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岁,任玉溪卷烟厂厂长;70岁,女儿自杀身亡;71岁,被判无期徒刑;74岁,保外就医;75岁,承包2000亩荒山创业;84岁,他的果园年产橙子 8000吨,利润超过3000万元。 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评论称,“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说“这么大年龄才开始创业,而且又做得这么好,确实给我们这些人非常大的鼓励”。 那么这个被当今中国优秀企业家群体推崇敬仰的人究竟是谁呢?他就是褚橙的创始人褚时健。 TA 作者 | 点点 隶属 | 我爱学习俱乐部秘书处(ID:ilsclub) 1早年经历 火车搭建的梦想 1928年,褚时健出生在云南的一个小山村。 褚时健的童年可以说算得上无忧无虑。父亲在外做生意,母亲在家种田操持家务。一家人的温饱也算对付的过去。 早在1910年,褚时健的家乡就通了火车。坐上火车就能到大城市,每天出门就能看到米其林火车飞驰而过,在20世纪30年代这是大多数中国农村孩子甚至城里的孩子,想也未曾想过的事情。 这条铁路不仅改变了云南人的出行,某种程度上在思想观念上也得到一定更新,领先于西南地区的其他人。 遥想当年小山村的村民如果要上省城昆明,搭上火车三小时后到达,竟和现在差不多。 精密铺设的铁轨、品貌双全的火车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工业产品,无意中成为这个世界对褚时健最早的一种教育,那就是生活中的先进和品质。长长的铁轨不仅是他的玩伴也是一种理想生活的模板。 褚时健说“小时候看见火车就觉得长大应该过那样的生活。哪种生活其实自己并不清楚,但感觉米其林火车就能代表我们的愿望”。 正是幼年时的这种高起点的人生启蒙让他日后对世界、对人生有了更高的眼光和要求,凡事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追求极致完美的信念最终也成就了他的人生辉煌。 这种无忧无虑的闲散时光在他15岁时戛然而止。 1942年他父亲在日本人的轰炸中受伤,一年后离世。 父亲的死让一个15岁的少年一下子体味到了生死的具体和残酷。让他第一次感到了死的可怕和活着的重要。 褚时健关于责任、离别、生活中许多大事小情的认识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深深地体会到对于亲人、家人,活着就是一件好事,活比死重要的多。 褚时健辍学回家,帮助母亲料理家事,照顾年幼的五个弟妹。 捉鱼、烤酒、卖酒、种地,褚时健以一个少年身上鲜有的坚韧和担当帮助辛苦劳作的母亲养家。 1944年褚时健经历短暂的辍学后,在堂哥的劝说和母亲的支持下,远赴昆明求学。 2大器晚成,雄姿初现 1948年刚读高一的褚时健中断学业回到家乡。1949年他加入云南游击队,扛枪闹革命。 1950年云南解放后,褚时健按上级指示在云南党校就读一年后,被分到玉溪地委宣传部、玉溪行署人事科任职。在此期间结识了和他相濡以沫大半生的妻子马静芬。 1963年35岁的褚时健被调到新平曼蚌糖厂任副厂长,由此开始了长达16年的经营县级小糖厂的生涯。 因为杰出的管理能力和一贯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他把连年亏损、年年需要财政补贴的糖厂只用一年时间就扭亏为赢,盈利十多万元。 这在当时引起不少轰动,从工人到县领导都非常高兴,褚时健内心的喜悦自不言说。这是他参加工作后得到的最大的愉快――无论什么时代,成就感都是最大的快乐之源。 他领导下的曼蚌糖厂成为当时云南少数盈利的糖厂之一。 因为生产抓的稳定,在文革那样激烈的年代他竟然获得一定程度的安宁,在夹缝中求得一丝安静的生活。 1979年,刚刚摘掉右派帽子的褚时健被委任到濒临破产的玉溪卷烟厂。尽管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岁,但这个曾经扛过枪、当过干部、搞过企业、犯过“政治错误”的饱经风霜的“老人”,却在破败式的烟厂里,开启了大跃进式的革命。 1986年,褚时健兼任了玉溪烟草公司经理和玉溪地区烟草专卖局局长,加上把农民的烟田变成烟厂的“第一车间”,他一手控制了产、供、销三个环节,并狠抓产品质量。 “当时我们厂就直接从烟农那里进原料,我们的原料一出来,震动全国,美国人给我们鉴别质量,仓库门一打开,便能闻出味道不一样,烟叶的香气中还带点小甜味,这样的烟叶是高品质,他们就说我们占据全国75%的高档烟市场有道理。”