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宁林园__于肇华纪念馆
宁林园

特刊:悼念于肇华先生


  
  悼念于肇华先生
  
  
   我们敬爱的于肇华老师2022年8月5日凌晨1:07分因病医治无效仙逝,享年89岁。
  
   于肇华老师1934年9月13日生于上海市。1954年南京林学院毕业后,统一分配参加革命工作。1954年至1959年,在林业部中国林业出版社任编辑。1959年至1962年,在黑龙江呼玛林业管理局秘书处任干部。1962年至1984年,历任黑龙江松花江林业局、苇河林业局第一中学、第二中学、教师进修学校、林业工会任教师、教研组长、副主任,牡丹江林校松花江分校任副校长、校长。1984年至1993年,任林业部宁波林业学校副校长、南京林校校长、南京林业干部学校校长、林业部中等专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职务。
  
   于肇华老师1949年10月加入共青团。198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特级教师(荣誉)职称。1987年被聘为林业部中等林业专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具有社会林业学、现代汉语语法、普通教育学、美育知识等特长和爱好,曾担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中国林学会林业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林学会江苏省学会副理事长,林业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
  
   于肇华老师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他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炽热的爱和满腔的心血全部倾注在教育事业上,以他一生的实践,谱写了一首忠诚教育事业的壮丽诗篇。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是教师的楷模,是一代师表。他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师德高尚。他四十多年如一日,挥洒在三尺讲台,春风化雨,启迪心智;八十九年人生路,风雨兼程,顶天立地,奋斗了一生,搏击了一生,精彩了一生。他把自己的毕生的精力奉献给学生,奉献给学校,奉献给社会。
  
   先生一生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用光影传递智慧,用艺术点亮人生,宁林园编辑部特摘选一些文章、追思留言,以深切缅怀这位可敬的老人!
  
   全国广大学子送先生一路好走!
  
  
  
  
  
  1
  
  于肇华先生传
  
  网络摘录
  
  
  于肇华先生者,南林国宝也。曾为爱影人协会二十余年来唯一一指导老师,南林周末影院主讲人,八十高龄仍为学子教授《影视欣赏》、《现代电影流派》,孜孜传道,尽职尽责,不求回报。
  
  先生生于上海租界内,幼见日寇,文革蒙冤,幸能一一化解,然身体已落病根。曾入联合国学习,于南林任教已有数十年,至其身大病,有性命之忧乃止。今年八十又二,因健康受损,无法任教,仍心系学子。先生门下桃李不计其数,各有所成,余有幸为其弟子,受其教诲,实乃三生修来之福也。
  
  先生为学之严谨,不知便是不知,绝不弄假;教学之负责,数十年始终早于学子到课堂,候其上课,只迟到两次,皆系堵车之故,至课堂见学生安静等候如故,先生感动鞠躬道歉。对学子和蔼可亲,嘘寒问暖,甚至是有求必应。
  
  用循循善诱之法使学子得近影视魅力,悟其思想,成己之审美观。先生常将经典或优秀影片播放,并作详细解读。其旁征博引、学识渊博,倾倒许多学子,且名动校外,竟惹南大、东南学子前来旁听,更有七八岁稚子、八九十岁老人为粉丝,其个人魅力可以知之。
  
  先生常被邀至他校做讲座,听者仅限教授博士,一次讲《好莱坞三四十年代歌舞片之成就与局限》,持续五六小时,其间掌声不绝,听者竟无一人离席,其学术魅力可以知之。
  
  先生常语余:“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其曰:“人生而无知,人莫不是。不学,无以成学;不问,无以成知,”乃至真之理也。
  
  南林有此先生,真乃学子之福也。愿先生身体安康,得享天年。前记:
  
  于师之传,欲立者久矣。然一则先生学问之渊博,经历之丰富,余知之甚少;二则余才疏学浅,行文粗鄙,恐为大方笑。今之提笔,实乃对先生倾心已久,感恩已深,亦欲播扬先生之大德、大学问,使有心向学者能得其点拨,欲脱蒙昧者得其开化,此为南林学子之福也。故余斗胆下笔成文,若有阙如,还望海涵。
  
