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张继元博士

四十年太短,只争朝夕

杜君捷

  四十年太短,只争朝夕
   让遗憾变成无憾,张继元留下的不仅仅是思念
  
  “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是清华大学的老校长、我国著名教育家蒋南翔先生在一次与清华体育代表队和学生会干部讲话时提出来的,事隔40多年,当李京女士面对记者再次说起时,情绪异常激动,一年多来磨砺的坚强将泪水挡在了她的眼睑内。她说:“他走的时候就只有这一个遗憾,他说祖国培养了自己几十年,才为祖国工作了7年,实在是太短了!”
  李京女士所说的“他”就是指她自己的丈夫,华中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副教授张继元博士,因患肝癌于今年9月不幸去世,享年42岁。
  
  “他有一点太拼了”
  
  这是张继元博士给所有熟悉他的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张继元于1999年凭优异的表现被评为副教授,那是他回国任教后的第二年,但是他的努力没有因此而停止,在副高级职称申报高级职称的五年年限刚刚达到的时候,他又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的同事告诉记者,那意味着一场和他自己的拼杀,需要做很多准备,也有很多的硬性条件。其实那个时候张继元博士申请高级职称的条件不是很成熟,但他就是有那一股拼劲,认定了目标就不放弃。
  作为年富力强的年轻老师,张继元博士承担了不少的教学任务。其中有很多是新设课程,他的同事告诉记者,担任新课教师是很辛苦的,什么都是从零开始。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张继元博士一次次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对以后这门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李京女士回忆说,一天夜里,张继元博士在批改一门课的结业考试试卷,李京女士看到那么厚一沓的试卷,料想会工作到深夜,就提意要帮助丈夫批改试卷客观题,因为李京女士大学期间也是学习相关专业的,照说批改试卷是不成问题的,即便如此,张继元博士还是拒绝了,他说:“我的事情还是我来做,你做错了怎么办,我要为学生负责啊。”
  
   “可以说他对自己有一些苛刻”
  
  一次张继元博士带《工程图学》,教务处考虑到张继元博士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都很重,本来准备把这门课安排成合班上,张继元博士却认为这门课程的性质上合班不利于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坚持要求上分班,而上合班与上分班的待遇是差不多的,当李京女士提到这件事的时候还是摇着头说他太傻了。
  李京女士还回忆说,张继元博士对自己的所有事情要求都很高,所以只要他认真做的事都能够做得很好,就拿他每次向专业刊物投稿一样,写好之后都要认真审核,并重点研究自己所投刊物的用稿要求,再对自己的文章加以修改,直至达到该刊物的用稿要求甚至超过这个要求的时候才肯投稿,而对自己不太满意的文章就存放起来,等待自己有新的想法后再修改补充,李京女士笑着告诉记者,只要他一投稿准上,同事们还开玩笑说他是百发百中的“神箭手”。
  
  他常常埋怨自己分身乏术
  
  张继元博士除了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外,他还担任了工程技术学院工会主席、农业工程系系主任、九三学社会员、中国沼气学会技术专家、湖北省农业厅农村能源技术专家、湖北省太阳能学会理事、农业部沼气产品及设备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华中工作站副站长以及班主任等职务。
  作为工会主席,每到过年过节、学校开运动会等一些大型活动,他都要搞好筹备和后勤工作,当记者问到这个问题,他的同事肖新棉副教授激动地说:“那天开运动会,本来没有他的项目,他却在运动场整整呆了一天,为参赛的同事们服务,没想到他那么忙对这件事还这么认真。还有就是那次三八节搞排联,当时他已经住院了,但还来看同志们,大家真的很感动。”
  而身为农业部沼气产品及设备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华中工作站副站长,张继元博士每个月都要下到农村去调查沼气的使用情况,一到假期,还要抽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推广沼气的使用。乡下不通车,张继元博士一行人都是凭脚力走门串户的,遇到刮风下雨,在乡下一待就是好几天,有时候看见张继元博士弄的一身泥回家,李京女士就哭笑不得的对他说:“你哪里像一个大学老师哦,简直像一个包工头。”
  “他是个认真负责的好同志,很热衷于社会工作。”这是学院领导班子对张继元博士的一致评价。但是职务多起来,事情就多起来,张继元博士也时常感觉自己力不从心、分身乏术,他常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完成一些事情,有人曾经劝过他辞去一些职务,或者对每一件事不要都那么认真,他说:“组织上交给我这些事情是组织对我的信任,我要么不干,要干就一定要干好,我不能对不起组织。”
  
