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薰衣草,可令口角噙香的植物,芳淳而难察,如同伊羞涩的蓝色花粒。每当凑近,才可感受其浓郁。
要令薰衣草释放它的强烈,可用指尖拈起一粒,捻成细末,薰香染遍整个指头。却残忍一点。 再者,一杯沸水,足以令麝散,余后皆与白水无异。但若是一两粒入口, 轻咬,便觉咬着了它的精华:清彻的香意传来,伴随着沁心的苦, 难以适应。深刻: 薰衣草的生命,仿佛竟是用香与苦酿成的。 必须难耐的苦, 才有离奇的香。 逐渐恋上了这种不甜的味道,乐此不彼,特别是它逗留口中的时候,这大约就是《闲情偶寄》中所说的“每于饭后睡前时以少许润舌,则满吻皆香,多则味苦,而反成药气矣” 于是又开始了白日梦,思绪飞逾千年。 是天生难弃的体质,芳逾散麝;还是后天自爱的修饰,郁胜焚花。荀彧的行经坐处,都留下的幽幽的香,诗有咏“薰香荀令偏怜小,傅粉何郎不解愁。”十分优雅。 荀彧的生平:三国人,智慧, 博学,风雅,为曹操出谋献策,推荐过郭嘉,荀攸,恩宠隆重,衣裳流香,云云。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想着荀彧着菱衣而过,身后一段香。 非但香,而且持久,如情丝,如菱长,千丝万缕扯不尽,粘浮在他接触过的时空中,缠绵悱恻。"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 流传的香艳而理直气壮。 究竟怎么样的永恒才敢夸口比赛时间,忘我的散却,入不敷出, 终有枯竭的一日。 “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谩惜余薰,空篝素被” 事后空想,更觉凄哀。 荀彧死的时候约摸在冬天,当时应该是充满雪意,另一种新鲜,年轻,生气的香。 情绪低落的荀彧倚门而望,足履薄冰,轻绡薄纨。哪怕寒气峥嵘,依然不与俗同。 此刻的他,感觉不到冷。就象枝头的空,冰封的睡。 茫茫的世界, 没有曹操回心转意的身影......他一厢情愿的劝善,他变更话题的回避,痴心不变遇上意兴阑珊,含蓄的演变决裂,一杯情义搁冷,在君主乍暖还寒的眼神里,荀彧逐渐失落了自我......似一枚速香,菁华散尽,只余下一具没有人再需要的灰壳......何去何从? 于是做出了傻事,最后一次,寻找一种浓烈的香刺激自己嗅觉,刺激这个冷淡的世界。 齿间残忍的咬断薰衣草,精华淋漓...... 他饮下药,杯上留下他最后的香,在冰上绽裂。 血流开始加速,过程中释放香,直到桂魄逸出,就象薰衣草一样。 没有解不开的结......万物同归 匆匆过去, 身后一段化不开的香。 千载流芳 后记: 懒得看史料了 |
原文 发表于中华三国联盟 浏览:1100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