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照两边挂着苍劲有力的“百年坎坷一生豁达”八个大字。它是世纪老人章振乾最贴切的写照。豁达跨越重重坎坷,迎来暮年大好时光。 3月23日,400多位亲友,200多个花圈,数十幅挽联挽诗,伴随着哀乐为老人送行。 1月14日,在《章振乾百岁文集》首发式上,我回顾60多年来与老人相识相知到成为儿女亲家,半个多世纪我们共历艰辛,同沐春光的历程,祝贺他凝聚着多年心血的百岁文集终于面世。 2月8日除夕,我和老人两家三代人欢聚迎新岁,共度已成为惟一的也是最后一次的除夕之夜。 老人离去了,使我伤怀,历历往事,浮现脑际。 日寇侵凌,山河破碎,抗日战争洪流,使众多文化人士从四面八方汇聚到福建战时省会、闽中山城永安。先后有王亚南、杨潮(羊枣)、黎烈文、邵荃麟、葛琴、卢茅居、黄秋芳、章靳以、王西彦、许钦文、章振乾等著名学者、教授、作家以及爱国青年100多人,他们以笔为枪,从事抗日进步文化活动,抗战气氛之浓烈,使永安成为战时东南文化中心。我从赣东避寇到永安,认识了章振乾教授和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以杨潮(羊枣)、谌震为主要对象的“永安大狱”,逮捕了进步文化人士30多名。在举国欢庆抗战胜利时,羊枣被虐死在杭州黑牢中。章振乾与羊枣同在一处办公,谢怀丹是羊枣主编的《国际时事研究》编辑,我是羊枣主持笔政的《民主报》社论撰写之一。在白色恐怖弥漫中,我们都做了入狱准备。其后在国内外一片抗议声中,反动当局才停止逮捕,幸免于难。随后的营救入狱战友活动,以章振乾出力最多,60多年后,散处各地和在榕的永安战友,以章老为联系中心,友情绵绵不断。 抗战胜利后,内战又起。1949年,章振乾参加民盟地下组织,民盟坚持反内战、反独裁、争民主的立场。国民党称其为“共产党的尾巴”,下令解散,其成员与中共党员同样惩处。章振乾任所长的省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是民盟活动的主要阵地之一,在特务的窥伺下,风险可想而知。解放前夕,特务头子毛森来到福州,准备进行大逮捕,因解放军进展神速,才来不及动手,仓皇逃往厦门。 进入中年,章振乾喜迎五星红旗飘扬的新中国,愿望实现,但道路并不平坦,“反右”、“文革”均在劫难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惊涛骇浪成为过去,迎来了知识分子的春天。风风雨雨岁月中缔结的友谊,使我们进而成为儿女亲家。 章振乾是位经济学家、教育家,早岁留学日本,曾在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名校任教。“文革”后已年过古稀,仍为祖国的统一、民族的振兴建言献策,尽心尽力。去年10月,有报刊记者写了题为《步履从未歇征程》的访问记,对这位世纪老人的豁达乐观,与时俱进,备极赞赏。老人的长寿秘诀是:“要有良好的心态,要多动脑多活动,要老有所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92年因胃癌动手术,他战胜了病患;93岁学电脑,两度赴港澳参观回归盛典,逝世前还是福建省老年大学书法班学员,按期完成作业。他广约朋友2008年上北京看奥运。他从不服老,对未来岁月充满期待。以至遽尔离去,没有留下任何遗嘱。 乙酉清明病中 |
原文2005.5.8 发表于《福州晚报》 浏览:680 |
| ||
| ||
新增文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