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纲,字伯纪,别号梁溪先生、梁溪居士、梁溪病叟,祖 籍福建邵武,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生于无锡。父李夔,官至 中大夫、右文殿修撰。大观二年(l108年),李纲参加贡生考试, 名列榜首,任真州(今江苏仪征)司法参军。政和二年(ll12年) 中进士,任镇江府学教授。3 年后升为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 史。因得罪权贵被降职为员外郎。政和八年四月起用为太常少 卿、国史编修。宣和元年(1119年)开封大水成灾,他上书徽宗 要求采取紧急措施,拯救灾民,同时鉴于北方女真族势力深入 国土,建议整修军备,防止外患。徽宗不纳忠柬,将其贬滴到 边远的南剑州(今福建)沙县充当一名监税小官。李纲痛感皇帝 昏庸、国事日非,顿萌退志,遂在无锡梁溪河畔营造庭院,以 备归隐。宣和三年闰五月,其父病故,葬于无锡惠山北面的湛 岘山麓。在庐墓3 年期间,他亲手种植了大量松柏,故后人将 湛岘山称为大松坡。 宣和六年,李纲被任为秀州知州。第二年复被任命为太常 少卿。这年冬,金兵大举南侵。他冒死上血书,请宋徽宗赵佶 禅让帝位,使太子赵桓能以皇帝名义号令军队,得到宋徽宗的 同意。宋钦宗赵桓即位后,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丞兼亲征行营使, 委以防卫京都的重任。他发动军民严密布防,于靖康元年(1126 年)正月打退金兵对京城的围攻。二月,因其反对议和被免职。 陈东等于余名太学生上书,京都数万军民集会要求李纲复职, 宋钦宗被迫复用李纲,封为开国伯,赐无锡惠山寺作为他奉把 父母的功德院。后将他调出京城,任河北宣抚使,旋以“专主 战议,丧师费财”之罪,贬为毫州明道宫提举。是年秋,金兵 又大举南下,宋钦宗急忙下诏起用李纲。他奉诏立即率军北上 勤王,但京城已经沦陷。次年五月,宋高宗赵构在应天府(今商 丘)即位,用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李纲为相后,积极 改革弊政,充实国库,整军备战,宋朝国力为之一振。由于其 主张北伐、坚决反对迁都江南,触犯了一心偏安的宋高宗,在 相位77天就被免职。以后李纲屡遭诬陷,自南宋建炎元年(l127 年)起,先后被放逐到鄂州(今武昌)、万安军(今广东万宁)等 地。 绍兴元年(1131年),宋高宗再次起用李纲,先后任命他为 荆湖广南路宣抚使兼潭州 (今长沙)知州、江西南路安抚制置大 使兼隆兴(今南昌)知府等职。在任期间,他积极招抚流亡,安 定社会,发展生产,整饬军政,募匠建造战舰数十艘以巩固江 防,又一再上书要求宋高宗反省得失,待机北伐,但不为宋高 宗接受。绍兴九年李纲愤而辞职。绍兴十年正月十五日病逝, 终年57岁,葬于福州怀安桐口大家山。赠少师,溢忠定。 |
浏览:1435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