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二十世纪文艺界杰出中华女性__悼作家明星-艾霞
二十世纪文艺界杰出中华女性

重叠的悲剧 ---从艾霞之死到阮玲玉之死

弘石

  艾霞其人
  
  艾霞原名严以南,1912年生于天津。她早年曾随经商的父亲在北京居住,并就读于圣心女校。由于接受了五四新思想的影响,艾霞在少女时代就萌生了做一个“新女性”的向往。18岁那年,父亲生意失败,加之因恋爱问题而与家庭发生冲突,她终于离开北京来到上海独立谋生。艾霞爱好文学和戏剧,到上海后曾加入过田汉创办的“南国社”。不久,她又投身电影界,并逐渐显露出表演才华。从1932年开始的短短两年时间里,她参加了《脂粉市场》、《春蚕》、《丰年》等8部影片的拍摄。她扮演的角色尽管类型不尽相同,但都带有较鲜明的个性风采,其中尤以在《春蚕》中饰演荷花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拍片之余,艾霞也并未忘情于文学,经常在报刊上发表小说、诗歌、随感等各类作品。这使她与好友王莹一起共同享有“作家明星”之誉。在30年代初的影坛上,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女演员原本不多见,而像艾霞、王莹这样不仅能够执笔写作而且还能赢得文名者,就更少了。
  
   
  
  值得一提的是,艾霞曾于1933年主演过一部以揭露都市罪恶为主旨的影片《现代一女性》,而这部影片的剧本,正是由她自己根据一些亲历亲见编写的。作为一位有着多方面才华的女影星,艾霞不愿随俗沉浮。当年曾与艾霞同在明星影片公司供职的著名作家柯灵记述过这样一件事:一家报馆看到艾霞颇有演艺前途,想要选她做“电影皇后”(条件是支付报馆一笔钱)。这对于当时许多女演员来说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但艾霞却将它视为笑谈,置之不理。银幕上和银幕下的艺术才情,使艾霞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观众的喜爱。不少观众常常给她写信,而她也乐意写文章在刊物上热情作答。但是喜爱她的观众们哪里知道:在这鲜花和掌声的后面,艾霞的内心又经历着多少痛苦和辛酸!作为一位富有思想个性的知识女性,物欲横流的大都市生活和那个被她称作为“黑色的电影圈”的工作环境,离她的理想实在太远,她因而常常处于一种矛盾和苦闷之中。而作为一个弱女子,曾经有过爱的伤痛的她,更渴望能有一份真情来支撑自己的人生,然而事实上她得到的又是一枚苦果——在“爱”的名义下,她被人利用,终遭抛弃。不可解脱的现实迷惘加上精神折磨,使她身体渐感不支,终致绝望——1934年2月12日,在春节的欢庆声中,艾霞含恨吞下了致命的烟土。临终前,她以一首小诗向社会发出了最后的控诉:“今天又给我一个教训/到处全是欺骗/我现在抛弃一切/报恩我的良心”。
  
  艾霞的郁愤而死,给电影界带来了不小的震动。许多朋友和同仁在感到惋惜和哀痛的同时,也对这一悲剧事件背后的社会原因进行了深思。柯灵先生曾在《悼艾霞》一文中这样写道:“艾霞有理想、有热情、有勇气,她是能够倔强地生活的,却终于在桃符万户、旧岁更新的时节毁灭了自己……艾霞不是弱者,可是她终究不能不受摧残。她是现实矛盾和时代苦闷的牺牲品!她走到这条末路,是多少年来挣扎斗争的不幸结局。”但是,一些无聊的小报记者,却并不将艾霞之死看作是一个有才华的女艺术家的“挣扎斗争的不幸结局”,他们更愿意把这一悲剧事件张扬为一出“桃色新闻”,甚至极尽添油加醋、嬉笑调侃之能事。小报记者们的恶行,无疑更加激起了正义的人们的愤慨。从艾霞、韦明到阮玲玉,她们最后所选择的,不也是一种对正义的呼唤和对罪恶的抗争吗?
  
 浏览:1174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2/1/6 13:22:46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弘石重叠的悲剧 ---从艾霞之死到阮玲玉之死(收藏于2002/1/6 13:22:46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弘石重叠的悲剧 ---从艾霞之死到阮玲玉之死(访问1175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