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中华邹氏纪念园__茶溪邹氏家祠
中华邹氏纪念园

下梅文史资料集萃

邹全荣

  一、下梅,文史精品古村落
    “想不到离武夷山景区这么近的地方,还有一个这么古风依旧的老村子。太好了,真是太好了!”2001年8月,香港《凤凰卫视》赵立群先生带领《寻找远去的家园》摄制组,来下梅拍专题,并特邀笔者为其全程导游,这位享有“中国航拍第一人”荣誉的策划大师,在下梅村连声发出了这样的赞叹。下梅村特色鲜明的古朴景致,通过香港《凤凰卫视》的宣传推向了全世界。其实,1987年10月,武夷山兰亭学院14个国籍的游客共(图右一是笔者在为省文史专家介绍该村展示的文物)30多人就探访了下梅村这个武夷山里的“桃花源”,感受了这里的民俗风情。后来中央电视台《天涯共此时?百家姓》专题摄制组在笔者的协助下,精心摄制了《下梅邹姓》,对外播放后,不少侨居海外、祖国各地的邹氏亲友纷纷来信,远在新疆克拉玛依油田的邹庭龙先生,千里迢迢来下梅寻找邹氏的“木本”“水源”。下梅村座落在武夷山风景区以东4公里处,面积2.4平方 公里,风水意象独特,四面山峰耸翠,南北水口紧锁,是个具有文昌意象的古村落。如今,市内各条旅游公路与下梅、市区、度假区相接。梅溪自北向南流过,那条有点令你不相信的曾是人工小运河的当溪,由东向西流入梅溪,形成交通水网。也许你会问:这个村子为什么会叫下梅?确切地说,因该村位于梅溪的下游,故称下梅。下梅的正南面是武夷山的文化名山芦峰,海拔900余米,与公馆村接壤,西南面与度假区的角亭接壤,西北面的龙井潭瀑布是一道壮丽的自然景观。清代康熙年间,下梅曾是武夷山的茶市,现今留有典型特色的清代民居建筑30余幢。以邹氏家祠为代表的集砖雕、石雕、木雕艺术于一体的古民居建筑群,是一笔不可多得的民居古建筑遗产。下梅,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文史精品古村落”。
  下梅村,在历史上曾经拥有过辉煌,今天也不逊色。下梅村是福建历史文化名城武夷山的重要景点。1999年武夷山申报“世遗”成功之后,下梅村的古民居建筑文化也就成了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别看下梅村显得苍桑破败,如今这里边仍很贫穷,但贫穷保护了文化。正因为有了被保护下来的历史文化遗存,才使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慕名而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巴切科夫、南京工学院教授杨廷宝、上海同济大学教授路秉杰、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武汉建筑学院教授辛克靖、世界权威的台湾汉语杂志《汉声》主编吴美云、福建省副省长汪毅夫、国家文保局文物司司长杨志军等都先后考察过下梅村。我国当代女作家唐敏也到该村深入生活采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丘小雪女士,她的研究课题就是下梅村的古建筑。福建知名中年油画家王辉,为推介下梅,多次深入该村创作,《当代》文学副主编汪兆骞曾两次到下梅感受闽北武夷山的村野生活。朋友,如果你对武夷山村野文化、对武夷山古民居建筑有兴趣,不妨跟着我这小册子里的记述走一走。
  二、从下梅最亮丽的一页历史说起
