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驸马的历史
公元二零零五年六月八日刘继东撰于西峰区 根据《墓志碑》记载驸马与至元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去世。那是一个丙子年,大致相当于公元1276年。碑文又说驸马“享嵩龄七十有八”,按照古老习俗这是虚岁的话,驸马去世时周岁应该是77岁,则可以推算驸马出生于公元1199年中。也就是说我们确定驸马的生日在大致相当于公元1199年的那个古历年腊月二十六之前,否则他不满77周岁,就谈不上享寿七十八。 但是如果要仔细推算,至元十三年(丙子)的腊月二十六日实际上已经是公元1277年1月31日。这样的话,驸马的生日就可能在公元1200年。我们已经知道大致相当于公元1199年的古历是己未年,但是那年的腊月二十六却延伸进入了公元1200年。根据《中国历史纪年表》1199年的12月31日是己未年十二月十二日,则十二月二十六日就是公元1200年1月14日。因为驸马诞生在此日之前,所以驸马诞生在1200年的可能只有这14天,因此他的出生最好断在1199(己未)年,即中国历史上南宋宁宗庆元五年,西夏桓宗天庆六年,金章宗承安四年。 公元1206年他七岁时,铁木真在斡难河畔当上了成吉思汗,蒙古族进入了辉煌时期。1211年蒙古灭西辽时,驸马只有十二岁,应该还居住在祖籍,即金国的宁州安定县。1217年西夏兵三万内略金国后返经宁州,受到庆原路兵马都总管庆山奴的截击,这时驸马十八岁,应该是学业有成、英姿勃发的时候。这年九月金国年号由贞佑改为兴定,所以碑文中记载的“当金贞佑间,京兆尹孙公聘之议论政事,知公为伟器,即以女妻公”应该就在这个时间。 公元1220年春天,蒙古汗国藏古木华黎大军进入原州,为成吉思汗灭西夏做准备,也威胁到了宁州。这年驸马二十一岁,也大致就是这个时间段里,“既而尹罢职,妻亦亡,正当金元之乱,公走河南”。随后发生在家乡的战争,驸马可能没有参与,这与我原来的推测不太一样。 公元1224年春,木华黎克泾、原、乾、彬等州。1227年七月铁木真逝于六盘山,也就在这年,西夏被灭亡了。1229年十月,蒙古军入环、庆、宁诸州,金国遣使请和罢兵,蒙军拒和。1230年正月,金、蒙大战于大昌原。以上都是根据《庆阳地区志》的记载。 根据《元史》记载,铁木真去世后,拖雷监国长达一年半,即1228年全年直到1229年八月窝阔台即汗位。由于驸马碑文中记载有“睿皇攻徐豫……许季玉蒲察氏配公”,我们来看看《元史·列传第二·睿宗》的全文: 睿宗景襄皇帝,讳拖雷,太祖第四子,太宗母弟也。方太祖崩时,太宗 留霍博之地,国事无所属,拖雷实身任之。闻燕京盗贼白昼剽掠富民财物, 吏不能禁,遂遣塔察、吾图撒合里往穷治之,杀十有六人,盗始屏息。 己丑夏,太宗还京。八月,即位。明年庚寅秋,太宗伐金,命拖雷帅师 以从,破天城堡,拔蒲城县,闻金平章合达、参政蒲阿守西边,遂渡河,攻 凤翔。 会前兵战不利,从太宗援之,合达乃退。辛卯春,破洛阳、河中诸 城。太宗还官山,大会诸侯王,谓曰:“人言耗国家者,实由寇敌。今金未 殄,实我敌也。诸君宁无计乎?”拖雷进曰:“臣有愚计,非众可闻。”太 宗屏左右,亟临问之,其言秘,人莫知也。凤翔既下,有降人李昌国者言: “金主迁汴,所恃者黄河、潼关之险尔。 若出宝鸡,入汉中,不一月可达 唐、邓。金人闻之,宁不谓我师从天而下乎!”拖雷然之,言于太宗。太宗 大喜,语诸王大臣曰:“昔太祖尝有志此举,今拖雷能言之,真赛因也。” 赛因,犹华言大好云。遂大发兵。 太宗以中军自碗子城南下,渡河,由洛阳进; 斡陈那颜以左军由济南 进;而拖雷总右军自凤翔渡渭水,过宝鸡,入小潼关,涉宋人之境,沿汉水 而下。期以明年春,俱会于汴。遣搠不罕诣宋假道,且约合兵。宋杀使者, 拖雷大怒曰:“彼昔遣苟梦玉来通好,遽自食言背盟乎!”