和妈妈联系的唯一纽带68978276也有可能打不通了。妈妈,您能理解、您能感应到我们当时的心情吗?后来当有人问起我准备什么时候动身的时候,我由感而发、不假思索地说等大家都走了也就是该我走的时候了。
  四姐回常川后方反应过来,都五十多岁的人了,第二天又哭闹着回到了樊村。妈妈,我们太想知道,几天来发生的这些事情您还能感应得到吗?您有没有发现我们始终是离不开您的?哪怕只是挪开小小的一步,我们便会心神不宁,茶饭不思,更别说是永远的离开。妈妈,儿女们的心将永远会和你在一起。在我们眼里,您可能只是世界的一部分;而在您的眼里,世界就是我们。妈妈,遗憾的是今生今世我们永远也走不进您的世界了,只是——没有了您,我们的世界还算完整吗?还能够完整吗?
  人生自古谁无憾,工作尽孝难两全。有的时候想,兄弟姐妹在老人跟前个个都负了责、尽了力、孝了敬,妈妈的心里自有一本帐,且事已至此,何必来追究这个的粗心,那个的失误,伤了兄弟姐妹的和气,自寻烦恼?的确是这样,但反过来讲,任何事情适时地总结一下也很有必要,就是想通过妈妈晚年的一些事情告诉我们的后代: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道德底线。老人不单单是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精神方面的赡养。老人跟前无小事,在对待老人的事情上要有孝心,要有耐心,日常生活中要细心、细心再细心,学会善待自己的老人。这是我们的妈妈在晚年给她的子女们又上的最后一课,全家人自当牢记;在对待老人的问题上,我们兄弟姐妹做的不好,全家人当引以为戒。
  妈妈永远地离我们远去了,成全了子女,只是,孤寂了她自己。妈妈的离去,使我们再也无法尽到儿女的孝心,但我们知道,日子还是得过下去,妈妈肯定会希望我们都好好地去生活。大家一味地想不通,沉寝在深深的自责与悲伤之中,肯定也是善良的妈妈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我们必须慢慢学会收拾自己的心情,一点一点地从悲痛中走出来。
  我们姊妹几个已经商定,在妈妈去世三周年的时候,大家会尽力回去,给妈妈上坟。希望我们的子孙们努力学习、成材,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勤于工作、上进,在各自的岗位上多出成绩,为家庭、为社会多做贡献。到时让老太君也看看,她的子孙们都已经长大,不必再牵挂,好好地在九泉之下安息。
  两个多月来,在母亲生病、住院期间,众多亲朋好友问寒问暖、前来探望,我们全家人不胜感激;七天来,在母亲大人病逝期间,众多街坊邻居、单位同事、同学朋友、同族乡亲、亲戚长辈前来祭奠、吊唁,我们全家人不胜感激;五天来,在办理家母后事期间,全村父老乡亲,各方领导在百忙之中、千里之外跑前忙后、忙里忙外,付出了心血和汗水,给我们提供了不少的关心和方便,我们全家人不胜感激!
  
原文2007年8月18日日 发表于青海省西宁市  浏览:2466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7/8/18 15:47:56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兄弟姐妹九人 执笔樊原成祭 母 文(收藏于2007/8/18 15:47:56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兄弟姐妹九人 执笔樊原成祭 母 文(访问2467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1/2/20 17:14:31
赠友数言(评论于2009/6/29 16:36:44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08/4/6 14:47:10
访客点评82507号文选(评论于2007/11/9 12:48:55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