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悟空的生活原型是今山西省娄烦县人,孙悟空故事的起源地也是在山西省娄烦县的花果山。留给我们研究这一说法最有权威性资料的是博山先生。
《博山全书》卷三十八“杂记”(六)载; “《静乐县志 人物》中,收孙行者,每以为笑谈。往在淮干,又闻一游客争之曰:“孙行者是敝乡人,敝乡见有花果山、水帘洞,如何得香贵乡也!’吾唯唯,曰:‘若尔,自当奉献让!”’ 此说是他在清顺治十六年(1659)“南游浮淮、渡江”,返回山西后所记。今日的娄烦县尽管在唐代已经建立,但明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71年曾一度归属过静乐县。傅山所说的这部《静乐县志》无疑是撰写在清顺治十六年(1659)以前。可惜这部县志至今未曾见到,可能已经失传。我们无法知道写于何代何年,也无法看到《人物》部分对孙行者是怎样介绍。顺治十六年前夕,满清政府刚刚入关,国内忧患颇多,统治者尚未站稳脚跟,根本不具备“盛世修志”的氛围。全国也未曾见过此时的任何方志。据我们推测傅山所说的这部《静乐县志》可能是写于明代中叶的嘉靖、万历年间。因为此时最高统治者大力倡导性恋.出现了“今天下自国史外,郡邑莫不有志”的盛况。此时修志,国家统一组织实施,较为严谨,要求做到“循名责实,而后无讹传;义正词确,而后无赘语”。由此可见,傅山所言《静乐县志·人物》中收入孙行者一定是很慎重,一定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真实人物,不可能有名无实给后人造成讹传,也不可能虚言误词,给后人带来赘语。 保存至今我们可以查阅到的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黄图昌编撰的《静乐县志》卷十“杂记”里,对“花果山”在娄烦县、“孙行者”是娄烦人有着更加明确与一针见血的记载: “花果山:南乡近龙和者有‘花果山’。取春、夏间花果满山为名也。或都附之以“水帘洞’,谓“孙行者,娄烦人,……” 现在的娄烦县位于原静乐县的南部,上述的南乡即指南部。这部《静乐县志》距博山介绍《人物》部分收人孙行者的《静乐县志》时仅相隔四十一年,所以两部《静乐县志》所载的“孙行音’无疑是不分轩轾的。 除此之外,早在南宋时诗人刘克庄(1187-1269)曾写过“取经烦猴行者”(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四十三《强老六言十首》之四)的诗句。笔者认为,诗中的“烦”字应该是地名。娄烦县在唐宋时写作“楼烦县”。据我们查实,唐宋时乃至现在全国县级以上地名中有“烦”字的,除“娄烦’外再无第二。 |
原文 发表于http://www.sxren.com/culture/whzt/xyj/more/2.htm 浏览:1041 |
| ||
| ||
新增文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