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京剧*奚啸伯
京剧是由各种地方剧经过提炼,融化而成的,包括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又是写意的艺术。所以无论唱、念、打、以及音乐――文武场面等等,都代表着丰富的生活,刻化着人物性格,很含蓄地传达出感情来,它能给人以及深的感染,使人会有无尽的回味。 “唱”当然要有嗓子,但是嗓子高低或宽窄,各人天赋不同,也就是天然条件不一样,但主要是“韵味”与“咬”字。京剧的唱腔分“西皮”、“二簧”,是由字行腔,字分尖团、五声(阴平、阳平、上、去、入)、上口、十三韵。腔与味,是代表生活的,腔虽然复杂,不能胡唱乱用。由演员唱出来的腔调,可以叫观众听出来剧中人的环境与心情。例如《卖马》中的秦琼用西皮慢板唱“店主东带过了黄骠马……”,由唱腔内传达出秦琼被困天堂县贫病交加的感情;《白帝城》哭灵牌的刘备,由反西皮的唱出他的悲痛;诸葛亮在斩马谡时,唱的西皮导板与快板,充满着怒满胸怀的情绪;《碰碑》中的老令公唱二簧反调,在腔调中可以表现一个饥寒末路的老忠臣,观众听了,给予杨令公很大的同情。唱还有唱锁呐的,都是二簧,没有西皮,必须有高亢的嗓子,如老生的《龙虎斗》、《青石山》的关羽,小生《罗成叫关》;还有最早时的《大回朝》的闻太师,也有花唱锁呐,后改胡琴二簧。 “念”就是京剧的念白,在剧占很重要的地位,有句老话:“千斤念白四两唱”,因京剧的唱念是用湖广韵,念也分尖团、上口、五声等等,有它一定的风格,听起来有独特的味道。念白也要念出生活来,如《审头刺汤》、《天雷报》、《汾河湾》、《坐楼杀惜》、《四进士》等许多戏,都是念做并重的戏,演员嘴要有功夫,可以把念出来的字一个个很清楚地送到观众的耳中。《审头刺汤》是为了一个人头;《汾河湾》是为了一只鞋,将这戏演得很火炽,很生动,这当然是剧本写得好,矛盾的效果及处理的恰当,但念白的声调、语气、感情,是占很重要的因素的。 “做”,主要是脸上的戏,还有身段,也就是你体会剧中人的人物性格、剧中人的身份,如工商、官员、文人、武士、英雄、皇帝、贼盗等等。唱老生的在剧中说总是文人、皇帝、学者、忠臣、忠仆较多,比如《将相和》的蔺相如、《打棍出箱》的范促禹、《上天台》的汉光武、《白帝城》的刘备、《李陵碑》的杨令公等。在你演这些人物时,都要体会到他的身份,如演诸葛这或者演皇帝,就不能是满台乱跺脚、或是咬牙、“洒狗血”(过于夸张,内行叫做洒狗血)。往往认为演员不卖力气,实际上是演员怕损伤了剧中人的性格,所以演诸葛亮的儒雅潇洒,同演《四进士》宋士杰的潇洒就大大不同了。身段最讲究的是手、眼、身、法、步五种动作,是配合联系在一起的,所以看起来是美的。如果这五种动作不能联系在一起,一定显得僵,看起来好象生硬,也就是戏班里常说的“羊”。演员的身段,都代表着一定的意义。我个人的看法,京剧不适合用布景(只是用一些简单的道具,戏班叫做“切末”,如《碰碑》之碑,或者《失街亭》马谡、五平在山头上的山片子,《御碑这》的亭子…等),因为京剧的艺术是以抽象有做工来表达出实际的动作,如《坐楼杀惜》的钉惜,是在楼上,用身段表达出来上楼,在楼上有许多的身段,表现在观众面前,如果你真做上一个楼,那末观众也就看不见你了,即或大抬头去看,杀惜也唱完了,观众脖子也酸疼的低下来了。但是,上楼有一定的步法,如九层、十一层且不管它,不过,你上楼上几层,下楼也要下几层;上楼时手扶扶手的动作要越来越高(最高不要过谖),下楼时手的动作要越来越低;往往演员不注意这种地方,上时上九层,下下七层,还是你蹦下来的呢,还是在你上楼后拆下两层呢?再如《打渔杀家》肖恩父女的摇桨动作,将船在水中的走动表现无遗。往往在新排的京剧中,如演行船,后面出现一个大水片子,水在动荡着,可是剧中人出现时,仍然是手拿着桨,在水片外行动,究竟你是在水上,还是在岸上?