褚时建2010年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时激动地说道。 于是,红塔在这样的体制构建下开始“腾飞”。到九十年代中期,他已经“把一个地方小烟厂做成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烟草帝国”。固定资产从几千万元发展到70亿元,年创利税近200亿元。“红塔山”卷烟品牌无形资产被评估为332亿元。有中央领导甚至称它为“印钞工厂”。 自此,褚时健成了中国的“烟草大王”,全国最红的国企红人。他的政治荣誉不胜枚举:云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等等。 他甚至成为烟草行业的“教父”。某卷烟厂请到他去“传经送宝”,红地毯一直铺到厂外很远。他点石成金,大笔一挥就把你变成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得到他的批条,就等于发财。各路烟商、官员和干部子弟,各尽所能,演绎出种种生动的故事。他的女儿去广州,有多少辆小车在机场硬生生地等着,抢着接机。一位作家仅仅因为跟云南这一片辽阔的土地有点熟路,便有人想通过他跟褚时健搭上线。 自此,“红塔帝国”的权力全部集中到塔尖——褚时健的话被形容为“圣旨”,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批烟,全凭他的条子和电话。他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他身边人称他“老爷子”,其他人叫他“老板”。 3阶下之囚 举报信终结神话? 1995年2月,一封来自河南三门峡的举报信,终结了这一神话。 据报道,褚时健的“女儿共索要和接受3630万元人民币、100万元港币、30万美元,妻子及其他亲属共收受145.5万元人民币、8万美元、3万元港币及大量贵重物品”。褚时健本人,后来被司法指控贪污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最主要的情节是,他把巨额公款直接划到自己的名下,其中一笔是174万美元,另一笔1156万美元。 但是,这个案子却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据当时的报道,要“法办”褚时健,“有些人感情上接受不了。不少人认为,褚时健……功劳太大了,过与功相比,算不了什么”。“有些人思想上有顾虑:查办褚时健,会不会把企业查垮了,影响企业稳定,影响云南的经济发展、财政收入?” 还是“中央纪委领导同志提出:对褚时健,‘过不掩功,功不抵过’”,为这个多少升华出了一点政治意味的经济案定了调。 但是,在经过长达四年多的调查以后,对褚时健的量刑却颇费周章,当时强调的,不是“以法律为准绳”,而是“判决一定要经得住历史考验!” 最后,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一份据说是十易其稿的、被称为“现代法律文书的典范”的长达8000字的判决书,宣布褚时健因巨额贪污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检察机关指控的一笔1156万美元贪污,“疑罪从无”,未作认定。 而按当时中国对贪污犯罪的“判例”,褚案涉及金额已经数倍于死刑。在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褚时健宣判两个月后,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了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胡长清案的终审裁定:死刑立即执行。而这位江西省前副省长贪污受贿金额是人民币544.25万元,不明财产是人民币161.77万元,两项合计差不多褚时健被认定的一次贪污金额(174万美元)的一半。 褚时健后来有如此供述:“当时新的总裁要来接任我。我想,新的总裁来接任我之后,我就得把签字权交出去了,我也苦了一辈子,不能就这样交签字权。我得为自己的将来想想,不能白苦。所以我决定私分了300多万美元,还对罗以军(褚时代的红塔集团总会计师)说,够了,这辈子都吃不完了。” 因此,褚案引发了一个“59岁现象”,即官员“退休前捞一把”的讨论。 