  如果导游把你带到当溪,你一定会心生疑惑:就这地方供人看?下梅的历史应当从当溪说起。据《崇安县志》载:康熙19年间,其时武夷茶市集崇安下梅,盛时每日行筏300艘,转运不绝。后因历史原因茶市移至赤石。由此可见当年以茶叶交易为中心的经贸活动在下梅十分活跃。再读一读有关下梅的这段茶史,你就会消除因历史时空的距离给你带来的陌生: 1727年(雍正五年),晋商有经营武夷岩茶者,多为崇安下梅邹氏。邹氏茶商所经营的武夷岩茶过分水关到江西河口镇后入信江,由水路进鄱阳湖至湖口。溯长江西至汉口,在汉口经鉴定分装溯汉水至襄樊再溯唐河至河南赊店(今社旗县),改为陆路北上,经洛阳泽州(今晋城)长冶出子洪口至祈县,按商号分配,其中花茶大部分在华北销售,砖茶和红茶均运至张家口改为驼队运输行程达1100余公里至库仑(今乌兰巴托)再行400余公里到达中俄边界的买卖城恰克图(新疆境内)。邹氏茶商在恰克图设有武夷岩茶茶庄,生意兴隆。
  清初,本县茶市在下梅里。康熙5年,武夷茶由荷兰东印度公司收购,欧人皆以武夷岩茶为中国茶为总称。清初,本县茶在下梅、星村集运转销。道光、咸丰年间,下梅茶商发,而赤石经营红茶亦成市,遂由山西客(俗谓之西客)至县采办,运赴关外销售。乾隆、嘉庆年间销于广东。五口通商后,则由下梅、潮州、广州三帮至县采办,而转鲁于福州、汕头、香港,岩茶多销于厦门、晋江、潮阳、汕头及南洋各岛,其用途不一。待客且以之,也作医疗之良剂,直至抗战后,转运为难。下梅、赤石等茶市日趋潇条。
    这是一页值得记载的历史。其实,下梅的文化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1998年,下梅村村民在茶亭下山丘上挖掘出新石器时代的石匕、印纹硬陶等商周时期的文物。七、家谱字派,是一首格言诗 家谱为何物?年青人中不知者众。只有那些村野里的老者,才视祖宗传给他们的那些四角翻烂、霉味扑鼻、七零八散的线装家谱为珍贵的家藏。字派是家谱的主要内容之一。字派的作用,规范了本家族给后代取名时不可违逆的原则。为了耳熟能详,便于记忆,字派又被编为琅琅上口的字派歌。从民国八年巳末中秋(即公元1919年)的《邹氏家谱》字派排列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按照老祖宗遗愿选出的字,别有一番用意:
  十三世 十四世 十五世 十六世 十七世 十八世 十九世 廿 世
   从 → 贵 → 德 → 廷 → 仲 → 本 → 子 → 元 →
  廿一世 廿二世 廿三世 廿四世 廿五世 廿六世 廿七世 廿八世
   世 → 永 → 太 → 昌 → 大 → 家 → 声 → 远 →
  廿九世 卅 世 卅一世 卅二世 卅三世 卅四世 卅五世 卅六世
   传 → 宗 → 纪 → 善 → 良 → 希 → 景 → 先 →
  卅七世 卅八世 卅九世 四十世 四十一世 四十二世 四十三世
   贤 → 步 → 必 → 尊 →  孔 → 孟 → 芳
  →4、字派图跋。
    是谱以九郎之八郎田周公为一世祖至十三世始分房,方有家派可稽。十三世为从字派,从字以下曰“贵德廷仲本”、“子元世永太”字义甚美,而文理未协。太字以下曰:
  昌大家声远,传宗纪善良; 希景先贤步,必尊孔孟芳。
  此五言四句是康熙辛丑年修谱所定。成文成韵,永远可以遵循,兹特因其字派详其世次排列为图,俾观者粲然可晓云。此字派具有激励后人的教育功能,对后代取名亦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先祖不愧为是寓教于名的一字师。一家之长对家谱字派无不恭敬,添丁取名皆不敢妄用之,须循守字派顺序,得一芳名与人生相随,且终身受益。目前,下梅村可考的族谱、家谱、宗谱资料、碑文有《邹氏家谱》、《陈氏家谱》、《方氏家谱》、《江氏家谱》、《詹氏家谱》、《岳氏家谱》、《孙氏家谱》。下梅邹氏祠规石碑、邹氏族碑、少徽书院碑记等。与此一并载入家谱的,有先辈的功德,业绩。附文如下,可窥一斑:
    茂章偕壮游闽南(北)、闽固产茶之区,而武夷七十二岩茗种尤甲天下。公与伯兄共治之,走粤东,通洋艘,闽茶赖以大行,公悃幅无华品核精详无二值。无欺隐。且不与市井较铢两,以故洋人多服之,洋人售公售制获异珍,所至辄信偿其利,由是家日饶裕,为闽巨室,爰卜居于崇安之下梅里。设立义渡,创造石桥,皆不惜重资,以便行旅,予近宦於闽道经崇邑之赤石梅溪诸处备见之焉。(《邹氏家谱》摘录。)
   吾丰邹氏豫章之望族也。自有唐以来,前后九郎,门庭鼎盛。而后九郎之八郎,曰田周公是为茶溪鼻祖云。迄今世代相承,恢宏广裕有居处,祖汤公并太渊翁世禹移家闽南(北)之崇安下梅里。子孙蕃衍,已见数世一堂。……于是,欢邹氏宗族庆,绵绵异日,人文蔚起,科第峥嵘,正未有艾也。
    ----嘉庆十七年王申冬月中浣,工部屯田司郎,中知延平府事署延建邵分巡道雷维沛筠轩氏撰。(《邹氏家谱》序十一)。
    八、从邹氏族碑中看家族的“财务公开”
   这是立于邹氏家祠中的一块族碑。在族碑中,我们看看一个家族是怎样进行财务公开,怎样进行家务管理的:
   盖闻人必有先,故建祠以怀祖德,章惟当旧故立。武以贻后昆,邹姓世居江西茶溪,自幼卿公生子禹章茂章舜章英章四人,缘家计日薄幼卿公殿后昆季均来崇邑下梅里,各营生计,分立门户后,茂章茵章生意日遂,产业渐充。於乾隆五十五年,将自手买置下梅鸭巷口地基,兴建祠宇一应工,皆茂章、茵章独任马此。下梅邹氏家祠所由建也。厥后禹章子永显,舜章子明远均能成立,见宗祠已建,各踊跃思置产业,以备蒸尝,为日后长久之计,爰集每房各出银贰百两,共成八百两之数。生息幸,生意顺。遂自乾隆五十八年起,至嘉庆十三年止,共计得银五千余两。於十三年,置买曹墩彭蒙求田及一所后,连年添买各姓等田,共计租谷壹仟玖佰余桶。蒸当有资亦可永垂奕□禅后,惟祖祠年久自要□修葺以及田土旱涝各项,均须整顿弥补,况本大持繁子孙读书上进,无力殡葬者,皆宜预备酌给因集舍房子孙公议所有宗祠租谷银两除每年给值办祭者洋番一百五十圆外,余概不许轮收每年公存若干管理者仍清出帐目,不得侵吞以及私相借贷,逐年添买田产以务日亥日裕碑,各子孙咸享生泽於不隆焉至幼卿公坟祖妣李氏坟葬在江西广丰信府丙午山。因乾隆五十二年□□□姓涉讼偕茂章英章竭力办理完并合刊明仍将□□规条勒石于后。
   嘉庆二十二年二月(即公元1817年)
  注:乾隆五十八年即公元1703年。该石碑收藏于邹氏家祠。
  维系一个家族生存和发展的是经济基础,大家庭往往有数房人口,百十号人的开支,要运作有序,就要理财有方。管家的要取得大大小小的信任,就要财务公开。俗话说“里有黄金外有秤”,家底怎样,瞒不过家人。邹氏能数代济济一堂,和睦相处,盖出于此。
    九、祠规,家族规范管理的基础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家族要稳定平安求发展,必须要规范管理。如邹氏家祠里的祠规,刻在碑 上,公示给族人看,使族人时刻警醒:
  每年值祭,轮看者领出洋番壹佰伍拾圆,於清明前亲往广信两午山幼卿公坟主妣李氏坟祭扫,清明日祠堂设祭,各房子孙男女均于祠堂饮胙,冬至日复办祭一回,只有男丁饮胙,女丁不复说席。②祠堂饮胙,不论男女均要亲身到祠,不得私请亲戚及乳母婢仆擅入。违者,罚本子孙在祠演戏一台。③祠堂日后损坏田土推涝及每年钱粮管理者,均要及早修葺整顿完纳,不得推延。④祠堂银钱管理者,不得侵吞子孙借贷,违者,查出,即无力赔缴亦令将产业抵还。⑤祠堂内公择一诚实之人,逐年看守,每年给谷□□桶及祠堂门边铺排出息资其用度如有赌博滋事,即行逐出。⑥子孙有庆吊大事,准其开祠设席,但不得私借与外姓,排设及子孙领工匠在内造作贮藏会物其器皿椅桌,亦不得私借、私用、失落。违者,罚赔。⑦子孙考试:于院考时,给盘费洋番二圆;入学者,给帮费洋番一十圆;赴乡试者,给盘费洋番四圆;中举者、新科,给盘费洋番四十圆。第二次者,每次给盘费洋番贰拾圆。中进进士者,给帮费洋番六十圆。因报副岁贡,给帮费洋番一十六圆。⑧子孙有无力殡葬父母者,给洋番一十二圆。⑨祠堂年剩银两,管理者仍须逐年充置产业,于祠堂田薄注明。
  嘉庆二十二年二月
  在这块碑记载的文字中,我们还看到了一个家族对教育的重视,倡导行善与扶贫济困的良好美德。 注:该石碑收藏于邹氏家祠 邹氏家祠。邹氏家祠建于公元1879年,占地约200平方米,为砖木结构,由邹氏禹章、茂章、舜章、茵章四兄弟合资修建。祠门以幔亭造型,对称布列梯式砖雕图案,为体现中国家族“敦本”传统,特饰有“木本”、“水源”之篆刻书法两幅,意即家族宗法血缘有如木之本、水之源,生息相关。祠门前设有拴马石,供前来祭祀始祖的后代驻停。祠内供有祠规,家祠史略的碑刻。主厅敞开式,两侧为厢房,楼上为观戏台,前廊为精巧木柱拱架,造型别致,藻井可悬宫灯、花灯。照壁为四扇合为一体的木雕刻画门,主体表现伦理、宗法生活情趣。其封火墙为双波造型,气势宏阔,暗喻为水。水能克火,故藻井与水势封火墙皆含有降克祝融之意。祠内备有祖先灵位、祭坛。祠右为家族举办祭祖活动的膳堂。由于文化大革命中毁坏严重,今已不存。
    正厅两根圆立柱各由四块90度角的木料拼成,以“十”字形木隼相接,寄寓着邹氏四兄弟为创家立业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撑起一片家业的意蕴。把建筑文化与传统道德观念融为一体,起到教化后代、聚合人心的功能。(此建筑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2000年做过报道)
    邹氏大夫第。坐落在下梅北街,因邹茂章获朝廷诰赠“中宪大夫”之荣誉而得名。为直隶赵州分州知州邹杰之故居。该宅第为二厅三进建筑构造,设有厢房、书阁,后置“小樊川”一座。“小樊川”内的双面镂花砖雕为镶式窗,给人以一种“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美学感受。“小樊川”园名是杜光操题写的,为江南园林造型,有“镜月”台、金鱼井、对弈台,邹氏崇尚“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古训,植有罗汉松一株,为武夷境内庭园花木活标本。前门置歇屋二例,供杂役仆人暂居。大门前现保留拴马石二座。该第是下梅众多古民居中保护完善的一座。
    王杰与“施政堂”。王杰,字伟人,号惺园,谥号文端,陕西韩城人。乾隆十八年选拔为贡生,后授蓝田教谕。乾隆26年,以一甲一名考中进士,殿试名列第三,因文章受乾隆欣赏,阅卷后提为第一名。王杰是清朝百年来陕西的第一位状元。乾隆36年,晋升为内阁大学士;乾隆39年,被任命为刑部右侍郎;乾隆52年,提升为军机大臣;乾隆53年,加升为东阁大学士。王杰一生清廉,任官40年,博得嘉庆帝赐给的两句御诗:“直道一身之廊庙,清风两袖返韩城。”
    乾隆59年(即公元1794年),邹杰任直隶赵州知州,获敕授征仁郎,“施政堂”匾由东阁大学士王杰题赠。该堂内有书阁、兰花圃,还有古式家俱。
   十四、你想知道下梅地名的传说吗?
