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少次矿井瓦斯爆炸,他作为矿山灭火专家赴现场指挥。
爆炸一轮一轮响起,被火浪扑倒摔断肋骨的他,爬起来还得指挥 …… 准备乘飞机赴山西榆林开会的被誉为我国煤炭行业的 “ 煤矿消防队长 ” 、我国矿山灭火专业的学术带头人、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的院长 徐精彩 教授,在咸阳机场的候机大厅正要换登机牌时,他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 就是这个电话,又把他带到了一场扑灭地下火龙的激战中。他们把命交给我了 宁夏银川的一家有着几千名矿工的国家级大型煤矿的一个矿井里发生了瓦斯爆炸,因是采空区爆炸,幸无人员伤亡,只是爆炸处引起的大火一直难以扑灭。 险情是由于煤矿采空区的煤层大面积自燃引起的,爆炸地点距采煤工作面只有 280 米远。 大火已经燃烧了两天两夜,情况十分危急。 徐精彩接完电话,立即将去往榆林的机票退掉,改乘最近的一次航班直飞银川。 当天下午 4 时,赶到煤矿的徐精彩所看到的情景,让这个灭火专家也吃了一惊:发生爆炸引起大火的那个矿井巷道里浓烟滚滚,瓦斯浓度离爆炸界限很近,井下仍不断地发出多次的爆炸声。 为了安全,矿上把采掘及相关人员基本上都撤出来了,只留下一部分救护人员。 见此情形,灭火经验 丰富的徐 教授知道:若不及时控制火情,矿井就会面临报废的危险。情急之中,他决定马上亲自去火灾现场。 据徐精彩的经验判断:井下的大火可能已从 280 米以外的采空区烧到了工作面。他要立马带着救护队的 11 个救护队员,冒着瓦斯爆炸的危险,下到井下现场。 此时,井下熊熊燃烧的大火中,谁也不知道瓦斯什么时候爆炸,但不亲临现场观察,不了解火势情况,就难以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 徐精彩等一行人下到井下一看:果然,大火已从 280 米远的地方烧到工作面了。 这个矿井里一共有 100 个架子,此时从 8 号架子到 19 号架子上全都是熊熊燃烧,蹿起一米多高的火苗。 如此一来,这个工作面是保不住了,得赶紧将其封闭,与其他的工作面隔绝起来,当里面缺氧后,大火就会慢慢地自己熄灭。 “ 要想将井下的大火燃烧区域封闭起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砌防爆墙。防爆墙一般是由石料砌成,厚度达 7 米以上。但要在井下砌防爆墙,不仅施工困难,而且所有的施工材料,都要由矿工一袋袋地扛至 380 多米深的井下。虽然修建防爆墙如此困难,但这是灭火救灾所必须。否则,这个直接关系到矿工们饭碗的矿井若是保不住,这些矿工们也就没饭吃了。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时下井灭火抢险的矿工们,实际上是把自己的性命交给我了 ……” 徐精彩说: “ 但那时,我其实也并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能够在保证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垒起防爆墙。只是从专业技术的角度来判断和决策了。 ” 要修这样一个防爆墙,正常情况下要四五十个人干 10 个小时左右。 当下达了垒砌防爆墙的命令后,徐精彩看到了一个非常悲壮的场面:在井下距起火区不远,那几十个他不认识的工人浩浩荡荡地背着水泥、石子、沙子,冒着危险冲上去垒防爆墙 …… 10 个小时后,三道防爆墙终于同时垒了起来。只要在 24 小时之内防爆墙不被炸破,这次救险就算成功了,徐精彩不禁暗暗松了口气。看着这些,你不可能逃跑 匆匆启程到南京开完会的徐精彩原打算开完会当天再返回白芨沟,不料他刚到南京不到半天,白芨沟的电话又来了 ——— 这个电话是局里的总工打来的: 徐 教授,井下又爆炸了,我们的一些救护队员都受伤了,怎么办?徐精彩嘱咐他:你让工人们往后退远一点,我马上坐飞机赶回。 “ 那天真是不凑巧得很,每天一班飞往银川的机票早已卖光了,眼巴巴地在南京干着急:那么多在井下进行救援的工人遭遇爆炸,还有人受伤了 …… 实在受不了了,我跑去跟售票处的工作人员说:我有非常要紧的事,请你们一定帮忙在卖出的那些机票里,找找熟人或关系户,无论如何请他们让一张下午 4 点多到银川的飞机票给我。我出一千块钱来补偿让票人由此而造成的损失,让他坐下一趟飞机 ……” 徐精彩事后想起来仍很激动。 