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鲍叔牙,字宣子。春秋时期齐国襄公朝卿大夫鲍敬叔之子也,是襄公弟公子小白的老师,公元前685年,辅佐小白夺得王位,即齐桓公。后又荐举管仲为相,位在己上,共同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公元前651年(周襄王元年),管仲卒, 隰朋接管仲为相,任一月而卒,鲍叔牙接任为相。 成语有“管鲍之交”,其中蕴含的故事千古留芳,至今称道不衰。管仲,字夷吾,鲍叔牙自幼就与他是好朋友。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他们之间的真诚友谊牢不可破,与孙膑庞涓形成鲜明的对比。鲍叔牙为人忠诚,不计名利,清正廉洁,且嫉恶如仇。年青时,常和管仲一起到南阳做生意,分利时总让管仲多得,总认为管仲家贫,有意照顾他。传说他俩后来一同进京城赶考应试,在路上看到一根金条,俩人推让,谁也不愿取为己有,最后干脆让金子留在原地,让与别人拾取。岂料考罢回来路经此处,一看金条仍在,只不过被人从中断为两截。二人相视一笑:看来此金必该我二人得,不然人来人往的,怎不被别人拾去呢?据傳说,原来金条在此,别人看了是一条蛇,有一农人用锄头把蛇砍为两段。二人想,天赐金于地,当地百姓应受之,就分别将金赠与附近两个村庄。两村民深为感动,为纪念管鲍二人的让金美德,用此金在分金处盖了一座“管鲍分金亭”,作为永久的纪念。从那时起,受金的两个村庄分别改名管镇和鲍集。即今江苏盱眙县的管镇,泗洪县的鲍集。分金亭遗址在今泗洪县城内,可惜该亭毁于文革十年动乱中。但酒乡泗洪以分金亭作为商标的系列白酒,享誉海内外。 却说管鲍二人待榜文一下,双双得中,后来分别被选聘为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老师。二人相约,既为国君各辅一子,他年即位,非纠即白,至时我二人相互举荐。 襄公无德,私通鲁桓公夫人,鲁夫人乃襄公之妹。丑行败露,襄公又使人将鲁桓公杀死,平时杀人诛数不当,淫于妇人,数欺大臣。叔牙让小白进谏,襄公反而用脚踢他,叔牙知如不及早躲避恐怕就要大祸临头了。其他弟兄也恐祸及自身,也准备躲避。于是管仲奉公子纠逃匿于鲁国,因纠母是鲁女也;叔牙事公子小白逃匿于莒国,因莒国弱小,不敢不收留,莒国距齐国较近,急迫间旦日可达。后襄公激成众怒,在众叛亲离的处境中,果然被欲篡位的公孫无知杀死,无知自立为君。未及一月,无知又被不满其篡位行径的臣民杀死,要求齐大夫重新选立公子中当立者。公子小白青少年时代,对大夫高傒敬重爱戴,及无知被杀,高氏、国氏先私下通知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速回国当立其为君。”鲁国闻无知死,也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国,欲立其为君。又考虑到公子小白也会争立,乃使管仲领兵埋伏在公子小白归国的必由之路。待公子小白至此,暗箭射杀之。恰巧未中要害,射中了小白衣带钩,当时小白假装中箭倒地身亡,管仲误认为小白已死,使人驰报鲁国,鲁国乃从容送公子纠归齐。至齐境已闻公子小白已先他而入,被高傒立为君,即齐桓公。厡来小白中箭佯死,叔牙等人将其载入温輬车中驰行,国内已有高、国内应,得以先入为主。时在公元前685年。齐乃发兵拒鲁,秋天与鲁战于干旱时节的时水,即乐安界歧流,当时属齐境。鲁兵败走。齐国派使臣送一封书信与鲁,内中说:公子纠与齐君是兄弟,不忍亲自杀他,请鲁国把公子纠杀掉,召忽和管仲同事公子纠,是吾之仇人,请交还给齐,要把他们剁成肉酱才甘心。如鲁敢拒不照办,齐将围攻鲁国。鲁国害怕,遂将公子纠在笙渎地方杀掉了,召忽不甘受辱,以头撞柱自杀而死,追随公子纠去了。管仲自请鲁国把自己囚禁起来,他深信有鲍叔牙在,一定会救自己的。桓公一心要把管仲杀掉,以报一箭之仇。鲍叔牙谏齐桓公曰:“我有幸得以从君,君之居尊位,我没有什么可以给君增加光辉的,君如果将来重在治理齐国,即已现有的高傒与我就足够了,如果君想称霸诸侯,开拓疆土,非得管夷吾不可。有夷吾居国,将来国家必会兴旺发达,他是难得的人才,切不可失。”于是桓公听从了鲍叔牙的谏议,乃详细周密地安排了召管仲的方式方法,准备真心实意的用之。齐桓公派鲍叔牙为钦差大臣,前往鲁国接取管仲。鲁有谋臣告国君曰:“齐要管仲,将用之,于鲁不利,不如杀之,与其尸”。鲁君正在犹豫,鲍叔牙闻之,立即面见鲁侯,曰:“一定要把活着的管仲带回齐国,齐侯亲自处置方可泄恨,否则,齐鲁难免刀兵相见!”鲁侯害怕,叫鲍叔牙赶紧将管仲带走。鲍叔牙得鲁侯许诺,立即带管仲动身。管仲在囚车内,惟恐鲁侯反悔追来杀掉他,于是心生一计,编了一首歌儿让赶车的兵卒唱,不觉累且多赶路。果然鲁侯在谋臣的指点下反悔,派兵追赶,直追到齐境边没有追上才返回去。至此管仲方才放心,无性命之忧了。到齐境堂埠地方,鲍叔牙亲手给管仲解缚,后人在此处建造一个亭子,名夷吾亭,纪念鲍叔牙为管仲解缚之事。管仲斋菝之后,求见桓公,桓公厚礼以待,听从鲍叔牙的意见,任用管仲为相。 起初,齐桓公一心想让自己的老师鲍叔牙为相,鲍叔牙再三固辞,并苦口婆心地劝桓公用管仲,陈说自己在五个方面不如管仲:“一是宽大和善使百姓柔安不如也;二是治理国家不失根本不如也;三是以忠信同百姓结交不如也;四是制定礼仪为四方之法不如也;五是站立在军门击鼓使士兵增加勇气不如也”。一席话,才使桓公对管仲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同时也更加钦佩老师的胸襟开阔,光明磊落,唯才是举,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风亮节。因此,其后不论做出什么成就,赏管仲必先赏鲍叔牙,此是后话。 管仲为相后,桓公同时有鲍叔牙,隰朋,高傒辅佐,治理齐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强兵富国政策,终使齐国成为春秋时的五霸之首。 却说管仲在位四十余年,为齐国的繁荣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管仲卒后,隰朋接任一月,又卒。鲍叔牙在桓公的再三恳求之下,才答应出来接任宰相之职,但提出的条件是桓公必须罢黜易牙,竖刁,开方等奸佞小人。不几年,因桓公晚年昏瞶,渐渐又近易牙,竖刁,鲍叔牙郁愤气恼,疽发于背而亡。 公元前643年(周襄王8年),桓公又召易牙、竖刁(阿谀奉承之辈、奸佞小人),叔牙愤郁发病而死。 |
浏览:1914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