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建业,原名许明德,化名杨绍武、杨青。一九二0年出生,邻水县延胜乡人。
建业少时丧父,家贫难以维持生计,只得随叔父许良朋生活。叔父不仁,建业常受堂兄许杰欺负,从小饱受寄人篱下之苦。其母为使建业今后能摆脱这种困境,忍痛变卖嫁妆,让建业进了菁拱小学(即麦家山小学)读书。一九三三年,建业考入邻水乡村师范学校,后因省上不予批准被迫停办,建业也因此于一九三四年失学。但建业人穷志不短,一九三五年考入了邻水初级中学。他刻苦攻读,用科学文化知识来充实自已,积极锻炼身体和意志,是个品学皆优的好学生。“七.七”事变后,在欧汝钦等人的影响下,建业毅然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九三八年八月重建中共邻水特支委员会,建业担任组织委员,九月担任特支书记。 一九三八年底,许建业调重庆从事工运工作,公开身份是天府煤矿白庙子绞车站管理员。他脱下学生装,与工人同吃霉米饭,同住煤炭棚。微薄的工资多数用来接济比较困难的工人,连得的烤火木炭也要与工人共享。同时,他还利用休息时间教工人识字、学算术、唱歌、讲抗日道理,很快便与广大工人建立了患难与共的友情。天府煤矿的工人十分贫苦,工资待遇极低。一九三九年五月一日,许建业发动绞车站工人罢工。该站是煤矿的运输咽喉,它停工了,矿井的煤就运不出来,河中的船也无法开走,搞得矿方惊慌失措。转运课主任赶到现场气急败坏地威吓说:“如不赶快开工,凡罢工工人一律开除”。并扬言要追究许建业管理失职的责任。建业和工人毫不退让,坚定地说:“度假不是罢工,节日上班必须给加班费”。双方僵持不下,但越拖越对矿方不利,结果矿方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被迫发给工人—天加班费。这次罢工争取了工人“五一”节休息的权利,开创了天府矿区“五一”放假的先例。一九四0年春,矿方迫害一对生病的矿工夫妇,建业为了争得工人应有的权利,保护工人的合法利益,发动了一次大罢工,时间持续四天。由于工人兄弟思想统一,团结一致,持续斗争不妥协,矿方被迫收回了开除的工人,斗争获得全胜。两次罢工的胜利,充分表现了许建业的领导艺术和组织才干,工人弟兄对他更加拥护和信赖。 一九四—年皖南事变后,白区党组织贯彻中共中央“隐蔽”的方针,许建业调重庆从事工运。他在海员、兵工工人中广交朋友,采取组织“读报组”、“读书会”、“生活互助组”等形式将工人团结起来,建立起厂与厂之间的联系和支援,组成了浩浩荡荡的工人队伍。只要革命斗争需要,他随时可以调动工人积极分子上万名,形成对反动当局的威胁。 一九四七年,许建业任中共重庆市委委员,分管工人运动。为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根据上级提出的“乡村工作第一,城市为乡村服务”的方针,实施华蓥山各县联合武装起义的计划,许建业积极从兵工厂联系造枪设备和原材料送往乡村,为建立秘密兵工厂提供条件,还克服重重困难,为游击区组织输送了成批的医药器材、药品。与此同时,他在城区厂矿连续不断地领导工人群众的罢工斗争,以牵制和分散敌人的兵力,给乡村斗争以有力的配合。 一九四八年四月四日,由于叛徒的出卖,建业在磁器口茶馆不幸被捕,先后关押在白公馆和渣滓洞监狱,敌人视他为中共地下党要员。妄图从他身上突破缺口,彻底摧毁重庆地下党组织。敌人施用各种酷刑,建业数次昏厥,被摧残得皮开肉绽,但他始终大义凛然、威武不屈。敌人一无所获,恼羞成怒道:“我们这里有四十八套刑罚,你不怕吗?”许建业怒目斥道:“莫说你四十八套刑罚,就是八十四套刑罚,我也不怕。怕的就不是共产党员”!敌人眼看硬的不行,又以金钱美女高官厚禄利诱,许建业厉声怒骂:“无耻之尤,你们懂得共产党员的心灵吗?我们把官位、钱财视如粪土”!敌人计计失败,对许建业彻底绝望了。 一九四八年七月二十一日。敌人将许建业拖上了刑车。建业身戴刑具,昂首挺胸、神色自若,沿途高唱《国际歌》,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功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直至声音嘶哑,最后英勇就义于重庆浮图关。时年二十八岁。 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新中国终于在时代的大潮中诞生了。建国以后,罗广斌同志以他那饱含深情的笔触,在小说《红岩》中塑造了一系列血肉丰满的英雄群像,许云峰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他的英雄事迹广为世人吟颂,折服和感动了千千万万个后来者。但小说中的许云峰就是生活中的许建业这一事实、却经年鲜为人知。一首《红梅赞》,牵动万人心。许云峰即许建业的英名将永远印在邻水人民心中,与青山绿水同在。 |
原文1990年12月 发表于《邻水文史资料选辑 第一集》 浏览:2206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