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怀念我们的父亲母亲—黄鸿瑞 苑凤云

不用哀乐的祭奠

黄献国

  不用哀乐的祭奠
   黄 献 国
  
  今天,《北京青年报》在第一版显要位置,发表了哥哥写给父亲的祭文。据悉,是新华社的编辑同志们在网上发现后,发表在新华网上,又被《北京青年报》转载的。两年前,我曾经为北京电视台撰写274集大型文献记录片《迈向新中国》,其文学本也曾在《北京青年报》连载。同时,我出版了一本书,忠实的记录1949年从1月1日到10月1日在中国大地上,历史演绎出的那场改天换地的伟大壮举,书名叫《开天日记》。我为这本书,曾写了一个序言,现在把它抄录下来,用以纪念我们亲爱的父亲——
  
  前些时候,88岁的父亲来北京看病,住进301医院,因年事已高,头脑迟钝得连许多亲朋故友都不认识了,生命中的记忆几乎丧失一尽,却念念不忘毛泽东。他在长春家中卧室里,有一架老式书柜,里面摆满了《干部必读》、《毛泽东选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之类的政治书籍。那架书柜永远为他封闭着,除父亲之外,谁也不会去动一动那柜门的把手——因为那个时代似乎只属于他和他的那一代人;也似乎离现在太久远了,晃若隔世。书柜里,永远被他放着一尊白瓷半身毛泽东塑像,塑像前,也被他永远放着一颗红枣,一只山核桃。记忆丧失后的父亲无论见到谁都会说:“你说怪不怪?毛主席怎么自己跑到我家来了?”于是,他常常拿儿女给他买来的水果、糕点之类,去喂毛泽东,还专门买了四条毛巾,给毛泽东擦嘴。
  我们这些做儿女的,背地里说起这些,常常把父亲的这份痴迷作笑谈。其间也有几位当医生的给父亲下了诊断;“老年精神病。”写罢这本书,我也仿佛精神出了问题,一想到父亲,眼睛就发酸。那一代人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种东西,一种由中国最古老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改天换地的神力,被忽然到来的、引导我们飞速进步的另一种文明,给遗忘了。抑或说,我们这一代人还从来没有真正读懂的东西,险些被老一代人象珍宝似地揣在他们的胸口,永远带走了。
  我很幸运,在八十八岁的父亲还健在的时候,终于能够走进他们毕生引为骄傲的记忆,就象我们这一代人,会永远珍藏着我们的记忆一样,每一代人都有留给历史的最宝贵的东西。譬如长征、解放全中国;譬如文革、上山下乡。父亲在医院里,每天念叨毛泽东。他说,天冷了,东北下雪了,怕毛主席着凉感冒发高烧。他死活闹着要出院,要回家,跟小孩一样。没办法,谁也留不住他,他出院了,回家了。他说,死也不能死在北京,他要回去看毛主席。
  事也凑巧,父亲刚刚离开北京,北京电视台国际部的孙宁、中国作家协会的刘永利两位编辑就来约我,作274集电视文献记录片《1949——迈向新中国》的撰稿人,使我有幸在建国50周年前夕,走进父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一年所走过的、命运敲门的274天。那时,我们还在娘肚子里,所谓“新中国出生,红旗下长大”的一代人,是在毛泽东时代唱着东方红、喊着毛主席万岁长大的。但是,我们从来也没有真正读懂过毛泽东。这里有历史原因,也有我们这一代人所经历的时代,总是激变得太快的原因:文革前十七年;文革又十年;改革开发才二十年。历史和思想还来不及沉淀,我们又上新路了。写完这部书,我才发现,也只有到了今天这个时代,才真正能够读懂一点毛泽东。
  我刚刚写过的这二百七十四天的历史里,有许多值得沉淀下来,好好思想的东西:为什么建国以后,毛泽东坚持要在天安门广场竖立孙中山的画像?而孙中山以三民主义创立的中华民国会败落在蒋介石的手里?而仅仅把蒋介石看作“人民公敌”似的漫画人物,我们就永远难以读懂毛泽东。这两个属于那个时代的巨子留下的史无前列的大决战,不仅是东方兵法的经典,也是从“五四”到新中国三十年民主革命为什么在中国如此艰难的历史注脚。譬如,国民党为什么失败,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为什么赢得一个新中国,讨论了几十年,我们真正讨论清楚了吗?譬如,惩治腐败,为什么说,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可以在这段历史中找到注脚。譬如,治国根本大法,为什么将“无产阶级专政”,又改回到“人民民主专政”,我们也可以在这段历史中找到注脚。中国共产党人在那个年代所创造的改天换地的奇迹,为什么那么由衷地得到人民大众发自心底的支持与拥护;陈毅为什么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都可以在这段历史中找到注脚。当然,蒋介石的众叛亲离,以及毛泽东进北平前一再说,我们不能做李自成是一个道理。又譬如,那个时期的许多好政策(进城以后,党的工作中心向城市经济建设转移;农村实行普选,把土地分给农民,让他们发家致富等等),为什么后来又丢弃了?……不管时代怎么变化、历史怎么拐弯,这些经典故事都永远不该忘记。
  把中国领入一个新时代的邓小平,他的伟大不仅仅是打开了一扇面向世界的改革开放的大门,更不仅仅是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还在于他在新时代行将开始的时刻,告戒我们: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不能丢。邓小平是一个极善于把历史和现实连接起来去务实的伟人,他的功绩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就在于他既不割断历史、又会创造未来。
  我似乎读懂了一点父亲,也读懂了一点毛泽东,乃至毛泽东同时代的邓小平。但是,历史总要靠一两个伟人去创造,我们这些后人就显得太无能了。父辈创造了一段历史,我们和我们的后代将创造未来。历史永远记住他们,是因为他们曾赢得了人心,人民曾经真心的拥护共产党。想想新中国,想想改革开放,真正读懂了,不是需要崇拜和重复,而是需要去创造。创造什么呢?创造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这是毛泽东和邓小平以及父亲那一辈人给我们留下的永远的课题。
  
  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在向父亲告别的仪式上,我们没用哀乐,而是用《长征组歌》为父亲送行。在建党80周年前夕,我将这段文字遥寄远行的父亲。真希望他还象当年戴上老花镜,看我作业那样,告诉我,路该怎样走。我们从不以什么干部子弟自居,而时刻记着,效法父亲,做人民的好儿子。并永远以此,作为对父亲最好的祭奠!
  
  
  2001年6月28日于北京魏公村
  
  
  
 浏览:2620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1/6/28 23:56:36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国国《写在想妈妈的日子里》(收藏于2024/11/19 10:26:09
写给妈妈的悼词(收藏于2024/11/19 10:16:21
黄晓东怀念我们的爷爷(收藏于2011/6/1 10:55:21
黄献军永不消逝的身影(收藏于2001/8/1 12:07:31
新华网献给父亲的消息(收藏于2001/7/6 13:43:22
黄献国不用哀乐的祭奠(收藏于2001/6/28 23:56:36
黄献民写给敬爱的父亲(收藏于2001/6/25 17:11:07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黄献国不用哀乐的祭奠(访问2621次)
黄献军永不消逝的身影(访问2266次)
黄献民写给敬爱的父亲(访问1619次)
新华网献给父亲的消息(访问1367次)
黄晓东怀念我们的爷爷(访问901次)
写给妈妈的悼词(访问18次)
国国《写在想妈妈的日子里》(访问13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3/5/18 0:00:55
胡延寻友(评论于2009/9/4 16:55:22
胡延寻友(评论于2009/9/4 16:33:52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