如果说在水上,但是没有船,如果说在岸上,手里何又持桨?反而弄得画蛇添足了。 “做”能表达喜、怒、悲、哀、忧、恐、思,都由演员的动作及面部的表情传达出来。如“哭”“笑”分多少种,唱腔哭腔,只用脸上身段来表达。《白帝城》刘备也是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也是哭,《天雷报》的张元秀也是哭,但哭与哭大不相同。刘备之哭,是在很隆重的大祭上哭,是悲愤交加,有盟兄弟之情,又有君哭臣之痛。诸葛亮之哭马谡,有悲,有恨,同时又有悔,斩一个参谋,不能说不心疼,但是军法森严,在满营将官之前,先立军状,后失三城,既悔自己不听先帝之言,又恨马谡言过其实,自高自大。《天雷报》张元秀之哭,不过是儿女情肠望子心切而已。所以,同样是哭,但是感情不一。笑分大笑、傻笑、狂笑、冷笑、嘲笑、奸笑、疯笑、哭笑。如《群英会》之鲁肃忠厚之性是傻笑;《骂曹》之弥衡,是个狂士,是狂笑;《四进士》之宋士杰,在二公堂时对顾读是冷笑;范促禹是疯笑;《一捧雪》莫成和《南天门》的曹福,都是哭笑;《十道本》的褚遂良是大笑。疯笑在前台老生中比较少,我这次排演新戏《范进中举》就是疯后的笑,我感觉很难体会,但是我想一个精神不正常的人,他笑也不正常,所以我也就用不正常的笑来体会表演的。奸笑在花脸中较多,老生可以说没有,曹操之笑,总是带有奸雄之意。 “打”,各种武打也都代表着不同的环境。《三岔口》《雁荡山》都是在国际上受欢迎的,演员用各种武打的动作,可以使观众很清楚地明白他们是在黑夜无光之下,还是在陆地、山头或水内,这些也都是用动作表达出来。 “音乐”,是辅助演员更生动、更丰富地传达感情的。音乐分文武场,武场是打击乐,文场是管弦乐,文武场的牌子常用者有几十种。 小锣如“帽儿头”上场,都是较为体面的人,有两种上法,一种是接唱,如《上天台》的皇帝;一种是“帽儿头”完后,再接上锣念引子,如《探母》的四郎,《御碑亭》的王有道。小锣打上,大半是庄重人员,《失街亭》诸葛亮、《御碑亭》是老恩师等等。 大锣之“水底鱼”,多半是表现剧中人的仓促地行步,“乱锤”用在剧中人没办法时,或者是急于想办法时,武场倒不甚多,容后再谈。 “牌子”,如起兵前往有“朱奴儿”、“小朱奴儿”、“泣颜回”、“大泣颜回”、“北泣颜回”、“五马江儿水”……等等,不胜枚举。“朱奴儿”起兵时用,且局面较大,手下人数较多者,“小朱奴儿”是局面较小之将官在起兵时所用。“泣颜回”也是局面较大、人数较多,“大泣颜回”与“泣颜回”性质大致相同;“泣颜回”局面较大,如《战宛城》曹操起兵即用此。“五马江儿水”用于班师回朝,局面较大,如“大泣颜回”。如饮酒两三次,就用“江儿水”,如果一次,多用“三眼枪”。《群英会》周瑜与蒋干饮酒时,用的是“园林好”。比如一件事,观众已明白了,为了免得重复,就用身段表明,用一个“三眼枪”的牌子代表了。《失街亭》之诸葛亮观图,则用两个“三眼枪”前面是小锣的,后发现扎营之错,街亭必失,诸葛亮神情紧张,改用大锣,造成惊恐之气氛。“点绛唇”“粉蝶引”都是用在大将升帐时。“粉蝶引”比“点绛唇”气氛还足,如《霸王别姬》之霸王,《群英会》之周瑜,《挑滑车》之众将起霸,《苏武牧羊》之胡克伯。“急急风”上,均用快“点绛”。 “文场”,也就是管弦乐器,主要是伴奏唱腔,而在某些场合及某些动作,亦需要用来伴奏。如皇帝临朝时,多用“小开门”,灵堂祭奠时,用“哭皇天”,但胡琴分西皮、二簧。 戏中锣鼓经及牌子种类很多,不能一一枚举,它们都是辅助动作表情的。 京剧历史悠久,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我们应该珍惜祖国的文艺遗产。做演员者要努力提高艺术。 这次来石市,业务很忙,我仓促之间写出这篇稿子,可以说是想起就写,杂乱无章,尚望读者有以教之。 |
浏览:1088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