可即便如此,到近年,已经有相当有话语地位的过来人表示,“他的问题其实没有那么严重”,他“被判重了”。一些媒体人士甚至用近乎诗一般地语言对他表示同情、惋惜和为他辩护。一位论者曾这样写道—— 1996年(褚时健被调查的第二年),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总裁的收入为885万美元,外加2500万美元购股权;迪斯尼公司总裁年收入是850万美元,外加1.96亿美元的购股权。如果按照同样的比例,红塔集团的销售总额距离世界500强并不遥远,作为红塔集团的最高管理者,褚时健所应得到的报酬要远远超过(法院认定的贪污和不明财产)174万美元。但是,他18年的收入加奖金不过80万人民币。他每为国家贡献17万自己才得到一块钱。 民间如此,官方亦然,2008年的最后一天,云南当地媒体发布的“改革开放30年影响云南30人物”中,褚时健排名第5。 而且,还有一个细节颇值玩味。褚时健没有独吞贪污款。他是非常自觉地将资财分给了与他戎马生涯的兄弟们。红塔集团总会计师罗以军这样回忆私分300万美元时的情景:“褚时健对副厂长和总会计师等人说,弟兄们辛苦一场,现在有点外汇分给你们。开始时我们也觉得有些不妥,但多年来已习惯了他的威信,他的话就是圣旨。” 4褚橙王 84岁东山再起 褚时健不是一般人,他的意志力被风雨吹打了几十年,他生生的咽下了自己的不平之气,强迫自己平静下来接受现实。 出狱后的褚时健没有听从亲友的安排颐养天年,更没有在寿命、晚年这些未知数上纠结。他更想活在实实在在的当下。 他迫切的想要找到一种忙碌的生活状态,曾创造了那么多别人无法企及的辉煌和成就的他,七十几岁的他,仍然需要成就感的快乐来充盈自己。 于是,年逾古稀的他选择举债创业种植冰糖橙,并大获成功。以一个人的力量为中国打造出一个橙子的新品种――褚橙。 种植冰糖橙对褚老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他查看大量的专业书籍,不辞劳苦奔赴各地找农业方面的种植专家请教、学习、探讨。 他多次在华宁、玉溪、昆明等地来回奔波,为自己的果园寻找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一线技术人员。 他没有学过种植技术,但经过看书、不断在果园仔细观察以及向作业长和农户不断请教,两三年后他掌握的种植技术和经验已经不亚于一些几十年的种殖专业户。这让周围的人钦佩不已。 果园筹建初期,他事必躬亲的处理各种事宜。 橙园的宿舍还没有建好,他就和妻子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吃住都在那里。身体不好时常常背着输液袋、打着点滴在山上各处奔跑。 他会一连几个小时盯着农户们卸树苗种果树,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态度让手下们钦佩不已。他们干起活来自然而然的养成了细心勤勉的好习惯。 以一人之人格魅力形成公司的向心力,这也是褚老各个时期在经营领域的显著特点。他可以让员工心服口服,对工作全力以赴。 他花了几年时间,从水源土壤的有机质比例,剪枝频率、肥料配比、浇水频次、开花时间掌控等方面调整试验。 他种植基地的橙子高产且优质,对业内的人来说无异于一场科技的大胜利。不仅在国内,在国际橙类种植行业中也当仁不让的拔得头筹。 也许贡献远不止此。在褚时健打造褚橙之前,中国的水果种植基本还是传统的散户种植模式,自然经济的痕迹比较严重。褚橙的种植模式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样板和新思路。 2012年11月5日,褚橙首次入网发售,前5分钟即被抢购了800多箱,巨大销量的背后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褚橙的优良品质,还得益于褚老高明的营销技巧。 2012年褚橙进京的故事。橙子本不少稀罕物,广告未必奏效。褚老明白这个理儿,一个广告也没打。他就对着媒体讲了自己尘封多年的沧桑故事。 结果,82岁的褚时健一下子成了网红。很多年轻人都是在那次营销事件中头一次听说他的大名。,一时间褚橙成了励志的图腾。 褚橙真的火了。从此,它不再是一颗颗小小的橙子。你剥开的,你品尝的,不再是酸酸甜甜的橙肉,而是一位耄耋老人一生的起承转合。 褚时健的传奇故事,赋予了褚橙以巨大的商业价值。褚橙不一定是中国味道最好的橙子,但一定是中国最有名的橙子。随着王石、马云等知名企业家的拜访,褚时健身上的偶像力量越来越足。