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中华人物-中爱网__赵世炎纪念馆
中华人物-中爱网

赵世炎 21岁当少共领袖

国防大学图书馆主任 马祥林

  提起共青团组织,现在的人们很熟悉,作为其前身之一的“少年共产党”(简
  称“少共”)则似乎是很久远的历史。这个革命青年组织的创始者之一赵世炎牺牲
  时只有26岁,但他绚丽的青春却始终闪烁着灿烂的光辉。
  
    生平
  
    ■青少年时英语突出,追随李大钊走上革命之路
  
    ■被法国警察抓捕后在遣送回国前机智地逃脱
  
    ■23岁成为中共北京地委书记,李大钊称赞他“脑子快”
  
    赵世炎,号国富,1901年生于四川酉阳一个有较多田产的工商业主家庭。少时
  因父亲不惜重金为儿女聘请名师,在家读书。他的二哥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给少年赵世炎以很大影响。1912年他入高级小学,1914年随二哥到北京,考入高等
  师范附中,学业优秀,英语尤其突出。他在校内结识了李大钊,积极参加了“五四”
  运动。
  
    1919年,他由李大钊等介绍加入提倡新思想的团体“少年中国学会”,并在法
  文专修馆学习法语。1920年春,赵世炎赴法国勤工俭学,曾组织华工斗争并参加学
  生运动。他被旧中国驻法使馆勾结法国警察抓捕,但在遣送回国前机智地逃脱。
  
    因护照已被没收,他来到原为战地的法国北方,住到华工们中间。此间,他选
  择了共产主义信念,并于1922年6月在巴黎西郊主持召开了中国少年共产党成立大会,
  当选为书记。这一组织的成员,回国后大都转为中共党员。
  
    1923年,赵世炎赴莫斯科入东方大学。翌年回国,应李大钊的要求担任中共北
  京地委书记,并主办北方区委的《政治生活》周刊。他在北京、天津和张家口等地
  十分活跃,除在知识分子中活动,还大力做工人和蒙古族的工作。李大钊称赞身边
  这位主要助手说:“世炎脑子快,很多问题对我很有启发。”
  
    1926年春,奉系军阀控制了京津一带。赵世炎因长期出头露面难以立足,被调
  任中共江浙区委组织部长兼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此后,他组织过三次工人武装起
  义,并在1927年春的中共“五大”上当选中央委员。同年7月,赵世炎被捕牺牲。
  
    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曾形容赵世炎的性格像一团火,总在燃烧并照耀着他人。在
  他的影响下,妹妹赵君陶后来也走上革命道路,并与著名革命先烈李硕勋结婚,他
  们夫妇的儿子便是现在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
  
    背景
  
    ■在国内这些青年爱唱《马赛曲》,向往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故乡。到了法国他
  们却转而高唱《国际歌》
  
    现在的许多年轻人,恐怕很难理解赵世炎那一代人所走过的道路。在以革命与
  战争为主旋律的20世纪上半叶,残酷无情的环境使那些有良知和正义感的青年选择
  了到外国寻求真理,奋起与国际垄断资本抗争,再回过头来挽救中国的道路。
  
    赵世炎求学之际,正是国际垄断资本残酷剥削工人阶级和被压迫民族,同时为
  争夺殖民地相互进行大战的时代。资本主义虽然是比封建制度先进的社会形态,但
  是它的自身矛盾和造就的社会弊病也在当时暴露无遗。赵世炎过去身处封建长夜难
  明的赤县,憧憬资本主义的法国,并想到那里寻求真理以改造中国,无疑是进步的
  要求。待到他身处于西方社会之中,一面看到大亨们灯红酒绿的奢靡享受,一面目
  睹穷苦工人特别是外来劳工的非人待遇,自然从心底唤出“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的吼声。在国内,这些青年爱唱《马赛曲》,向往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故乡。到了那
  里,他们却转而高唱《国际歌》,由仰慕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变
  为向往十月革命的红旗。
  
    作为一个富家子弟出身的知识分子,赵世炎献身于工人解放和青年进步的事业,
  显得更为可贵。他从小钦佩中国古代志士“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青年时又以少
  年中国学会的“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口号自勉。为这一理想,他献出了全部青春和
  热血。
  
    如今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从长远意义上讲,
  赵世炎等先烈的理想追求,仍应作为接力火炬,传给那些为人类的美好未来而奋斗
  的青年人!
  