乃分兵攻宋诸城 堡,长驱入汉中,进袭四川,陷阆州,过南部而还。遂由金取房,前锋三千 人破金兵十余万于武当山,趋均州。乘骑浮渡汉水,遣夔曲涅率千骑驰白太 宗。太宗方诣汉水,将分兵应之,会夔曲涅至,即遣慰谕拖雷,亟合兵焉。 拖雷既渡汉,金大将合达设伏二十余万于邓州之西,据隘待之。时拖雷 兵不满四万,及得谍报,乃悉留辎重,轻骑以进。十二月丙子,及金人战于 禹山,佯北以诱之,金人不动。 拖雷举火夜行,金合达闻其且至,退保邓 州,攻之,三日不下。遂将而北,以三千骑命札剌等率之为殿。明旦,大雾 迷道,为金人所袭,杀伤相当。拖雷以札剌失律,罢之,而以野里知给歹代 焉。未几,败金军。壬辰春,合达等知拖雷已北,合步骑十五万蹑其后。拖 雷按兵,遣其将忽都忽等诱之。日且暮,令军中曰:“毋令彼得休息,宜夜 鼓以扰之。”太宗时亦渡河,遣亲王口温不花等将万余骑来会。天大雨雪, 金人僵冻无人色,几不能军,拖雷即欲击之,诸将请俟太宗至破之未晚,拖 雷曰:“机不可失,彼脱入城,未易图也。况大敌在前,敢以遗君父乎!” 遂奋击于三峰山,大破之,追奔数十里,流血被道,资仗委积,金之精锐尽 于此矣。余众迸走睢州,伏兵起,又败之。合达走钧州,仅遗数百骑。蒲阿 走汴,至望京桥,复禽获之。太宗寻至,按行战地,顾谓拖雷曰:“微汝, 不能致此捷也。”诸侯王进曰:“诚如圣谕,然拖雷之功,著在社稷。”盖 又指其定册云尔。 拖雷从容对曰: “臣何功之有,此天之威,皇帝之福 也。”闻者服其不伐。从太宗攻钧州,拔之,获合达。攻许州,又拔之,遂 从太宗收定河南诸郡。 四月,由半渡入真定,过中都,出北口,住夏于官 山。 五月,太宗不豫。六月,疾甚。拖雷祷于天地,请以身代之,又取巫觋 祓除衅涤之水饮焉。 居数日,太宗疾愈,拖雷从之北还,至阿剌合的思之 地,遇疾而薨,寿四十有阙。妃怯烈氏。子十一人,长宪宗,次四则世 祖也。宪宗立,追谥曰英武皇帝,庙号睿宗。 二年,合祭昊天后土,以太 祖、睿宗配享。世祖至元二年,改谥景襄皇帝。 我们可以看到河南三峰山之战确实精彩,拖雷以少击多,决断如铁,胜不居功,真是少见的军事指挥家!后来他又敢于祷天代兄,真是德比周公。关于他的“遇疾而薨”,后世有多种猜想,但是徒然成谜。碑文中金将名“哈丹”,元史中则名“合达”,估计是音译的差别。史中没有提到驸马,是因为“公随河南从事龚忠同归睿皇麾下”,实在太微不足道。但是后来他“上策陈”导致“上奇之遂锡爵,许季玉蒲察氏配公。”并且在凯旋时命佩口袋、箭囊作为威武的侍卫跟随在身边。 我对蒲察氏是否是拖雷之女有点怀疑,并且“季玉”二字也不知什么意思。后人解释为第三个女儿有点牵强。我浏览元史,发现金国降将中有“蒲察某某”之名,这会不会是个女真姓氏?但是以“驸马”称呼了这么长时间,真不好骤然改动,姑且存疑。 关于碑文中“太宗立诸王公数在太宗麾下言公才猷可用堪作柱石悉……”因版本、断句不同可以有多种解释。不管是谁说的,毕竟最后驸马被起用了。关于元太宗窝阔台,他是在拖雷的支持下于公元1229年八月登上汗位的。1230年秋,与拖雷合议伐金,1231年春进兵,十二月才经过三峰山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次年平定河南。1232年九月北还途中拖雷病逝,这时窝阔台已登汗位三年了,不象碑文中说的好象太宗是伐金取胜以后立的。以下是《元史·本纪第二·太宗》的片段: 四年壬辰春正月戊子,帝由白坡渡河。庚寅,拖雷渡汉江,遣使来报, 即诏诸军进发。 甲午,次郑州。金防城提控马伯坚降,授伯坚金符,使守 之。丙申,大雪。丁酉,又雪。次新郑。 是日,拖雷及金师战于钧州之三 峰,大败之,获金将蒲阿。戊戌,帝至三峰。壬寅,攻钧州,克之,获金将 合达,遂下商、虢、嵩、汝、陕、洛、许、郑、陈、亳、颍、寿、睢、永等 州。三月,命速不台等围南京,金主遣其弟曹王讹可入质。帝还,留速不台 守河南。夏四月,出居庸,避暑官山。