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的今天,我参加了市红十字会组织的纪念活动,在“人文纪念公园”瞻仰上海市红十字遗体捐献者纪念碑,同时参观了福寿园人文纪念馆内的主题馆――“红十字遗体捐献者纪念馆”。当我走近“‘永生的眼睛’――郭平纪念展区”,不禁感慨万分。六年前的往事又浮现在眼前……
一九九九年二月二十六日下午,郭平因交通意外事故严重受伤,经东方医院抢救心脏还是停止了跳动。眼看着自己的爱人不可挽回地走向死亡,我在极度悲痛之中还是想为他再做些什么。我突然想起郭平生前曾多次说过:“我相信唯物主义,死后献什么器官都可以,只要能解除别人的痛苦、对别人有用。”又想起过去我们上班路上经常看到三三两两的盲人摸索着到福利工厂上班,他总同情地对我说:“如果我是眼科医生,我一定去攻克这个难题,使他们重见光明。”因为当时我们都正值壮年,离“人生终点站”仿佛还很遥远,所以并没有想到去办相关的手续。现在,当我们确确实实面对死亡时,作为他最亲密的伴侣,我知道捐献器官是他最大的夙愿,我要帮助他完成这个夙愿。 我是一个医生,深知角膜移植的重要性,也懂得角膜移植的成功率取决于移植的时间――捐体死后六小时内的角膜存活率较高。所以我和亲属们统一了想法后,马上向院方领导表达了郭平生前的愿望,在第一时间捐出了他的一双眼角膜。数月后,我们才知道这是申城首例角膜捐献,同时也获悉他的角膜移植成功,为江西一位双眼被石灰烧伤的幼童带来了光明。 我的爱人郭平生前是航天局801所高级工程师,硕士生指导教师,俄语翻译。自1961年留学回国至1999年2月遇难,他为我国航天事业贡献了近38年的春秋,在多项固、液体科研型号产品的研究、设计、试验工作中作出了卓越贡献。十年动乱中,知识分子“臭老九”帽子满天飞,令人困惑,许多人因此白白浪费了青春年华,而他却不随波逐流。为了能在科技航天领域为国争光,他把一生精力用在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外语水平上,真是“手不释卷,心不旁鹜”。散步时,等公共汽车时,在车上、飞机上……只要有一刻空隙,他就会从口袋里掏出书本、外语词典,抓紧看上几段。就这样,他利用业余时间在强化俄语学习的同时掌握了第二门外语――英语,从此能用两国语言熟练阅读并翻译专业书籍和科技资料。1993年退休后,研究所返聘他从事俄语翻译工作,多次往返中俄之间,为飞船推进系统设计、研制翻译了大量资料,也曾给航天局科技处作过翻译。遗憾的是,他没能看见1999年11月20日神舟1号飞船发射成功,没有共享发射成功的喜悦。 我和郭平的感情很好,一直到他离世二年以后,我才能动手开始整理他的遗物。各种书籍、杂志、信件、论文草稿,还有练书法的文房四宝……每件物品都在讲述着他刻苦钻研、自强不息的故事。特别是他亲笔写下的两幅座右铭:“中华魂”、“知难而进”,确实是他一生的写照。当时他把这两幅座右铭镶进镜框放在卧室,我并不在意。现在我捧着座右铭更加读懂了你。我要告诉你:你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捐献器官是你所能做到的最后一次奉献。因为你的无私奉献,使盲人得以重见光明,得以看见这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在替你关注着祖国的日益繁荣、昌盛。这是你永生的眼睛,这是你生命的延续啊! 联系人:张文素 联系地址:北京市光华路9号世贸国际公寓D2座16F1606室 邮编:100020 电话:010-65046705 E:xiaoqingguo@yahoo.com |
浏览:67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