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给新建及众伞友
认识戴教是因“大玩具”,而且是只闻其声未见其面,电话中寥寥数语透着豪爽和干练。谁知隔日却传来如此噩耗。数日来,尽管工作千头万绪;保先教育如火如荼,但戴教的声音总是萦绕耳边挥之不去。总想对他说点什么,对实现我们蓝天梦想的教练说点什么,对有共同爱好的伞友们说点什么。 非常不幸,戴教走了,但献身于他喜欢的事业他又是有幸的。尽管这样说有点残酷 我想戴教有灵会同意的。因他保护的学员依然生龙活虎,他所创办的俱乐有了空前的凝聚力。“伞难” 较之“山难” 发生的状况还是少的。山难尽管经常发生,甚至出现全军复没(梅里雪山山难),但登山者仍乐此不疲,这是人类冲破极限的欲望作崇。既然是极限运动,就要付出冲破极限的代价。英国20年代最著名的登山家马洛里,他在登珠峰登到8600多米的时候失踪了。他曾经说过一句话:因为山在那里。同理,我们把它用在滑翔伞运动中,我们的格言是“因为蓝天在那里”。戴教的灵魂永驻蓝天。 启翔航空是经过注册的,戴教也是航协认定的教练员,对其舍身救人的精神应从组织上予以肯定及表彰,地方体委应上报追认其烈士。 戴教是教练员队伍中的精英。事后大家也有很多假设,假如他不去抓座代,不去辅助起伞或许就不会出现状况。今天中午和刘锋教练谈起假设,他很平淡的说 ∶“谁还想那么多呀。” 是的,大家都见过蟒山起飞场教练员在贼风来到时,飞身抱住拔地而起学员的场景,而且没有门户之见(不管大羽还是飞人),甚至无国籍之分(莱温特),多少次化险为夷,保证学员安全愉快地飞行。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冰天雪地,教练员在全身心地陪着我们“玩儿”,每每用他们的目光构成空中安全走廊,用他们急促准确的口令保证了我们飞行科目的顺利完成 投入滑翔伞运动时需要激情,投入后则需要理智。想当初,张长义组织特耐磨杯国际滑翔伞比赛时,我以一个观众的身份问运动员:“危险否?”他指着自己受伤的脚反问:“你说呢?”。这并没阻止我投身于这个运动。我想这就是对滑翔伞运动的激情所至。真正地翱翔蓝天以后,则理智了许多,安全成为第一。天气状况不好,不强飞;技术不熟练不多作动作。因为绝大多数伞友不会进国家队,也没有在伞领域中为国增光的机会,更不是伞厂的试飞员,以此为生。 安全落地是再次飞翔的开始!!!!!! |
| 浏览:909 |
| ||
|
| ||
| 新增文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