  
  
  2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记宁波林校特级教师于肇华
  
   作者 边木
  
  
  
  
  
  
  
  
  
  2
  
  
  “太棒了!”每一节美育课下来,学生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赞叹。他们赞叹美育课那美不胜收的内容,赞叹那绝妙的讲课艺术。
  
  宁波林校副校长、美育教师于肇华推崇“情感教育”,在美育课中,他将“情感教育”引入课堂,用诗一般的语言,抑扬顿挫的声调,辅之以音乐、影视,启发学生的良知与高尚的道德观念。他给学生看大型纪录片《望长城》,看获奖电视片《南行记――边寨人的历史》……他给同学们听《高山流水》、《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黄河――钢琴协奏曲》等中华名曲。美育课堂上,学生们如痴如醉,老师与同学心与心完全交融,同学们都说,我们看到了切切实实的国魂、民魂。
  
  在侧重技术教学,对综合素质培养比较忽视的林业中专,美育教学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1989年,美育教学作为一门课程仍是空白。于肇华从无到有,一点一滴地筹办,从开音乐欣赏讲座到正式开课,从购买音响到声像教室的装修,他为美育教学倾注了大量精力。
  
   宣扬爱国主义,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是于老师美育教学的初衰。还担任着副校长的于肇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美育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校园内经常举办生动精彩的音乐欣赏会,电影晚会,“五四”以来优秀歌曲展播、“七一”高唱颂歌给党听专题音乐欣赏会,革命电影回顾展……令人热血沸腾的旋律,美好的境界飞进了师生们的心田。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学们都说,这种教育是任何说教都不能比拟的。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自从开展美育教育后,校园内嘶声干吼的少了,甩老K的少了,看街头录像的少了,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学雷锋活动深入人心,学生还自发地成立了学雷锋协会,要求进步,申请入党的师生也越来越多。
  
  于肇华在林业教育这块园地上,默默耕耘,不图名利,把教书育人当成最大的乐事,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只希望把自己的一点知识教给学生,希望他们能在林业建设中有所贡献,这就是我的最大满足!”
  
  
  
  图片
  
  
  
  
  
  
  3
  
  
  
  我的恩师于肇华先生
  
  作者:南小兔头
  
  在我们学校于肇华先生的选修课每次选都是堪比淘宝双十一秒杀,根本选不到。那时候我刚进入大学。大一的我懂什么呢,觉得大学是让人失望的。什么绿荫地,什么梦幻校园,什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导师都是骗人的。直到我见到了于肇华先生。于肇华先生的每节选修课其实都是在晚上,哪怕光线昏暗,大家都是懒懒散散的从食堂出来来随意的上个选修课,但作为教师,他永远温文尔雅,风度翩翩。年轻的学生们总是衣冠不整,甚至有人穿着拖鞋就来上课,而八旬的于肇华先生,却喜欢穿白色和灰色的羊毛衫,翻出衬衣领子来,有时套风衣,有时套西服,穿锃亮的皮鞋,拄精致的拐杖,花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让我不敢相信我能见到这种只有在电视剧里才能见到的老教授。后来才知道于肇华先生是在上海的租界里长大的,妈妈那边是大资本家。
  
  在我印象里于肇华先生永远笑咪咪的,和和气气的,哪怕我们只是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混蛋学生。有一次他放电影时有人在下面吵个没完他就会用英文特别痛心疾首地说我们让他disappointed,用英文认真教育我们半天,然后继续放电影,现在想想,想被于肇华先生教育也是有门槛的啊,得过六级。
  
  在大学里,选修课的老师都是和学生一样,混过一节是一节,但是于肇华先生每次都拿着厚厚的教案,每一节课严丝合缝,争取给我们多看几个知名的电影片段。他给我们放《雨中曲》,放《出水芙蓉》,放《工厂大门》,放米高梅最早期的华丽歌舞电影,有时候也会搞一些特别的课题,请别的老师来讲讲古诗词里的数学,再比如感悟一下函数的美,这些课精致到让底下的我都觉得看一下手机都害臊的地步。于肇华先生口才好,八十多岁思维一样快得惊人,每次他讲起来我都觉得随着他到了那个纸醉金迷的年代。
  