   又在恶梦中醒来
  
  “他又把课讲错了,怎么换了个老头子……”,李京女士打开台灯,唤醒正在做恶梦的丈夫,这样的情况自从张继元博士生病在家后就经常发生。李京女士告诉记者,张继元博士担心自己所教的学生会因为自己无法代课而耽误学业,担心自己带的研究生会因为无人指导而影响毕业,担心自己的课题会半途而废,担心自己无法顺利完成沼气工作站的任务……,所以,每当遇到来看望他的领导、同事、学生,都不忘询问学院近期发展、教研室的工作情况、专业学习有没有遇到大的困难……。工程技术学院办公室主任李善军老师告诉记者,张继元博士常常和他聊等病好了回讲台的安排,他说它只有站在讲台上才感觉到踏实。
  张继元博士病重的那段时间刚好是他所带的研究生毕业要进行论文答辩的日子。在病床上的张继元博士甚是着急,因为他的学生周德强的论文出了盲评。可他觉得那篇论文连自己那一关都过不了,又怎么能送去给专家评呢?就在那张每天要在上面接受很多痛苦治疗的病床上,张继元博士给周德强重新讲了一些课程,并先后多次指导修改了那篇论文,甚至还自己掏钱帮助学生完成实验项目,一直到顺利通过答辩。
  
  你们创造了奇迹
  
  张继元博士的敬业、务实,得到了领导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在病中,学院领导、同事、学生多次去看望他,学生们还自觉排班晚上去照顾他,连医院的医生都开玩笑的说:“你们家的护工可真多,一天一换,而且都这么认真负责。”每当说到这些,张继元博士那张因久经病魔折磨而变得蜡黄的脸上就会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肝癌晚期有很多并发症,在那段时间,张继元博士已经患了糖尿病,并且天天发高烧,且一高烧就是四十二三度,所以张继元博士每天都在高烧、退烧的过程中渡过,用药后就一遍遍的出汗,学生们就每隔几分钟给张继元博士擦一次汗换一次衣服……。有好几次,张继元博士背着学生们对妻子说:“他们太可爱了,我真不想让他们失望,要不是他们,我早就不想……”。
  医生私下告诉李京女士说,从发现病情到现在已经一年了,病人、家属以及这些照顾病人的人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得了这种病能撑了这么久,确实不容易。
  
  对家人的歉疚
  
  张继元博士在病中常常回忆自己前面走过的历程,感觉对家人有些歉疚。
  张继元博士出生在湖北省蕲春县的农村,从小都深刻感受到了那种落后带来的贫穷,立志好好读书,皇天不负有心人,他成了当时村里唯一的大学生,成了全家的骄傲。他工作后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带领全家致富。为了这个目标,他工作努力、生活节俭,多年来一直补贴那个养育他的家,老家的邻居们都夸老张家生了个好儿子,可是张继元博士对自己所做的却并不满意,他常常责怪自己不是大老板,要不然就可以让一家人都过上好日子了。在病中,他多次嘱咐妻子,让她没事多回老家看看,能帮什么就帮什么。
  张继元博士对于当时正在上初三的儿子是最放心不下的,在病重中,他精神稍好一点就把儿子叫到床前,从为人处世一直讲到衣食住行,因为对自己一向很严格的张继元博士对儿子的要求也向来很高,有时候儿子甚至觉得父亲不喜欢自己。但看到父亲现在着急的样子,他懂了。他看到父亲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的经验都传授给自己,他明白了。当年考高中,儿子没有让在病床上受苦的父亲操心,也没有让心急如焚的母亲分心,顺利考入了省重点。
  
   离20年的约定只剩4天
  
  张继元博士的大学时代是在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度过的,在那里,他与他的同学们在农业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专业学习,在那个年代的中国能读到大学是相当不容易的,同学们都很努力,也很珍惜彼此的同窗之谊,就在1985年7月那个离别伤感的日子,他们约定二十年后一定再相聚,大家一个也不能少。就在这个约定的日子一天天临近的时候,张继元博士的病情却突然恶化,并同时得到医生的相当于死亡宣判书的“身体条件太差,不适宜再手术了”的答复。
  张继元博士在病床上也一直在想着这件事,时常回忆着大学期间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的场景,远在祖国各地的老同学们得到张继元博士病危的消息,十分震惊,在北京的同学当即要求他来北京,并表示医生和医药费都由老同学们负责,但被李京女士婉言谢绝了,因为当时张继元博士的病情已经再也不允许他经受旅途劳顿了。
  9月12日那天,离9月16日那个二十年前约定的聚会仅只有四天,但是张继元博士却再也等不到了,在病魔的吞噬下他闭上了双眼。
  
