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志·魏书·吕布传》记,吕布当初投靠童卓时,董卓曾因一件小事发火,“拔手戟掷布”。吕布躲闪迅捷,未被击中,由此内心怨愤,这也是后来吕布叛杀董卓的—个因由。 《释名·释兵》说: “手戟,手所持摘之戟也。”摘即投掷。可见手戟是一种供手持投掷击政的戟。从汉代的画像石上,找们能够看到手戟的图形。它与“卜”字形铁戟的头部相似,在直刺的旁侧有一个横出的短枝,直刺的末端似有细绳缠绕,以供握执,用时单手操持,遥掷击敌。 汉时贵族官吏的厅室中常设有搁故佩剑、佩刀的兵兰(武器架)。这种兵兰图像,在汉墓中的画像石、画像砖上屡屡能够见到,其上除刀剑外.往往还置有手戟,看来时人也常以手戟作为防身之器。当初董卓忿急,大概就是顺手操起身旁兵兰上的手朝扔向吕布的。 汉末东吴名将孙策,精于使用手戟。他曾以手戟投击严白虎之弟,当即将他杀死。曾与孙策为政,后又为共收服的大史慈也善于手戟。一次两人相斗,孙策夺走了太史慈插在背上的手戟。人太史慈则抡得了孙策的头盗。 除了投掷的用法外,手戟也可用于近战格斗。《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异向余语》说:曹操“尝私人命常传张让守。让觉之,乃舞于戟于庭,......”。 贵者所用手戟,往往精工制作,极为精良。晋张协《手戟铭》有精彩的描写:“锬锬雄戟,清金练钢。名配越棘,用遇干将。严锋劲技,擒锷耀芒。” 南北朝时,手戟就不见使用了,其制后来逐渐消失不明。罗贾中的《三国志演义》将董卓“拔手戟掷布”一事化用于风仪亭上,变为只布正与韶蝉缠绵,被琶卓撞见。吕布仓皇逃走,董卓抓起吕布遗下的长戟追赶,并用长戟投击吕布,被吕布用胳臂档落。这种改篡既是故事情节的需要.也是因为明人对古代手戟及其使用情况已不鉴了了。 |
浏览:5300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