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张岱年纪念馆
国学大师纪念园区

国学大师——张岱年

张拴平

  张岱年(1909年出生)
    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华孔子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等。
    张岱年,字季同,别署宇同。1909年5月出生于北京,原籍河北省献县。父亲张濂,光绪(1903年)进士,授职翰林院编修。长兄张崧年是中国现代哲学家,对张岱年的学术道路选择产生了直接影响。1928年,张岱年考入清华大学,旋即退学,又报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被录取。1933年大学毕业时,因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被清华大学哲学系聘为助教,从事哲学专业的教学工作。“七·七”事变以后清华大学南迁,他滞留北京,闭门著书。1943年任教于私立中国大学,聘为哲学讲师。抗战胜利后,1946年清华大学复校,回清华大学哲学系工作,1951年晋升为教授。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调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一直从事中国哲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张岱年的学术研究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哲学史的阐释;二是哲学问题的探索;三是文化问题的研讨。在不同的时期,各有不同侧重。在中学时期,张岱年就立下了学术救国之志,深入研究古代哲学典籍。大学期间,在张崧年的指导下,他大量研读英国哲学家罗素、摩尔、怀特海的哲学著作,分析哲学的方法和理论成为张岱年的方法和思想的重要来源;同时,张岱年阅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以及其他的唯物主义哲学的译著,认识到“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是当代最有价值的学说”。在二十至三十年代中期,先后写了《先秦哲学中的辩证法》、《秦以后哲学中的辩证法》、《颜李之学》、《中国元学之基本倾向》、《中国思想源流》、《关于新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论》、《辩证唯物论的人生哲学》、《谭理》等重要哲学论文,第一次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唯物论思想,阐发了中国的辩证法思想,显扬了中国人本思想,而且做出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解释社会人生的尝试。受张崧年“列宁、罗素与孔子,三流合一”思想的影响,张岱年提出了文化综合创新的思路:今后哲学一个新路,当是将唯物、理想、解析综合于一。在方法上,将唯物辩证法与形式逻辑的分析方法综合起来;在理论上,将现代唯物论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的优秀传统结合起来。
    三十年代中期至四十年代,中华民族正值生死存亡之机,“应付此种危难,必要有一种勇猛宏毅能应付危机的哲学。此哲学必不是西洋哲学之追随摹仿,而是中国固有的刚毅宏大的积极思想之复活,然又必不采新孔学或新墨学的形态,而是一种新的创造。”1935-1936年,张岱年写成五十万字的《中国哲学大纲》,以哲学问题为纲,分别叙述其源流发展,以显出中国哲学的系统条理,其较高的学术品位为学界所公认,至今仍是中国哲学专业的必读书目。1942-1944年间,以振奋民族精神为己任,先后著成《哲学思维论》、《知实论》、《事理论》和《品德论》等书稿,分别论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形式逻辑定律、唯物论和人生观,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完整的哲学结构。
  
    新中国成立后,他除了讲授马列主义基础课外,继续讲授中国哲学史。教学之余,先后写出《张载——中国十一世纪唯物主义哲学家》和《中国唯物主义思想简史》两书。粉碎“四人帮”后,先生重执教鞭,并开设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课程。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除了部分旧著再版外,先后出版了《中国哲学发微》、《中国伦理思想研究》、《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玄儒评林》、《文化与哲学》、《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等著作,对中国哲学的研究,无论是人物,还是专题,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张岱年始终对文化问题感兴趣,尤其是1984年后,他在文化的内涵、文化的民族性和普遍性、中国传统文化、中西文化比较和建设新文化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他坚持以唯物史观指导文化研究,既反对全盘西化,也反对保守主义,主张综合中西文化之长,创造新型的中国文化。认为只有正确理解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才能具有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才能具备文化进步的基础,同时还要看到中国文化在近代落伍了,必须吸取西方文化的先进成就,尤其是民主与科学。
  建设新文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离开了它,就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张岱年把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即发扬自觉性、坚持前进精神,以和为贵、宽容博厚精神。
  这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核心。张先生的文化“综合创新论”,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赞同。作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国学大师,绝不是“为学术而学术”,而是心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神圣使命感,终生勤勉,致思学问,造福祖国的文化学术事业,堪称一代学人楷模。先生在哲学园地里,不辞劳作,辛勤耕耘,培养了大批哲学人才,他们都已成为教育和研究机构的中坚力量。
  
  
  
  
  张拴平
  光明日报
 浏览:1070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4/6/24 13:12:06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张岱年得意弟子李存山痛悼恩师(收藏于2004/6/24 15:17:30
北大教授汤一介天人永隔(收藏于2004/6/24 15:16:45
张岱年侄女张燕妮痛失三叔(收藏于2004/6/24 15:14:28
刘鄂培论张岱年的学术思想(收藏于2004/6/24 14:39:04
钱耕森中国哲学史界泰斗张岱年与冯友兰共同走过的路(收藏于2004/6/24 14:09:47
新京报学界痛失“国宝”张岱年(收藏于2004/6/24 14:03:36
北京青年报悼张岱年: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收藏于2004/6/24 13:32:22
刘红张岱年:进入寂寞境界,一切浮躁都得到了净化(收藏于2004/6/24 13:16:02
南方周末张岱年:一代哲人随风而逝(收藏于2004/6/24 13:14:21
张拴平国学大师——张岱年(收藏于2004/6/24 13:12:06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钱耕森中国哲学史界泰斗张岱年与冯友兰共同走过的路(访问1589次)
新京报学界痛失“国宝”张岱年(访问1368次)
北大教授汤一介天人永隔(访问1300次)
张岱年侄女张燕妮痛失三叔(访问1239次)
刘红张岱年:进入寂寞境界,一切浮躁都得到了净化(访问1221次)
朱家雄敬悼张岱年(访问1216次)
张岱年得意弟子李存山痛悼恩师(访问1214次)
刘鄂培论张岱年的学术思想(访问1203次)
北京青年报悼张岱年: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访问1092次)
张拴平国学大师——张岱年(访问1071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