  “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损失”
  
  张继元博士的学生这样告诉记者:“张老师是一个很好的老师,课讲得好,对我们很负责,我们给他的评价都是90多分。”
  “他是一个很随和的人,对人没有架子,我们都很喜欢他,和他一起工作很顺利也很愉快。他的业务很强,在每年的测评中,他已经是连续4年的 ‘优’了,这是很不容易的。”这是张继元博士的同事对他的评价。
  当记者问到李京女士是怎样看待丈夫的,李京女士脸上绽放着幸福的光芒,“他很顾家,虽然他很忙,但是只要是与外界有关的事都是他出面,比如开家长会、交水电费等等,他的乒乓球打得很好,是他们学院的高手之一呢!他在吃穿用上很朴素,从不乱花钱……”,李京女士提到丈夫显然有一些滔滔不绝,恨不能一下把丈夫的优点全说出来。
   “在工作上他出色、务实、敬业,肯钻研;教学上认真负责,学生都很喜欢上他的课;在科研上,他很注重自己的学习和发展,重视科学研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不少的论文;在社会工作上,他身兼多职,对什么事都亲历亲为,我对有这样的同事和朋友感到骄傲。”张继元博士的朋友对他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李京女士还告诉记者说:“我想他应该是没有什么遗憾了,因为他在病床上念叨的那些亲人、同事、朋友、同学、学生,都见到了最后一面,有些人还天天来看他,也为他做了很多事。就只有一点,他一直耿耿于怀,他嫌自己报效祖国的时间太短,7年,太短了,他说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
  
   带给我们的思考
  
  11月17日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在北京论坛“公共卫生与和谐社会的建立”分论坛上透露一天令人震惊的消息,在近5年内,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有135位教授死亡,他们的平均年龄为53.3岁。他说,目前,在中国与生活方式等有关的慢性病患病率逐步上升,比如肺癌、肝癌、大肠癌等的患病率比10年前几乎翻了几倍。在知识分子中,存在着严重的“过劳死”现象,知识分子的平均死亡年龄仅为58岁,比普通人平均寿命少10岁。
  张继元博士的生前好友工程技术学院副院长廖庆喜博士谈到这个问题时是满脸忧虑的,“这的确是我们这些知识分子要思考的问题,同事朋友去了,我们不能只是伤心而已……”
  “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已经成为流行词汇,忽视了自己的健康,就是透支了自己的生命,毛主席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很有道理的。应该说,经过大学教育,每个人都为建造事业的大厦积攒了许多高质量的材料,可是,如果失去了健康这个基础,即使材料再丰富而高质,我们建造的也将是一座随时可能停工的大厦,甚至大厦还未建成,就有了“中道崩殂”的不幸。“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我们今天重提这样的口号,就是不希望再看到那么多的“英年早逝”,因为祖国的未来和明天,需要受过良好教育的建设者能够以聪明的大脑、健全的体魄、充沛的精力来创造。
  
  在记者在对张继元博士的亲人、好友、同事、学生进行采访的时候,听得最多的一个词汇就是“可惜”,大家都觉得一个刚刚燃烧了不到三分之一的蜡烛熄灭了是一件很令人遗憾的事,但是就在同时到底还有多少学者们在为了心中的梦想和追求而透支着自己的健康呢……
  
  完成此文首先要感谢图书馆李京女士,同时也非常感谢工程技术学院副院长廖庆喜博士、副教授肖新棉老师、办公室主任李善军老师等所给予的帮助以及所有接受采访的老师和同学们!
  在这里仅以此文向张继元博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他的亲人致以最亲切的问候。
  祝愿老师们、学者们都能够健康的生活,真正做到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
  
  
原文 发表于南湖新闻网  浏览:1920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5/12/25 15:24:31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杜君捷四十年太短,只争朝夕(收藏于2005/12/25 15:24:31
转贴张继元博士生平(收藏于2005/9/20 11:30:56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杜君捷四十年太短,只争朝夕(访问1921次)
转贴张继元博士生平(访问1246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珠海SEOhttp://www.zh珠海SEOhttp://www.zhangjiyuan.com/ 张继(评论于2012/7/1 15:51:07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