    故事
  
    ■战后法国曾通过北洋军阀政府征募中国劳工,赵世炎帮助华工们争取人身自
  由,回到祖国怀抱
  
    去法国之前,赵世炎曾认为那里是“自由、平等、博爱”的发祥地。赴法后,
  他到铁工厂打工并参加清扫战场,发现了许多中国劳工———据了解其在法总数竟
  有20万人。这些人衣衫褴褛,干最累最危险的活,更可悲的是人身还要受军方和资
  本家支配,等同于奴隶。
  
    原来,法国在一次世界大战中缺乏人力,只用很少的钱就通过北洋军阀政府征
  募到大量中国劳工。按合同这些人终身要受法国陆军支配,伤病死亡均不管,日后
  只有再缴纳600法郎并找5个保人,才能恢复人身自由。当时华工们年积蓄不过几十
  法郎,根本付不起“赎身费”。看到如此蛮横的条件和无耻的剥削,赵世炎和李立
  三等约定,首先要争取华工的人身自由。
  
    在国内,赵世炎原是出身富家的“少爷”,此时却和工人吃住在一起。战后法
  国物质条件很差,华工们往往要住破房和帐篷,吃黑面包,在原战地干活还有踩上
  残存地雷的危险。赵世炎却不顾这些,同华工们一起工作,并启发这些没有文化的
  同胞认识自己所受的剥削和压迫。他还组织同学深入到法国各地的华工中,召开大
  会,建立组织并发行《华工周报》,终于掀起了一股要求解除原有合同、争取人身
  自由的浪潮,并得到了法国进步舆论的同情。
  
    经过斗争,这些吃尽苦头的华工最后基本得到自由,随后差不多都回到了虽然
  苦难却毕竟有亲人的祖国。因他们多来自华北,日后赵世炎长期在北方工作时,有
  的人遇到他便如同见到亲人。
  
    ■省委秘书长叛变,敌人在赵世炎家中蹲守。妻子、岳母从窗台推下花盆,但
  风雨太大,赵世炎没有发现,结果被捕
  
    ■据说赵世炎的头颅被砍下后,身躯久久不倒,吓坏了刽子手
  
    1926年,北京发生屠杀学生的“三一八”惨案后,李大钊率北方区委机关避入
  苏联使馆,赵世炎也奉命转移到上海。随后,赵世炎以“施英”为化名,发动了一
  系列工人罢工,并秘密组织武装起义。因他在莫斯科受过军训,此时就在秘密训练
  点亲自教授如何射击和组织战斗队形。
  
    1927年3月,第三次武装起义打响后,他和周恩来一起指挥只有150支枪的工人
  纠察队,向着3000直鲁军发起冲击。由于工人们差不多都是第一次经历战阵,赵世
  炎便亲临火线,纠察队员见带头人如此无畏,也都勇敢地冲锋向前。
  
    武装起义成功后,蒋介石率北伐军进入上海,4月12日开始了反共屠杀,赵世炎
  等人转入地下。当时不断有人牺牲,也有意志不坚定者脱党和叛变,赵世炎每次主
  持江苏省委的会议时见来人越来越少,就一再鼓励大家要坚定信念。有的同志报告
  说路遇叛徒敲诈勒索,威胁不给钱就要去告密。赵世炎听后愤然表示:“绝不能给
  钱!以后遇到叛徒就要想法甩掉他,摆脱不了就找组织想法干掉他!”他提议建立
  工人秘密武装“红队”,以对付叛徒特务。在他牺牲不久后这一组织由周恩来组织
  起来,成为令叛徒敌特丧胆的“伍豪之剑”。
  
    1927年7月2日那天风雨交加,国民党警探根据叛变的省委秘书长的供词,闯进
  赵世炎的住所。此时,他外出未归,敌人在屋里蹲守。他的妻子夏之栩和岳母夏娘
  娘焦急万分,在窗口见他走进院门时便奋力把报警的花盆从窗台上推下去,可惜因
  风雨太大,赵世炎未看见仍走了进来,结果被捕。在提审中,赵世炎坚定地表示:
  “志士不辞牺牲。”
  
    1927年7月19日,赵世炎在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受刑时大义凛然,据说在头颅被
  砍下后,英雄的身躯久久不倒———临难时意志之坚强,吓坏了刽子手。
  
    ■本版撰文/国防大学图书馆主任 马祥林
  
    龙华洒血说世炎
  
    自古英雄出少年,组党建团夸世炎。为求学北上万里,觅真理飘洋天边。弱冠
  负笈志,济世匡时篇。临刑豪语壮,今诵犹凛然。昔日师友吴玉章,曾赋一首缅怀
  牵:龙华授首见丹心,浩气长虹烁古今。千树桃花凝赤血,工人万代仰施英。
  
 浏览:1041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1/6/27 19:26:04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李鹏李鹏在纪念赵世炎同志诞辰100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收藏于2004/9/12 23:30:31
国防大学图书馆主任 马祥林赵世炎 21岁当少共领袖(收藏于2001/6/27 19:26:04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国防大学图书馆主任 马祥林赵世炎 21岁当少共领袖(访问1042次)
李鹏李鹏在纪念赵世炎同志诞辰100纪念大会上的讲话(访问742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