  于肇华先生身体不是很好,退休也很久很久了,在南京三所学校里讲电影和艺术。但在这么忙的情况下还义务的担任我们学校每周末电影的指导老师,是没有工资的,每次周末影院放完都是接近晚上十点,学生们再送于肇华先生回家,哪怕打雷闪电,哪怕暴雨,他都没有缺过一次给我们讲电影。每个周末报告厅都会放他精挑细选的电影,在放之前会给我们仔细讲半个小时导演,电影的种种细节,风格。高中就学理,大学学工科的我从来不认为自己会去看30年代的好莱坞的电影或是黑白默片,但是有于肇华老师耐心的陪伴,我们一起度过了无数个有声或无声,彩色或黑白的光影夜晚。
  
  于肇华先生和南京好几个大电影院的老板都很熟,大学四年里,因为于肇华先生的关系,我看了无数场五块钱十块钱的电影,五块钱的《战马》,十块钱的3D版《泰坦尼克号》,都是当时在档最热的片子。每次于肇华先生会让学生一个个登记要买票的人,买好特价票,再一个个发回去,不为什么,也不嫌麻烦,只为让学生们用最少的钱看看他挚爱的那个世界。
  
  于肇华老师的选修课不仅有学生来旁听,也有本校的老师来听,有一位数学系的熊老师每次都和我们一起上课。印象特别深有一次他在课堂里给我们放了完整版的《霸王别姬》。放完了含着泪说,“熊老师今天没来,唉,讲WG的,她看不得这个片子的。”
  
  我们何尝不知道租界出生年轻留洋又是学电影的于肇华先生是一样看不得这片子啊。但是他陪着我们看完,看完仔仔细细的讲,讲电影的细节,讲镜头的运用。直到现在我想起他拿着话筒的颤抖的双手都很想流泪。
  
  最后一次见他,是在报告厅。之前于肇华先生因为中风住院了半年。半年没有来周末影院讲电影,直到有一次听说这次的电影是于肇华先生讲,我激动的四点钟就跑到报告厅占座。那天报告厅里爆满,因为学生们都知道他回来了。他从报告厅侧门走进来,全场鼓掌,他艰难的冲我们挥挥手。样子比我初见他时老了太多,拐杖已经不行了,必须在学生的搀扶下才能走。
  
  他坐定,笑着拿起话筒说,“我还是和你们在一起觉得开心啊。呆在医院的日子里,谢谢很多同学去看我,还是最喜欢和你们这些年轻人聊聊电影。谢谢你们,和你们在一起我觉得自己都年轻了。”
  
  写到这里我两眼都模糊了。我们这些混蛋学生怎么配得起您的谢谢呢。
  
  这辈子我认真讲,没有遇到过一个坏老师,我非常幸运。小学时候善良的语文老师,初中时候严格的英语老师,高中时候一直关心我学习关心我生活的班主任。我都爱他们,他们像身边的长辈一样,润物细无声,真真切切地给了我爱。但是我还是最感恩这位都不知道我叫什么的于肇华先生。他不像生活中的恩师,他像灯塔。
  
  我知道,人无完人。于肇华先生年轻时可能也一样肤浅过,一样做过错事,但是在陪伴我们的这四年里,在面对学生时,在站上三尺讲台时,他是完人,白璧无瑕,没有缺憾。那种好,那种闪着光的微笑让我永远记得我有幸有过这样一位老师,这样一位把一生都奉献给电影奉献给学生的老师。也许这就是讲台的意义,一个不完美的人,可以为了台下的孩子们,努力完美。
  
  中国的美育向来做得不够好,但是我很感恩于肇华先生的身体力行,让平凡的我在一所平凡的高校里接触到绝对一流的美育。
  
  
  