幸运的是,在航班起飞前半个小时,徐精彩终于拿到了一张去往银川的机票。 晚上 7 点,当徐精彩再次回到白芨沟矿上时,井下的救援人员已按他的安排后退了 900 米,分别在 5 个巷道里修好了 5 道防爆墙,只要再修一道,就能控制住火情了。但就 是这一道防爆墙,因为巷道里浓烟滚滚,大家都没敢贸然动工。 尽管此时井下随时会发生更大的险情,可徐精彩没有任何犹豫地来到了井下的险情现场。 说实在的,若是连徐精彩都觉得不能下井了的话,那其他的救援人员也一定得撤出来了。 情况如此紧急,徐精彩也来不及考虑许多,他只有一个想法:一定要搞好这次灭火救灾,所以就一定得到一线去,随时掌握一线的情况。因为那几十个救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就在自己手上,即使是自己觉得有危险了,也得先把井下的救援人员撤出来。 火灾第一线的徐精彩,看到里面浓烟滚滚,能见度不到半米。 已撤到距起火处八九百米远距离外,根本不知道里面起火情况到底如何的救援人员,此时面临的危险更大。 在徐精彩的指挥下,他们决定强行把这道墙封闭,否则救援就无法进行下去。 “ 在最危险的时候,垒砌着井下灭火最后一道防爆墙的救援者们,扛着水泥、沙子来往穿梭。人多路窄,浓烟里能见度又非常低,只有 40 盏矿灯放在巷道两边。很多救援者因看不清前面情景和脚下的道路,或撞在巷道壁上,或摔倒在地 ……” 徐精彩说, “ 看着这些,你不可能逃跑。 ” 半夜 12 点,防爆墙终于垒起来了,徐精彩和救援队迅速撤到了地面。 但这次防爆墙能否坚持 24 小时的考验呢?所有的人都静静地等待着。这一次他们非常幸运: 24 小时后,有关人员下去检查时,他们垒起的防爆墙没被炸开。大家松了一口气:总算躲过了这次灾难。更令徐精彩高兴的是:根据井下的勘测数据来看,险情已基本控制住了。但他仍要求救援人员每隔 20 分钟向指挥部报告一次井下情况。断根肋骨也值得 可就在第二天下午,救护人员突然报告说:瓦斯浓度又在不断增加,井下仍随时有爆炸的可能。徐精彩一听坐不住了,赶紧急匆匆地从楼上跑下,一口气跑到井口,对那些救援人员道:你们先停下往边上撤。 就在徐精彩拿起一根塑料管撇到井筒里进行采样分析时,突然井下 “ 轰轰 ” 地发生了大爆炸,巨大的气浪把他们垒起的防爆墙上的沙石袋, “ 啪 ” 地从井口里都冲了出来;强烈的冲击波把人行横道上的几十个人全都冲倒了。徐精彩也被冲得一跤摔倒,顶在一个铁棍上断了一根肋骨。虽然事后他疼得喘不过气来,可当时他却顾不上疼,在被大爆炸吓出了一身冷汗后,第一个从地上爬起来:赶快检查伤亡情况!看着工人们一个个灰头土脸地从地上爬起来,一查没有人员死亡,他才放下心来。 这次大爆炸后,徐精彩心里十分的矛盾:怎样才能既保证大家的安全,又能保住矿井呢? “ 不能继续在井下干了,爆炸的强度越来越大,再在井下干可能要出现人员伤亡。可矿上的一些老工程技术人员,一听说要撤到地面来封闭矿井,纷纷流着泪反对。他们在这里工作几十年了,几千名工人、数万个家属都靠此矿生存,如果从地面上进行封闭,等于此矿就报废了,这么多人就会失去生活保障。他们会说:外来的徐精彩对这个矿没有感情,不顾及矿工们的利益,说封矿就封矿。 ” 最后关头,徐精彩不得不考虑用灌水淹井的办法来灭火了。 灌水灭火实在是一个无奈之举。因为白芨沟煤矿是个极度缺水的地方,即便是最近的水源地,也在几公里之外。而灌水到矿井里灭火,至少要用 7 万立方水,要把这么多的水运过来,还需要再修一条同等长度的输水管道。此时已别无选择, 徐 教授一边想办法努力控制住井下大火的险情,一边加紧修建输水管道。 7 天后一切准备就绪,开始准备灌水灭火。十天后,水灌满了。起火爆炸的矿井险情彻底控制住了。 2003 年 11 月 28 日, 7 万立方水将出事矿区全部封了起来,再没有发生一次险情。至此,历时整整一个月的白芨沟煤矿井下灭火大行动全部结束。 徐精彩说,自己唯一感到欣慰的是:没有人重伤、死亡。 2004 年 3 月,白芨沟煤矿开始恢复生产。 7 天后一切准备就绪,开始准备灌水灭火。十天后,水灌满了。起火爆炸的矿井险情彻底控制住了。 2003 年 11 月 28 日, 7 万立方水将出事矿区全部封了起来,再没有发生一次险情。至此,历时整整一个月的白芨沟煤矿井下灭火大行动全部结束。 徐精彩说,自己唯一感到欣慰的是:没有人重伤、死亡。 2004 年 3 月,白芨沟煤矿开始恢复生产。 |
原文2005-5-13 8:31:35 发表于北京青年报 浏览:847 |
| ||
| ||
新增文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