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12月19日,我院曾隆重召开纪念当代杰出中医学家蒲辅周诞辰100周年大会,中央领导李鹏、邓颖超、聂荣臻、薄一波等同志曾亲笔题辞,廖汉生、严济慈、方毅等同志出席大会,会上廖汉生、方毅、陈敏章、胡熙明等领导同志都作了重要讲话。李鹏总理在题辞中说:“蒲辅周先生理论渊博,医术高超,不愧为当代杰出的中医学家。我们不仅要纪念他的光辉业绩,更重要的是学习他献身中医药的高尚精神,为保障我国人民健康服务。”。其他领导同志也号召卫生战线的职工开展向蒲老的学习活动。我院作为蒲老长期工作过的单位,在当前开展学习蒲老活动,更显得迫切,更具有现实意义。
蒲辅周,少名启宇,1888年生于四川省梓潼县长溪乡的中医世家。 蒲辅周15岁继承家学,18岁独立应诊于家,20岁即闻名川北,1934年悬壶于成都,1951年应聘于成都东城区联合诊所工作。1955年奉中央之命,由卫生调来北京中医研究院,1960年任中医研究院内外科研究所内科主任,196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65年任中医研究院副院长,以后当选为中医研究院党委委员、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常委、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科委中医专题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中央领导同志保健医生等职。蒲老于1975年4月29日逝世,享年87岁。 蒲老倾心于中医事业70余个春秋,学识渊博,医术精深。他长于内、妇、儿科,尤擅治温热病,熔伤寒、温病学说于一炉,经方、时方合宜而施,在学术上,古为今用,独树一帜,在几次传染病流行时,他出类拔萃,辩证论治,独辟蹊径,救治了大量濒临死亡边缘的危重病人。他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为祖国医药事业的继承发扬作出和杰出的贡献,周总理生前曾称他为“高明中医”。 蒲老出生于民间,长期生活于劳动人民之中,素有“布衣”中医之美称。早年改名“辅周”,即取辅助贫弱,周济病人之意。他对病人,不分地位高低,不分平民干部,下至百姓,上至总理,都是一视同仁。蒲老医德高尚,一辈子不求名、不求利,节身俭用。他对中医事业,无比热爱,悉心钻研,孜孜不倦。为了中医研究院的发展,为了提高中医学术水平和人民的健康,他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他的高风亮节,为我们树立了不光辉榜样。 蒲老一生业绩,为祖国医药宝库增添了光彩,同时也为中国中医研究院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这是我们永远不能忘怀的。为了更好地搞好我院的治理、整顿和改革,推动我院两个文明的建设,我们应很好地学习蒲老高尚的品德,继承发扬老一辈中医的优良传统。开展向蒲老学习活动,主要是学习他刻苦钻研中医学术、勤求博采的治学精神;学习他医术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精神;学习他为人民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他廉洁正直、高尚的医德医风。学习要联系实际,要针对我们队伍中当前那种对中医学术浅尝辄止,鄙薄临床,不安心科研、教学工作,治病不求疗效,忽视医德,轻视社会效益,只顾经济利益等倾向,以蒲老为榜样,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通过学习,要发扬蒲老的治学精神,和对中医事业的献身精神,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的学术水平,激励我们的社会责任感、职业荣誉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为振兴中医、发展中医作出贡献! 中共中国中医研究院委员会 去年12月19日,我院曾隆重召开纪念当代杰出中医学家蒲辅周诞辰100周年大会,中央领导李鹏、邓颖超、聂荣臻、薄一波等同志曾亲笔题辞,廖汉生、严济慈、方毅等同志出席大会,会上廖汉生、方毅、陈敏章、胡熙明等领导同志都作了重要讲话。李鹏总理在题辞中说:“蒲辅周先生理论渊博,医术高超,不愧为当代杰出的中医学家。我们不仅要纪念他的光辉业绩,更重要的是学习他献身中医药的高尚精神,为保障我国人民健康服务。”。其他领导同志也号召卫生战线的职工开展向蒲老的学习活动。我院作为蒲老长期工作过的单位,在当前开展学习蒲老活动,更显得迫切,更具有现实意义。 蒲辅周,少名启宇,1888年生于四川省梓潼县长溪乡的中医世家。 蒲辅周15岁继承家学,18岁独立应诊于家,20岁即闻名川北,1934年悬壶于成都,1951年应聘于成都东城区联合诊所工作。1955年奉中央之命,由卫生调来北京中医研究院,1960年任中医研究院内外科研究所内科主任,196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65年任中医研究院副院长,以后当选为中医研究院党委委员、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常委、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科委中医专题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中央领导同志保健医生等职。蒲老于1975年4月29日逝世,享年87岁。 蒲老倾心于中医事业70余个春秋,学识渊博,医术精深。他长于内、妇、儿科,尤擅治温热病,熔伤寒、温病学说于一炉,经方、时方合宜而施,在学术上,古为今用,独树一帜,在几次传染病流行时,他出类拔萃,辩证论治,独辟蹊径,救治了大量濒临死亡边缘的危重病人。他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为祖国医药事业的继承发扬作出和杰出的贡献,周总理生前曾称他为“高明中医”。 蒲老出生于民间,长期生活于劳动人民之中,素有“布衣”中医之美称。早年改名“辅周”,即取辅助贫弱,周济病人之意。他对病人,不分地位高低,不分平民干部,下至百姓,上至总理,都是一视同仁。蒲老医德高尚,一辈子不求名、不求利,节身俭用。他对中医事业,无比热爱,悉心钻研,孜孜不倦。为了中医研究院的发展,为了提高中医学术水平和人民的健康,他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他的高风亮节,为我们树立了不光辉榜样。 蒲老一生业绩,为祖国医药宝库增添了光彩,同时也为中国中医研究院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这是我们永远不能忘怀的。为了更好地搞好我院的治理、整顿和改革,推动我院两个文明的建设,我们应很好地学习蒲老高尚的品德,继承发扬老一辈中医的优良传统。开展向蒲老学习活动,主要是学习他刻苦钻研中医学术、勤求博采的治学精神;学习他医术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精神;学习他为人民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他廉洁正直、高尚的医德医风。学习要联系实际,要针对我们队伍中当前那种对中医学术浅尝辄止,鄙薄临床,不安心科研、教学工作,治病不求疗效,忽视医德,轻视社会效益,只顾经济利益等倾向,以蒲老为榜样,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通过学习,要发扬蒲老的治学精神,和对中医事业的献身精神,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的学术水平,激励我们的社会责任感、职业荣誉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为振兴中医、发展中医作出贡献! 中共中国中医研究院委员会 1989年2月 1989年2月 |
浏览:1237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