  
  
  
  
  4
  
  
  
  永生不遇的海
  
  作者 吴欢欢
  
  与电影的相遇,可以说很偶然也很必然,从对电影的盲目喜欢到现在的理性选择以及了解,这个过程不长不短,正好十个星期。
  
  时间过得很快,影视欣赏课就要接近尾声,十个星期,说长不长,我仍然记得第一次上课,老师给我们看的PPT,有他跟著名导演的合照,他用英语跟我们打招呼,我还笑称他是国际化的影视欣赏老头(老师,这是爱称哟! )。还记得老师给我们的放的《斯巴达克斯》,当时我只是说好血腥,没有去感受电影技巧的精湛。说短不短,十个星期里,学到了很多,懂得了很多,欣赏了很多。《127 小时》,《黑天鹅》 ,《哈姆雷特》 ,《马达加斯加》,《罗马假日》 等等影片,每一部都是老师精挑细选出来的,都很精彩很吸引人。老师说:“不要以为你们看的电影很多,不要以为在电脑上网上看看就是看电影,要看就要去电影院看,看最正宗的,做有味的。”当时还不以为然,觉得这个老师太挑剔太烦,后来,才明白,老师,是对的。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看到的不只是电影,还是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那个时候,电影不仅仅是电影,是对于眼睛和耳朵的一场盛宴。现在还记得上次去看《云水谣》时带给我的震撼,环绕立体声在周边围绕,让人身临其境;大荧幕带来的广阔视野,让人打开心境,完全投入到影片中去。这种完美的感受是在电脑上看完全感受不到的,也许就从那一刻起,我想我是真正爱上了那种感觉。为此,在此后的某个星期,我特意跑到新街口又去看了一场电影,虽然不是老师口中的经典影片,是我们这一代所热爱的言情片,但是在电影院看又是别有-番情趣。
  
  写到这,又想起了于肇华老师,这个像爷爷一般的老师让人又爱又恨。他带领我们进入真正的电影世界,给我们机会在电影院享受一场又一场的视觉盛宴,他又会在我们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来两句点评,在我们不乖的时候突如其来地来一次点名,眼镜后面透露出锐利的光。但是,这些,是为我们好,我们都懂的,只是在这个日渐冷漠的社会里,我们不知道该要如何表达了。记得那次去前面拷资料,看到于老师稀疏的白发,脸上可见的皱纹,不禁鼻子一酸。本该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的老人,现在却在这里为一批不听话的孩子操心。很佩服于老师的收藏以及渊博的知识,还记得他带过来的红色唱片,想到了老上海某个小巷子里咿咿呀呀唱着的唱片机。这个老人也很有心,他说过,谁过生日,只要跟他说,就会为他准备礼物。其实,老师说老真的不老,最起码有一 颗年轻的积极向上的心。如果我没有记错,老师曾说过,带了我们这一届就不再带学生了,觉得很可惜,同时也觉得我们是如此幸运。
  
  在这十个星期里,收获真的好多,不必多说,上于老师的课的人大家都懂的。我想,如果可以,以后还上于老师的课,如果没有这个机会了,也要谨记老师的教导,一定要去电影院去看好电影。
  
  电影,将成为我永生不遇的海。
  
  
  
  5
  
  金陵晚报奥斯卡”走进校园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图片
  【金陵晚报报道】金陵晚报记者 孟娟 殷丹丹 “金陵晚报奥斯卡”活动在南京掀起一股“关注中国电影”的热潮,继在金陵工人影城举办“电影回顾展”后,本报再次和观众进行互动活动。
  