    很久以前,江西南丰一带遇饥荒,许多百姓都拖儿带女,背井离乡,出外谋生。逃荒人群中有个叫邹元老的,妻子被灾荒夺去了生命,留下四子茂章、舜章、禹章、茵章,家里一贫如洗,只有一支光滑的坚韧的梅木扁担及一些简陋农具。父子五人带上这些家当沿路乞讨,在玉山、上饶一带或打点零工,或卖点苦力,好不容易流落到闽北崇安城东南一带(当时属建阳管辖)。
    父子五人在深山里搭个茅寮,垒个泥灶,辟些荒地,种上蔬菜,终于有了立身之地。邹元老是个烧炭能手,茂章茵章兄弟俩已是虎虎生气的青年了。寒冬腊月,正值炭市好价的时候,邹元老和茵章得了风寒病倒了,茂章吩咐父亲和弟弟几句,就用父亲常用的梅木扁担挑上满满的担炭和一些山货,翻山越岭到建阳城去卖。可是,建阳城的官吏们正在年关加紧敲诈勒索。他们见茂章炭价不错,山货热手,就上前要茂章交出五十两银子作罚税。可怜茂章两天一个来回的一担炭和山货,除了买些米,打点油盐酱醋,那还有钱交官税呢?他转身就要走,却被官吏手下一伙绑起送去县衙问罪,公堂上的审官说:茂章烧炭在县官老爷的地盘上,一是烧断了县官老爷山脉的龙骨,二是烧死了庇荫他们发家升官的风水。茂章即使有百口也无法敌过他们,不用说,当日茂章仅有的几两银子被官吏们搜去且不算,遭了一顿皮肉之苦后,连人同扁担一起抛在城郊的荒路上。一阵昏迷过后,茂章摸摸身子,除了遍体是伤痛外,仅有那根梅树扁担还在身边,他吃力地将梅木扁担枕在头下,恍恍惚惚地做了一个梦。
    他梦见梅木扁担站了起来,生起根,但是不落地;长起了叶,但是不蓬勃;开起了花,但是不芳香。那扁担叩着他的脑门说:“咱们快走吧,咱们到别的地方去,可是千万别走错了,那地方的上方有一株老梅树,那梅树常被恶霸们用来捆绑造反的百姓斩首的,因此,那梅树一带住有的百十户人家,死的死,逃的逃,村庄就凋蔽了。土地也荒废了,野兽遍野乱窜坟冢里的尸骨常被狗掘出来,十分凄惨。因此,那里的梅花一上枝头便落了,化成滴滴腥臭的血,春风吹起满地落花,随着小溪弯弯曲曲向南流去。”
   扁担正说到这,茂章晃了一下身子清醒了过来,一摸扁担却依旧躺在头下,他才知道刚才发生的不过是一场梦。他正要起身坐立,身后有人拍了他一下,他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位左手执罗盘,右手占卦的风水先生。那老先生蹲下身子,搓揉着茂章伤肿的腿,茂章觉得轻松许多,他吃惊地询问:“先生何人?为何这般关照我?”老先生笑着说:“我与你都患难兄弟,我因不依县官替他们看风水,强占百姓田地,昨夜我被县官赶出,正遇一伙人拖着血淋淋的你往荒野上抛,我一夜守侯在你身旁,你大概做了个梦吧?”
    茂章觉得奇怪,我做梦他怎知晓?难怪他这风水先生可真灵验!“昨晚,你梦见的那个村庄叫上梅,那条漂流过无数梅花的小溪叫梅溪。那上梅的财主可不知害了多少人命,有人说梅一上树,财主就征收五谷,要是缴不出,割下头来挂梅树。”风水先生绘声绘色地讲述着。
    茂章急问:“依老先生所说的,那上梅万万不可去得,但又有何处能安居乐业呢?”那风水先生说:“倒有一处去处。距那上梅南面四五十里的地方,也就是梅溪的下游,有个山环水拥的小盆地,除梅溪一条水路进出外,路口隘窄,山势险峻,难攻易守,是个地肥水好的地方。那地方山脚梅树成林,上梅花落,落花随流水而下,阻于牛滩
  (注)。而我说的那地方梅花却正怒放,枝头花朵如云,待这里三月春风已过,五谷都已种植完成,庄稼长势一片旺盛,此时夏季已至,暖风轻吹,方有梅花凋落,因此谓之为‘夏梅’”。
    说完,风水先生十分珍惜地抚摸着梅花扁担,他指着扁担的一头对茂章说:“兄弟请看,这扁担头上篆着的字正是那好去处的地名下梅。”茂章目不识丁,更不知这扁担头上坑坑洼洼的沟纹竟是字。原来这风水先生的祖父曾在下梅开垦过荒山,砍下老梅枝做扁担,后为了清明回家祭祖,用它挑着家当到了江西南丰,由于染上瘟疫,为草葬父母,不得不连这支扁担也典给了当地的财主。邹元老正是那家财主的长工,因财主看到邹元老干活不惜力气,年终结算工钱时,连这支梅木扁担也折了工钱给了邹元老,邹元老因此十分珍惜。
    茂章在风水先生的料理下,又得到风水先生微薄资助,伤好了。几经周转,终于携着患病的父亲和弟弟沿着崇阳溪逆流而上,找到梅溪岸上的下梅村。此时,春季已过,立夏将至,按理说梅子早熟了。可这里的千百树梅花正灿若云霞,漫无边际。父子五人忙劈草炼山,赶着夏种,捕猎野兽,开渠引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过得倒也自给自足。后来,茂章茵章娶了妻,(夏)梅便有了旺盛的人丁,时过境迁,人们又称这个村子为下梅了。沧海桑田,下梅邹元老的后代们种茶出了名,有的茶成了皇上的贡品,开始富裕。房屋鳞次栉比,田地如棋盘纵横。
    后来,邹氏的子孙们为了不忘祖辈艰苦的创业精神和振兴下梅的业绩,在祠堂的主神位上供着那支不朽的梅木扁担,让后人们瞻仰。
    注:牛滩,地名,在上梅乡与武夷镇交界处的梅溪流段。
  ━━本文选自《武夷地名趣闻》(作者:邹全荣)。
    十五、“天一井”果真是天下第一井?