褚橙的发展也越来越好,另一个神话正在悄悄兴起。 自2002年起,保外就医的褚时健承包的一片2400亩的荒山,经过了10年,2400亩“雷响地”,已经成为拥有35万株冰糖橙,固定资产8000万元,年利润3000万元,拥有完备道路规划和水利设施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84岁的褚时健则再次成为亿万富翁。 5波澜再起 褚家被传“内斗” 2015年,褚橙质量下滑。个子小、皮色不均匀,口感酸,坏果率高……这一年市场给出的回馈并不乐观。褚时健因此在媒体上公开道歉,并提出了质量、途径、品牌等方面的改善办法。第二年,他们砍掉了37000棵树。 同样是2015年,褚家被传内斗。 这年10月,褚一斌召开发布会,宣布和天猫商城的独家合作。短短11天之后,李亚鑫在另一场发布会澄清,褚橙没有和天猫独家合作的计划。这两场发布会,褚时健皆出席。 褚时健独子褚一斌,在外流浪20多年,最终被父亲召唤,从新加坡归来种橙。而外孙女婿李亚鑫,从2008年起便扎根哀牢山,一手建立了褚橙的营销体系,是当时褚氏排在褚时健之后的第二话事人。 一时间,两场发布会的争锋相对,被外界理解为“内斗”、“接班人之争”,而褚时健两次出席,被解读为“面对儿子与外孙女婿,选择两难”。 这一次,每日人物遍访褚时健及身边至亲,他们皆称事情比传言要简单得多,“没有那么复杂”。 李亚鑫不认为那两场发布会是”内斗“。他说,当时的想法只是要纠正错误的方向。“我们是实体企业,就像开小卖部,我们在天猫、京东、还有当时红火的中粮、苏宁都有小卖部。我们不能掺和平台竞争。跟这个独家合作了,是不是其他家都关了呢?” 但传言中也有真实的部分。他们都承认,那段时间,褚时健确实是已经在思考接班人的问题。 做这个抉择,褚时健花了近两年时间。 他心情低落,疾病缠身。除糖尿病外,尾椎和腰椎间盘突出也变得严重。眼睛已经看不清文件。由于神经压迫,他的右腿肌肉正在慢慢萎缩。此次采访时我们看到,他必须扶着身边人的肩膀,才能勉强行走。 褚一斌觉得,父亲心思涣散,是当时褚橙出问题的主要原因。2017年6月,内斗的传言早已停歇。他花了两年时间,做出了决定。 褚时健决定,将褚氏的母公司新平金泰果品公司,交给儿子褚一斌。 2018年春夏时节,褚一斌就将正式接管哀牢山这片孕育了「褚橙」的果园。此后褚时健将只承担顾问的工作,不再管具体业务。目前,公司已经由褚一斌的女儿、从海外留学归来的褚楚代管。 此外,外孙女任书逸、外孙女婿李亚鑫、孙女褚楚、儿子褚一斌,还会各自有自己的公司和基地。 宣布继承人的决定后,所有人都觉察到了褚时健身上的轻松感。他终于撂下了人世间塞给他的最后一个难题。 《褚时健传》作者周桦每年都会与他见面。她说现在他最希望的是安静:“褚老是一个对平淡生活非常有渴望的人,这些年外界对他的打扰太多了。” 回到家庭里,坚硬褪去,柔软露出。他用克制而笨拙的方式,想要照顾到每一个人。 6更上一层楼 参加一带一路品牌国际化论坛 褚时健夫人,褚橙庄园董事长马静芬参加一带一路品牌国际化论坛,并发表演讲,分享主题:坚持。 马老发表演讲,讲述坚持的故事。 嘉宾纷纷拿起褚橙,为褚橙点赞。 7笑对人生 褚时健的人生哲学 2017年9月13日上午,一代橙王褚时健“死”了半个小时。 先是一位网络大V在微博发文称褚时健当日去世,引发网友关注。 褚一斌那天在公司谈事,一路电话不断,最开始他觉得没什么,直到中午11点,王石的电话也来了,一接通那边语气沉重:“兄弟啊,你要沉住气啊!”他问什么意思,王石说:“老爷子不是走了吗?” 知道这件事,在玉溪家里做饭的褚时健笑了。我现在知道了,原来社会上还有这么多人关心我啊。褚一斌说:"他心里扎实着呢。" 在辟谣声明中,褚家人并未谴责造谣者,却给自己打了一则广告,称褚橙将于本月推出新品(实建橙),10月的褚橙也将按时上市。 很多人说,人生处处是套路,很可能这又是一次营销。能笑对自己的“死亡”,将愤怒平息,甚至机智的转化为一次免费为自己打广告的机会,不得不说,褚时健的确让人佩服。 90岁的日子,热闹消失了,时代、历史、命运这些大词也都消失了。他还在。他早起买菜。他逗逗家里两只大狗。他去子孙家里串门儿。他给老伴儿夹点菜。书是不看了。光阴在玉溪大营街这宅子里缓慢地流逝。 他脸上已经有了那样一种淡定自若的神态,似乎一切已尘埃落定。这世上任何事,都将不再和他产生关系。但是关于他的传奇励志故事,却在一代一代的后辈中传承与发扬。 |
原文 发表于我爱学习俱 浏览:651 |
| ||
| ||
新增文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