  上周五,“金陵晚报奥斯卡”走进南京林业大学的电影课堂,和大学生们进行别开生面的活动。
  
  周五晚上6点,本报三位记者、编辑和摄影记者来到南京林业大学的“影视欣赏课”,学生们听说要和《金陵晚报》举办这次活动,一大早就把教室里的位子占满了。
  
  “影视欣赏课”是南京林业大学深受学生喜爱的一门科目,主讲老师于肇华先生风趣幽默、知识渊博,他总能用简单的语言引起学生对影片深刻的思索,培养了一大批电影发烧友。
  
  于肇华老师对本报这次活动非常重视,不但早早来到课堂和学生沟通,还特地带来《十面埋伏》、《天下无贼》、《可可西里》等提名影片的正版碟片。
  
  以往,观众是发送短信或者发送电子邮件参与影片的评选,周五晚上,学生们把自己的投票结果写在小纸条上交给记者,一张张大小不一的小纸条让记者似乎又回到了大学时光,一位学生情急之中找不着纸,干脆写在了纸巾上。
  
  2004届毕业生沈健,听说“金陵晚报奥斯卡”要走进南林大,她特地从上海赶回母校参加这次活动,还写下洋洋洒洒数百字的投票内容。
  
  记者还给同学们带去了电影票、电影台历、电影贴纸等精美礼品,学生交一份投票就可以获得一份礼品,小小的礼品把现场活动推到高潮。
  
  收集完学生的投票,“影视欣赏课”开始了,于肇华老师播放了几部提名影片的精彩片花。《十面埋伏》最精彩的一段:仙人指路。《天下无贼》的点睛之笔在影片结尾:刘若英得知刘德华死讯,流着一滴泪吃烤鸭。《可可西里》最震撼人的镜头是刘东被流沙埋没。学生每看完一段,就报以雷动的掌声。
  
  
  
  6
  
  光影传递智慧
  
  艺术点亮人生
  
  
  11月18日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学者讲坛”之“电影与人生”专题讲座在将军路校区教学楼6101如期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了江苏省影评家学会资深影评专家、南京林业大学客座教授于肇华先生前来主讲。此次活动由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会主办,吸引了我校、南京林业大学、南京森林警官学院近200名师生前来听讲。
  
  讲座中,于教授从电影的起源开始讲起,为大家展现了早期电影公司留下的珍贵影视资料。从世界上第一部电影《卢米埃工厂的大门》到伟大艺术家卓别林大师的《狗的生涯》,再到有声电影《蝴蝶夫人》以及有声彩色电影《雨中曲》。这些经典影片不仅将主人公的情感及导演的艺术手法表现地淋漓尽致,同时也揭示了电影技术及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早期电影的经典之作《马路天使》,周璇纯朴的嗓音及影片中反映出的对民族存亡的忧思,都深深地打动了现场师生。讲座尾声,于教授总结到:“电影是艺术,人生是智慧;电影是短暂的,人生是漫长的;电影可以反复倒带,而人生只可以演绎一次;电影是有剧本和台词的,可人生里没有人给你那么多准备的机会。”
  
   美育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次讲座不仅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更能提升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影视鉴赏能力,有利于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思索人生真谛,更快乐地活在当下。
  
  
  永远怀念您
  
  2022-8-5
  
  
  
  
 浏览:296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22/8/5 23:29:08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南林博物馆档案馆“欢迎你来做梦”——访爱影人协会负责老师于肇华(收藏于2022/8/8 10:54:23
吴勇回忆于肇华老师(收藏于2022/8/8 10:51:42
胡双军怀念于老师(收藏于2022/8/7 21:17:38
李国顺悼念于肇华先生(收藏于2022/8/7 21:13:53
宁波林校江西群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青春(收藏于2022/8/5 23:45:27
帅哥老王怀念于老师(收藏于2022/8/5 23:35:39
特刊:悼念于肇华先生(收藏于2022/8/5 23:29:08
吴秋红缅怀恩师(收藏于2022/8/5 23:23:24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特刊:悼念于肇华先生(访问297次)
南林博物馆档案馆“欢迎你来做梦”——访爱影人协会负责老师于肇华(访问177次)
吴勇回忆于肇华老师(访问176次)
李国顺悼念于肇华先生(访问158次)
宁波林校江西群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青春(访问153次)
吴秋红缅怀恩师(访问141次)
胡双军怀念于老师(访问138次)
帅哥老王怀念于老师(访问129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宁林园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