高丽叛,杀所置官吏,徙居江华岛。 秋七月,遣唐庆使金谕降,金杀之。八月,撒礼塔复征高丽,中矢卒。金参 政完颜思烈、恆山公武仙救南京,诸军与战,败之。九月,拖雷薨,帝还龙 庭。冬十一月,猎于纳兰赤剌温之野。十二月,如太祖行宫。 公元1234年(太宗六年)金国被彻底灭亡后,蒙古开始向西域和南宋进兵: 七年乙未春,城和林,作万安宫。 遣诸王拔都及皇子贵由、皇侄蒙哥 征西域,皇子阔端征秦、巩,皇子曲出及胡土虎伐宋,唐古征高丽。 秋九 月,诸王口温不花获宋何太尉。冬十月,曲出围枣阳,拔之,遂徇襄、邓, 入郢,虏人民牛马数万而还。 十一月,阔端攻石门,金便宜都总帅汪世显 降。中书省臣请契勘《大明历》,从之。 我们可以看到驸马所跟随的皇子名为“阔端”,不是碑文抄录下的“润端”或“润瑞”。误为“润端”估计是碑记不显,看错抄错;误为“润瑞”则纯粹是相互传抄中形成的错误。石门之战发生在1235年十一月,这年驸马三十六岁。太宗八年“冬十月,阔端入成都。诏招谕秦、巩等二十余州,皆降。”则驸马赦放那两个儒士就是他三十七岁时的事情。太宗十一年,“皇子阔端军至自西川。”则驸马也应跟随。直到十三年十一月太宗崩,未见裂土封王的记载。六皇后乃马真氏称制期间,皇子阔端的势力应还在,所以庆环宁原达鲁花赤的官职应该是阔端以王的身份赐给驸马的。1246年阔端的哥哥贵由登基,这就是元定宗。这年驸马四十七岁。定宗在位三年崩,海迷失后称制两年。公元1251年拖雷的长子蒙哥登上了蒙古汗位,这年驸马已经五十二岁了。到1260年拖雷的第四子忽必烈登上汗位,钓鱼山还在争夺之中。而驸马已经六十一岁,担任达鲁花赤二十多年了。他的政绩按照碑文说法就是奏赦罪囚抗旱、再造之天祈雨、夷靖民安守边。 假设驸马与蒲察氏成婚于拖雷去世的1232年,则到中统四年(1263)已经婚后三十一年,想必已经抱上了孙子。公元1264年是个甲子年,忽必烈改年号为至元。也就在这年,元朝廷下令将镇戎州和原州合并为镇原。想必此前驸马已经不再担任四州的达鲁花赤了。 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定都燕京,名为大都。这年驸马七十二岁。可能已经致仕回家、享受天伦之乐。假设长子生于1233年,则已经三十八岁。次年“冬十月丙戌朔,封皇子忙哥剌为安西王,赐京兆为分地,驻兵六盘山。”则三十九岁的长子担任“巩昌等处绫锦总管”就是安西王的后勤方面大员。次子文寻不知年龄,远任“河南民匠总管”。假设长子十九岁结婚,二十岁有子,则驸马长孙希敏也已十九岁,后来担任“襄阳等处打捕民匠总管”。可能此时已经结婚,驸马最长的曾孙也在孕育中,或者已经出生。这都是根据碑文推测的。 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驸马已走到生命的最后。尔时子孙诞生正在高峰期,后来的繁荣他可能都没有料到。当腊月快过年时,他去世了,阳历实际上已经是公元1277年1月31日。所以可以这样记载: 刘丙(1199——1277),宁州安定县人。金与蒙古交替之际,于1232年随河南从事龚忠归于蒙古“也可那颜”拖雷麾下。进言有功,赐许季玉蒲察氏。拖雷病逝后跟随皇子阔端征战,任征西都督大元帅,屡有建设性意见。秦蜀平定后,又同时担任庆环宁原达鲁花赤二十多年,政绩卓著。元朝建立后,子孙多在安西王属下任职,成为元初显族大户。现在宁县“十八户刘家”奉为共同的始祖。 在他去世后的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宁州知州王撰或许是受了其子孙的邀请,为驸马的墓志碑撰写了碑文。但是后人抄录碑文时误录为“秦定二年”。这个碑文撰写时间,去驸马卒年四十八年。如果估计没错的话,他最年长的曾孙已经五十三岁了。 |
浏览:257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