    下梅村的少微坊遗址旁有一口古井,叫“天一井”,咋一听这名字,你还当它是天下第一井呢,其实不然。在它圆形的井圈上,虽刻有“天一井”三个字,但它与宋代乡隐江贽(字少微)研究易经有关,这口井的井名,是依据易经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句衍化而来的。据说宋时,少微坊被祝融肆虐过,江贽劝邑人掘“天一井”以降火魔。但民间更广泛的传说是它与当时武夷茶贸易有关。
    据《崇安县新志》载:“下梅邹姓原籍江西之南丰。顺治年间邹元老由南丰迁上饶。其子茂章复由上饶至崇安(今武夷山市)以经营茶叶获资百余万,造民宅七十余栋,所居成市。”又载:“武夷岩茶为茶之总称后,武夷茶市集崇安下梅,盛时每日竹筏三百艘,转运不绝”。下梅是武夷山以东梅溪流域下游最大的集镇。当时水运条件好,竹筏直达赤石重镇的茶行。下梅茶市有许多家资雄厚的茶行巨富。在经营时由于竞争激烈,造成春茶上市时交易的尔虞我诈,甚至强行压价,缺乏统一的规范管理。
    为协商好各家茶商的融洽贸易,成立了茶商会。为首的茶商总裁邹茂章曾游历过杭州西湖,当时杭州盛行虎跑泉泡龙井茶,茶好水佳方能相得益彰。他是个儒商,为了公平竞争春茶上市的开价权,提出在大井商埠公开征集井名号,现场征集的规则是:时间以燃尽一炷香为限,井名号需在“大井”二字范围构思,或添减笔划,但不得超过两笔。
    擂台赛开始了。各茶行都请文人墨客来参赛,他们各自为老板费尽心机,冥思苦想。时间过去不少,亮牌上的井名号没有被总裁满意的。案上的香炷快焚到尽处时,一个名叫邹茵章的,跃上擂台击鼓,声称自己夺魁。只见他稳持大笔,饱醮酣墨,在大井的“大”字上方添上一笔成为“天”字,又在“大”与“井”之间的空隙恰到好处地就势一横,“天一井”三字的出现立刻使擂台上下惊呼起来。茶商会的总裁捻须赞叹:“天一井,雅而不俗!夺魁了,夺魁了,后生可畏呀!”于是十分满意地敲响了锣,当众宣布今春茶叶上市的开价权让给了邹茵章。二百多年过去了,“天一井”经历了岁月沧海桑,现在人们还能辨识出它在道光二十二年秋重修过的历史。天一井留下的不仅是历史,还有它的文化色彩在熠熠生辉.
原文 发表于《福建文化报》  浏览:3390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3/10/26 21:01:19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邹宗铭茶溪邹氏(收藏于2003/10/26 21:42:23
邹全荣下梅文史资料集萃(收藏于2003/10/26 21:01:19
邹氏(收藏于2003/10/21 18:32:43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邹全荣下梅文史资料集萃(访问3391次)
邹宗铭茶溪邹氏(访问1084次)
邹氏(访问763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邹纪章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2/9 9:50:14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0/1/10 20:03:23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